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如同一性被区分为抽象同一性和具体同一性一样,普遍性这个范畴也存在着类似的区分。黑格尔对这个问题有过极多的论述,他认为普遍性也有抽象普遍性和具体普遍性这样两种,并对具体普遍性作过极为精彩的论述。经典作家对此曾予以充分的肯定。但是,对这样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长期以来却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以致于我们在认知过程中对普遍性问题的把握,常常不自觉地困于抽象普遍性的片面性之中而不能达到具体普遍性的思维高度。普遍性,亦即共性。在哲学史上又常称共相或一般。古代希腊哲学最早的代表者,曾力图把可感知的诸现象的全部…  相似文献   

2.
罗蒂将共相理解为具体事物的抽象同名物并独立自存,他认为哲学不应当是追求共相而应当是一种无标准、纯描述的文化批评。本文力图阐明黑格尔对共相的理解,以澄清罗蒂对共相的这种误解。黑格尔所谓共相,其实质是关系,其属性是自在自为性,因而共相是个体性的保证,是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体现。坚持这样的共相,才能保证文化的多元性,才是在奉行一种真正的、有标准的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3.
确定一门科学的范畴和概念的相互关系的逻辑原则和范畴、概念的系统化,是提高科学理论水平的必要条件.因此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范畴的系统化问题,研究人员自然十分注意.Н.И.克留科夫斯基、Д.Д.斯列得尼依、В.П.舍斯塔科夫等人都曾著书阐述这个问题,但问题的尖锐性仍然存在.Е.Г.雅科夫列夫的这本专著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提出了颇有意义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结构概念在科学研究和日常工作中应用得相当广泛。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它不仅是一个具体科学概念,而且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论的组成部分。研究结构的规定性,考察结构范畴的历史发展和方法论作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事物结构的规定性 关于结构的规定性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结构作为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从它和物质、运动及时空的关系考察,应具有以下规定性: 1.客观性。任何物质都具有一定结构,任何结构都是作为物质的一种属性而存在。所谓结构,就是物质各种构成…  相似文献   

5.
在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教学中,发现几种教材对现实性这一范畴的论述各有已见。先抄录于下: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说:“现实就是现在存在着的客观实在。现实性这个范畴不是简单地说明个别事实的存在,而是客观实在种种联系的综合,现实是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现实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它既是过去的现实发展的结果,又是引起将来‘现实’的原因。现实之所以成为现实,是由于它内部深刻的规律性、必然性所决定的,它的某些具体特点、  相似文献   

6.
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是辩证法的一对范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作家们,就这一对范畴作过许多重要的论述。列宁把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视为唯物辩证法的一个要素。毛泽东同志的许多著作,特别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对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结合战争实际作了相当细致、深入的分析和阐发,丰富了这一对哲学范畴的内容。 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实践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能否正确把握这一对范畴,处理好这个关系,对于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极大。在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历史上,这个问题曾多次比较突出地表现出来。如第二次国内革…  相似文献   

7.
金岳霖用以构造其知识理论体系的三个中心概念是所与(given)、意念(idea)和事实。所与是正觉(正常感觉)的感觉内容,同时又不是外物。感觉内容和外物在正觉的所与上“合一”。它们不是两个东西,而是一个东西,然却占有感觉内容和外物这两个立场。这就是所与的基本特性。所与是形成意念的材料。意念是凭借抽象这一工具而得自所与的。共相寓于所与之中,收容所与中的共相或共相关联便形成意念。意念是共相关联的“符号”。共相是互为关联的,所以意念“总是有图案的,或有结构的或在系统的”。意念还具有普遍、抽象的特点,意念得自所与,这是意念的后验性。得自所与的意念又反过来接受或安排整理所与,这是意念的先验性。每一意念都是接受所与的方式,金岳霖说:“我们接受所与就是化所与为事实,而引用意念于所与而又引用未错底时候就是接受所与。可见,所谓事实一方面是所与,而另一方面是我们底意念。”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说过:“熟知并非真知”。“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平时我们常说的熟视无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此身在山中”也是这个意思。 作为“知”,“熟知”与“真知”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所谓“熟知”,就是认识停留在直观、表象的范围内,或者浅层本质的范围内,这种经验层次上的“知”尽管熟稔,但却是各种事物的现象形态、外在联系规则。人类实践的客观性和千万次的重复,它能使人们达到“熟知”的。“真知”就要“使思维形式从质料中解脱出来,提出这些共相本身,并且使其成为考察的对象……这是认识共相的开端”。黑格尔的这句话  相似文献   

9.
<正> 美是属于客观范畴还是主观范畴的问题,当前有三种观点:客观论、主观论和主客观统一论,其中客观论又分为自然属性说与社会属性说。我认为,这个问题长期争论不休,主观和客观的概念没有弄清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主观和客观,这是认识论专有的特殊概念,它不但包括了主体和客体、思维与存在这个最一般性的意义,而且在更深的  相似文献   

10.
分工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然而我认为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搞清分工的本质,不但有助于经济科学研究的深入,而且对于我们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有一定的指导意 义。 关于分工的本质问题,我国学术界没有专门对它进行过讨论;只是在涉及到分工问题的一些论著中,有的把它归结为生产力的范畴,有的把它归结为生产关系的范畴。苏联学术界过去曾有一种比较一致的看法。即认为分工是“生产力的形式”①,但也有些学者近几年提出“分工是反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11.
谭明方 《浙江学刊》2001,(3):107-111
社会学要回答"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这两个范畴,对把握"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的问题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就是"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的理论表述形态.考察西方社会学发展史上形形色色的具体理论,归纳起来可以看作,一是人文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社会行为"决定"制度文化"的研究范式;二是实证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制度文化"决定"社会行为"的研究范式.因此可以说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史,就是关于"社会行为和制度文化相互关系"的两种不同研究范式的学说史.另外,从范畴的学科属性看,"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是社会哲学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范畴在社会科学层次上的具体表达,它属于社会科学层次的范畴.将"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定义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学对象研究中一直困扰着研究者们的以下问题"社会学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同一性"问题,"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在研究角度上的关系"问题,"研究对象和范畴体系的内在联系"问题,"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的问题,以及"西方理论和本土理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对“忠恕”一词,可以说是相当熟悉的,因为它是孔老夫子为我们制定的伦理道德的规范,在我们中国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它起到了调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但是,我们这里所要论述的“忠恕”,则是人们不熟悉的。它已经不再是一个伦理道德范畴,而是一个美学范畴了。这个功绩要归之于金圣叹。金圣叹运用“格物”学说,建立了他的美学思想体系,而“忠恕”和“因缘生法”,则是他美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忠恕”在金圣叹“格物”美学思想体系中,位置十分重要,他说:“格物之法,以忠恕为门”。同时,它与“因缘生法”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1936年的<斯大林宪法>与相关的苏联法学界冤案说明,社会主义的国家与法的问题,一直是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这个问题贯穿于前苏联的始终,在很大程度上,它就是苏联最终崩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存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这个范畴科学与否,将影响整个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科学性。近年来哲学界对这个范畴进行了探讨和讨论,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看法。因为我们的观点与我国哲学界传统的观点有较大的不同,故谓之新论。 社会存在是相对于一般存在和自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人们通常认为,人的健康问题是属于保缝部门的事情,是医学科学的特权范围.这原本是一个正确的论断.然而这个论断并没有限制哲学可以参加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行列.关于医学的哲学问题早已出版过大量著作,不过其中绝大多数专著都侧重于研究疾病和治病的手段.本文则试图强调另一个方面并将重点放在研究人的健康而不是疾病方面.人的健康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和实践问题,目前已被纳入全球问题的范畴.就其实际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来说,它无疑可以与保护自然和环境问题并列.关于人的健康问题正促使人们去思考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并着手解决它们,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未来,而且很可能决定着人种的进一步繁衍.  相似文献   

16.
现在,人们习惯于把我国的传统文化,称为“儒家文化”,甚至把东方一些接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也纳入“儒家文化”的范畴.有人也许会问,“儒家文化”这一概念是否能够概括我国传统文化的一般内容?要说明这个词题,就必须搞清儒家文化的内涵,以及它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儒家文化?回答这一问题的先决条件是要搞清什么是儒家思想,因为儒家文化应该是社会在儒家思想指导下自觉实现儒化的必然结果。儒家思想严格地说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不过,儒家学派的思想并非与史俱来,它是在我国的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几千年之后,由春秋…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做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两者互相支持促进,共同发展。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关于“两手都要硬”的论述占有相当份量,直至1992年南巡谈话,还反复强调这个问题。这不仅说明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也说明这个问题直至今天我们还应根据实践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战略意义和整体机制的认识。 “两手都要硬”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方针 1979年邓小平同志重新主持中央工作不久,就强调“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道言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东西哲学的差异问题,作者认为,东西哲学的差异,实根源于双方对于道言关系之认识不同。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两种不同的共相。东西哲学都在共相中探求真理,然而双方所探求的共相,却是很不同的两种,一为现证之共相,一为名言之共相。第二部分讨论东西哲学对于道言关系的不同看法。东方哲学认为一切现象的本质是名言,而本体则离于言诠,即言语道断;西方哲学认为真理乃一名言概念的体系,即道在言中。第三部分讨论东西哲学探求本体的不同道路。东西哲学由于对道言关系的认识阶段不同,从而采取了两条不同的探求本体的道路,一为离言现证,一为意识思辨。第四部分讨论东西哲学的其它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生命周期”?形成它的力量是什么?我们喜欢它为我们所采取的这个形式吗?要改变它能做些什么呢?这些是我今天想试图加以回答的问题。什么是生命周期?一般地说,周期指的是往复的时间型式一事物、项目或活动的一种行列,它往往被经过,然后又被经过,再经过等等。最直接包含在生命周期中的重复单位是世代,它是从出生到一个被看作正常而适当的死亡年龄的年龄时间间距。这个时间间距的典型事件序列相当不一地被划分为或粗或细、或大概或精确的种种范畴。对于共同体来说,它大致以周期的方式重复着。只要该集体存在着,那么就一代接着一代,代与代交叠。它对个人来说是否也是一个重复的周期,这是一个看法的问题。对于那些相信再生和羯磨规律的人来说,它确是如此;而对不相信这些的人来说,就象做啤酒广告的人告诉我们的那样:“只兜一圈”;童年、青年、成年和老年的序列获得了一个特别的命定性。轮子只转一转,没有第二次机会。对个人来  相似文献   

20.
(一)"实践派"认为,"实践"是哲学的基本范畴,所有的其他概念都应该从这一范畴引伸出来.当然,这也是一种可以采纳的观点,问题在于,以什么方式从"实践"中引伸出其他概念来.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J. 霍夫曼在书中没有给"实践"的定义作什么总结.当然这也并不是为分析"实践派理论"的结论而必须提出的问题,但是这个定义对我们将是有益的.让我们以南斯拉夫哲学家M. 马尔科维奇——一位温和的"实践派"追随者和理论家的一本著作为例.马尔科维奇在书中把"实践"定义为"自觉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