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穿刺前先局部热敷的应用效果及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入住我科,老年血管条件极差的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由两名N4级护士操作,观察组穿刺前先局部热敷穿刺侧肢体数分钟后再常规穿刺,对照组进行常规留置针操作,通过调查分析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并发症等评价标准。结果两组患者穿刺中,观察组在一针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例数、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穿刺前先热敷穿刺侧肢体数分钟,对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减少静脉治疗并发症方面有很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患者无论是输液、输血、采集血标本,都离不开此项操作。尤其是在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时刻,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在某种程度可以说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直接影响着抢救的成功率。以往人们常认为此项操作与熟练程度、手法和操作技巧有关,以笔者从事多年护理工作亲身经历看,护士的心理因素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低年资护士心理资本及职业获益感现状,并分析低年资护士心理资本对其职业获益感的影响。方法应用护士心理资本调查问卷、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以及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对秦皇岛市某医院537名低年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低年资护士心理资本总分为96.74±25.41分,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12.70±25.66分,低年资护士的心理资本与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和各维度呈正相关(P0.01);低年资护士心理资本中的乐观、自我效能、期望维度对职业获益感有积极影响。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针对不同特征开发低年资护士心理资本来提高护士职业获益感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的穿刺成功率和使用率.方法 采用逆行静脉穿刺法,观察局部穿刺部位血管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 静脉逆行穿刺法因针头部位肿胀或滑脱而重新穿刺的几率明显低于静脉顺行穿刺法,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论 静脉逆行穿刺术十分适合于长期输液的老年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观察护理管理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成立专门性的护理管理小组,以对小儿静脉穿刺实施全面管理,在深入地调查分析小儿静脉穿刺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结果:与实施护理管理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我院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干预,能够使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干部病房护理绩效考核的效果。方法从护士年资(10%)、技术岗位层级(10%)、护士职称(10%)、每日班次(20%)、每日工作量(30%)及护理质控满意度(20%)等方面构建符合科室实际的绩效考核方案,对护士每月进行考核。结果通过量化绩效考核,充分体现按岗定酬,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实施考核方法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理量化绩效考核可以激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护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老年护理核心能力为导向在低年护士导师制培训中的效果,探讨适合老年专科特色的护理人员培训方法。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180名低年护士(年资<3年),随机将180名护士分为实验组(n=79)和对照组(n=101),实验组护士入科后给予以老年护理核心能力为导向的导师制培训,对照组予常规一对一导师制培训,12个月后填写护士能力评估表,评定护士临床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指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基础护理工作能力评定、专业护理操作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合作、主动性、人际交流[1]指标对比;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来比较两组低年护士的能力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低年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优于对照组低年护士的成绩(P<0.05),其中,在临床核心能力的评比上,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基础护理工作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1),在专业护理操作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合作,主动性,人际交流方面的成绩有差异( P<0.05)。结论以老年护理核心能力为导向在低年护士导师制培训,有效的提高了低年护士护理核心能力,适应新形势下老年护理专科人才培训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之间,在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疼痛评分以及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物质生活、躯体生活以及社会功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t=8.216,P=0.02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干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止血带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对86例需行静脉留置针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常规静脉留置穿刺术和应用双止血带改良静脉留置穿刺术各43例,固定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结果常规法成功率53.5%,双止血带改良法成功率90.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静脉置管成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止血带应用在外周静脉充盈不良、严重浮肿、血管硬化、肥胖、恶液质、严重静脉炎及重危患者的静脉留置穿刺中起重要作用,能有效的提高静脉留置术穿刺成功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剖析,寻找避免老年患者不安全事件的改进方法.通过加强护士法律知识的学习,专业理论及技能培训,实施患者危险因素评估及上报,患者安全预见性管理,如安全标识的应用,用药安全管理,实行人文管理,提高护士满意度等.有效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对患者安全的预防控制能力及风险的规避、处理能力,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实施2年来,发生跌倒、压疮、服药错误、烫伤不良事件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在老年患者化疗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制定老年患者化疗输液危机管理措施,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应用危机管理护理策略。按照时间先后选择2013年1-12月份住院的化疗患者172例为对照组,2014年1-8月份住院的化疗患者186例为观察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输液期间患者对静脉输液服务的满意度,输液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率,输液方式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输液方式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输液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化疗输液护理中引入危机管理理论,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有利于提高化疗输液的护理质量,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满足患者需求,展现输液护理服务的品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肝病科住院老年患者372例,收集留置针操作信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留置针并发症发生因素。结果调查对象中有并发症发生209例(56.2%),无并发症发生163例(43.8%),导致发生并发症的因素有留置针型号(P0.05),输入刺激性液体(P0.01),留置时间(P0.05),穿刺人职称(P0.05)等。结论临床中应加强静脉留置针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低职称护士的穿刺技术、掌握留置针留置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老年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安全、经济、快捷减轻血液透析患者动静内瘘脉穿刺时疼痛的方法.方法 对55例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自身对照法,分别进行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2%利多卡因加山莨菪碱涂擦后行动静脉内瘘穿刺各2次,比较三种方法涂擦后动静内瘘穿刺时患老的疼痛程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 三种方法涂擦后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程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0.01),其中利多卡因加山莨菪碱效果最优,单用利多卡因次之.结论 利多卡因加山莨菪碱穿刺部位涂擦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减轻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卧床患者照护者进行体位转移技术培训对其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长期卧床老年患者70例和主要照护者40名作为实验对象,对主要照护者进行体位转移技术培训3个月,对比培训前后主要照护者的护理能力、患者对护理感受的变化。结果相较培训前,主要照护者在连续培训3个月后转移技能、体位转移强度和自我舒适感均明显提升,对体位转移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由培训前的25. 0%提升至85. 0%,前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培训后患者舒适感、安全感评分均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价也显著提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卧床患者照护者实施体位转移技术培训可以提升护理能力,改善患者对护理感受,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保护干预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7月入院的99例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7例,共400次穿刺次数,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52例,共400次穿刺次数,加施血管保护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输液相关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输液相关事件发生率详见表1,经卡方检验后,试验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与穿刺处愈合时间≤2小时发生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血管触痛、皮下淤血与漏液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保护干预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借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提高护士积极性与护理质量。方法采用护士分层、量化绩效考核,根据年资、职称、层级、责任、班次、质量、出勤等综合量化考评,对我院老年科2个病区35名护士实施绩效考评。个人绩效积分=岗位奖权重50+(班次+年资+层级)×岗位系数权重30+(工作量-护理质量)权重20。结果实施前后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病区管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满意度、理论操作考试,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施岗位绩效考评,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树立了竞争意识,加强了沟通协调作用,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真空静脉采血法和传统静脉采血法的效果差异。方法将284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采血针与真空试管采血;对照组采用注射器与普通试管采血。结果观察组采集血标本标准率为93%,穿刺疼痛不明显率为91.6l%,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8.6%;对照组采集血标本标准率为26.95%,穿刺疼痛不明显率为24.82%,一次性穿刺成功8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真空采血缩短了采血时间,提高检验效率,减少患者的痛苦,使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减少与血样的过多接触,保证采血的安全,进免了交叉感染,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成功率.方法 通过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输液前、中、后的护理干预,针对不同个体、机体当时状况而亦采取不同的穿刺方法.结果 通过对输液患者细节的关注,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穿刺成功率.结论 规范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加了其配合的主动性,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融洽了护患关系,有效的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6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生存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吞咽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集束化护理能够使患者存在的吞咽功能障碍得到显著改善,并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90例,收治时间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以此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观察对象,并分为2组,研究组在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的入院时间、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入院时间明显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要明显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入院时间,提高转运和急救的成功率,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护理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