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它的实质是什么?五千言中,提法不同,为后人的研究工作增加了不少困难。过去有关《老子》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争论,分歧也在这里。断定《老子》是唯心论的认为:(一)“道”是“常无”、“常有”的统一,两者统一于“常无”,“道”是形而上的本体。其根据是《老子》第一章。(二)“道”是先天地生的东西,先天地生者“非物”,因此,“道”是“绝对精神”。其根据是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三)“道”是产生字宙万物的总根源,精神生物质,这是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唯心主义。其根据是第四十二章“道生一”。“道”究竟是精神实体,还是物质实体?弄清这个关键问题,《老子》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也就可以断定了。本文就从三个方面来讨论。  相似文献   

2.
关于《老子》哲学性质的争论,由来已久,分歧的焦点,就是对《老子》哲学的核心——“道”的不同看法;“道”的涵义是“虚”、“无”,更为问题所在。我认为,《老子》所说的“无”(“虚”),是指器物之中、天地之间的虚空,而“道”则是对虚空(主要是天体虚空)的功能和作用的哲学概括;“道”作为一个功能性的概念,是指万物何以化生、天地何以存在的本因,而在社会领域中又体现为一种以“虚”(“无”)为用的策略和方法。这是否就是《老子》的“道”所具有的本义呢?浅论粗见,求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3.
老子的“道”,是历代学者争论的焦点,对这一范畴的不同理解,直接关系到对老子哲学性质的判别。本文拟就这一范畴谈点个人的认识。 (一) 哲学思想本身是时代的产物。老子“道”的唯物主义学说,便是在总结春秋时期激荡的社会生活和汲取前人的理论营养的基础上产生的。就社会生活来说,一方面,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大面积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办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老子哲学的性质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有争论。虽然问题的探讨越来越深,越来越广,但原则分歧始终未能解决。 在给老子哲学定性时,人们涉及了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主要的是,老子的“道”究竟是“有”还是“无”?“有”和“无”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断定老子是唯物论者的同志认为:“道”是“有”。其主要根据是,《老子》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由此得出“道”是物质的结论。断定老子是唯心论者的同志认为:“道”是“无”。  相似文献   

5.
关于《老子》哲学,近年来我国哲学史界多侧重于探究它的本体论,即作为《老子》哲学最高范畴的“道”,是精神性的本体,还是物质性的实体的问题。至于它的认识方法论问题,则由于持论较为一致——多认为它是辩证法的,甚且有指它为先秦辩证法杰作的——而未予以充分注意。而这个问题,对于判断《老子》哲学的基本属性却是至关重要的。管见认为,《老子》哲学是道一元论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体系。限于题旨,本文对它的唯心主义性质不作辨论。 一、《老子》的形而上学观 《老子》成书,约在战国中期,它基本上保留了老聃的思想,这是学术界颇具倾向性的意见。《老子》甲、乙两种帛书本的出土,亦可维持此说。 《老子》的主旨有二:其一是宣扬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特定历史条件下,那些被“降在皂隶”的奴隶主贵族的全生葆真之术,其二是对“人君南面之术”作经验总结。这是长期作周王室守藏之吏的老聃力所能及的。此外,《老子》中也掺杂了若于军事方略方面的论述,与战国兵书大同小异,但与老氏的恬淡无为哲学却存在明显的矛盾。而对治军的经验进行总结,却是老聃力不能企的。说《老子》是一部兵书,尚无确据。《老子》最后成书,取材很广,前人之说已备。故书中有关军事辩证法的论述,抑或承袭他书而未及消化也未可知,  相似文献   

6.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确定老子哲学的性质,取决于对“道”的理解。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老子之“道”是一种类似黑格尔哲学的超时空的、派生和主宰万物的绝对精神本体。本文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这种观点脱离了老子思想的本来面目和本有含义,而把从黑格尔而来的概念硬加在老子思想身上,本文通过对老子“道”的论述分析及其与黑格尔“绝对精神”对比研究,认为老子的“道”是一个表示物质性实体及其规律性的哲学范畴,它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概念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老子哲学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而且具有丰富的辩证法因素。  相似文献   

7.
老子哲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哲学思想述评林建康一、老子哲学思想简介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正值奴隶制日趋崩溃,封建制蓬勃兴起的时期。面对社会大变革,老子怀揣矛盾心态,创立了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思想体系,老子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道”。“道”作为老子哲学的最高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入手 ,以老子对“哲学最高问题” ,即“道”的本体论的阐述作为前提 ,解读《老子》哲学的“有无同一性问题”。首先 ,本文揭示老子认识论主知的特色 ,作为世界本原、始基的“道”以及由它化生的事物与现象是可以认识的。其次 ,对《老子》哲学中关于怎样认识具体事物以及实现与“道”的绝对同一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抓住老子认识论中“为学”与“为道”的矛盾 ,最终揭示出老子认识论的消除欲望、放弃实践、超越感性、止息思维、浑然与天道合一的认识特点。  相似文献   

9.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四期发表了罗炽同志的《<老子>哲学的形而上学本质》(以下简称《本质》)、一文,文章认为“《老子》哲学是道一元论的唯心主义形而上  相似文献   

10.
关于《老子》哲学性质,历来有唯心和唯物的不同看法,现在仍然是评价《老子》的争论要点。胡曲园老师在《<老子>不是唯心论》(《复旦学报》1980年第4期)一文中,提出《老子》“精气说”,主张《老子》唯物论。其论据主要是:(一)“道”是“精”、“一”、“物”。根据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第二十五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的第二十一章、“道生一”的第四十二章。(二)“无”是“无名”。根据是“道,可道,非常道”的第一章、“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的第十四章。(三)“无”是辩证法的否定因素。根据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第四十章、“三十幅共一毂”的第十一章。作为刚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学生,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现提出商榷意见,切望得到胡老师的指点。  相似文献   

11.
《老子指归》是现存汉代为数不多的注老作品之一。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它鲜明地体现了汉代老子注解受到时代思潮——黄老学影响的特点。具体来说,表现在其宇宙观上,则是通过强调宇宙生成过程中的“道”、“一”、“气”等因素的“虚无”、“无为”、“自然”属性,以实现其“有生于无,实生于虚”的哲学论证。  相似文献   

12.
老子哲学:生存之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子哲学:生存之道黄玉顺关键词:老子生命哲学生存之道天道人道老子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老子之道即生存之道。老子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生存问题,而“道”的形上本体只是被设定来解证生命问题的精神工具(“道”即是“路”,并不是目的地本身),其认识论只是由以把握生...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道论哲学兼有本原论和本体论双重思维方式 ,还体现着中国哲学特有的“体用一原”认知方式。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老子一方面尚未完全摆脱上古宗教神话意识的影响 ,他需要从理论上寻求一种“最古老”、“最神圣”的“母性”存在 ,导致了他的道论包含了本原论的内容 ;同时 ,老子时代已经发展出来的理性主义传统和他本人那超越常人的智慧又将他的哲学带入了高度抽象的理性世界 ,使得他的道论具备了本体论的特征。老子的哲学又是以人生实践为最终目标的 ,这使得他的形而上的道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人生和政治道路之上 ,因而他的道论打上道德一体、体用不二的烙印。老子哲学毕竟是直观的、自发的 ,他的道是顿悟式的 ,这一超验的哲学范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不确定性 ,但对于已经习惯于用概念和逻辑把握世界的现代人来说 ,则不得不用清晰的概念与逻辑去接近老子那终极性的“道”。  相似文献   

14.
春秋末年楚人老聃所著的《老子》一书,“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是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的奠基之作。因其首次以哲学概念的“道”凌驾于宗教神学的“天”之上而实现了中国哲学的突破,故亦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开山之作。《老子》在...  相似文献   

15.
生命问题是老子哲学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对生命问题的形上学思考是老子哲学的起点。老子认为“道”是生命的源头、生命活动的法则和生命追求的理想境界。“德”是连接宇宙大“道”与生命现实化的逻辑中介,是“道”的实体化和具体化。尊道贵德作为生命的基本价值取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老子和《老子》的成书问题,学术界多年来争讼未决,看来还将长期争论下去。这方面的情况,本文不多涉及,笔者之所论者,仅就《老子》一书而言。一“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因此要分析老子思想的实质,就(?)须解决对老子“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老子》论“道”,常运用“一”和“大”、“无”和“有”两对范畴来表述。“一”和“大”合为“一大”,“无”和“有”合为“无有”,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固有范畴。从“一大”、“无有”可溯求《老子》道论的思想精义及其体系结构,值得探索。 《说文·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天是会意字,取“一大”的合义。既是取其含义,则为两个字。那么“一”与“大”分别是什么意义?一大”又是指什么?  相似文献   

18.
对于《老子》,学术界的意见并不一致。有的认为《老子》就是一部哲学书;有的认为《老子》是治世的书,是君人南面之术;有的认为《老子》是言兵事、言诡计的书。以上看法各有自己的根据和道理。整个一部《老子》,一言以蔽之,言“道”与“德”。道为“本”,德为“用”。“道”就是永远具有“虚”、“无”性,故恒、常;“德”就是循“道”(循着道的法则)而发“用”。道的法则就是自然、无为,故老子追求自然与无为。  相似文献   

19.
认识论有没有党性?这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也是今天哲学战线上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个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回答是肯定的。列宁曾明确地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学正象认识论一样,是一门有党性的科学。” (一) 所谓认识论的党性,就是认识论的党派性,就是认识论的派别。从认识论上来说,最主要最基本的派别,就是唯物主义派别和唯心主义派别。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从哲学一产生就存在着。这就是说,认识论的党派斗争,  相似文献   

20.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道既用语言来显现,同时又被语言所遮蔽。老子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从道不可言,“强为之言”,发展到“正言若反”、“不言之教”,最终到解构已有的名言系统,走向了与言语相对的“静观”、“玄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