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老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晚年生活质量影响着老人的幸福感,通过对城市老人晚年生活满意程度及影响因素的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城市老人总体生活情况与生活质量。通过对于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城市老人总体生活满意度较高,对于目前晚年生活状况比较满意。在物质生活方面,多数城市老人享有退休金,目前的退休收入可以满足物质方面基本需求,总体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精神生活方面,城市老人对于精神生活满意程度低于对于物质生活满意程度,部分老人认为社区在物质建设、娱乐活动种类与数目以及社区服务等亟须需改善。调查数据表明,对城市老人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个人因素、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等。因此,提升城市老人生活质量应通过改善物质生活水平与提升精神生活质量等途径来实现,具体为改善小区设施建设、增加小区娱乐活动数量与种类、组织丰富的集体活动等,从物质、精神等方面实施具体有效的措施切实提升城市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1995-2010年湖南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的数据,对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收入结构与消费支出、收入与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而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对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最显著。食品、居住、交通通讯是湖南农村居民主要的生活消费支出。政府应该建立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湖湘文化兼容性特征的形成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兼收并蓄 ,融汇百家 ,是湖湘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这一特征影响了湖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孕育了湖南历代精英 ,对湖南的学术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湖湘兼容性文化特征的形成1 .先楚时期的战争征伐与文化融合。夏商西周三代 ,在湖南称为先楚时代。湖南先楚时代的居民是荆蛮、越人、濮人三大部落集团和部族。先楚时代的湖南居民创造了颇有特色的土著文化 ,如越文化 ,就是特色鲜明的土著文化。近年在衡阳、祁东、资兴出土的土墓葬罕见礼器而多兵器和云雷纹、菱形雷纹等大量几何印纹陶以及独特的墓葬形式 ,都说明了古越文化迥别于中原文化而具…  相似文献   

4.
张颖华 《船山学刊》2004,(1):150-151
在历史上,湖南省出现过水、旱等各种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多发性与普遍性给湖南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湖湘社会文化中也有所体现.本文以古代的诗篇为楔入点,研究水、旱灾害对湖南民众生活的影响及人们抗击灾荒的情形.  相似文献   

5.
孟郊、贾岛经济状况对其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生活影响精神生活.诗人的经济状况如何,对其诗歌创作和诗风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概括论述了孟郊、贾岛的经济状况,分析了诗人的经济意识、经济活动及其谋生能力与诗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进而探讨了诗人的经济状况对其诗歌创作和诗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芙君 《理论界》2013,(7):118-119,92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中国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国家,在被已经步入现代化阶段的国家侵略时,客观上一定要面对如影随形的各种影响。早期现代化阶段奉天地区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个方面。物质生活变迁最直接明显的表征体现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上;精神生活是相对于物质生活而言的,从社会生活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指人们的价值观的变化及日常的休闲生活与人际关系的变化。社会生活变迁既是当时奉天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同时也对奉天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物质生活方式的含义及其制约因素 物质生活方式是指人们消费物质生活消费品和劳动消费品的活动方式。 衣、食、住、行,用是人们基本的消费活动。要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必须一定的物质资料。物质消费品是人们物质生活消费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徐蔚明  任远  杨曦  常勇 《云梦学刊》2010,31(5):54-59
屈原留给了湖南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高扬屈原有利于提升湖南人的精神境界,有利于增加湖南全面发展的软实力,有利于提升湖南文化产业的持久竞争力,有利于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区域性发展,对于湖南文化强省战略意义十分重大。如果我们率先启动汨罗这一屈原文化光核地的保护与开发,省政府组织在屈子祠公祭屈原,加大中国汨罗江屈子文化园建设力度,组建湖南汨罗江屈子祠基金会,那么,湖南的文化强省战略必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  相似文献   

9.
当前 ,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使国家之间、国际经济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相互影响也更为直接。因而 ,加快发展湖南省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并在经济、社会、科学、教育、文化、法律等方面积极加以运用 ,十分重要。一、信息网络化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1 推动经济变革。一是促进湖南国民经济的增长 ,既增加总供给 ,又增加总需求。近几年 ,信息产业已成为湖南新的最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对湖南经济起着带动、渗透作用 ,湖南信息消费支出已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成倍地增…  相似文献   

10.
<正> 轻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千家万户,对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有着直接的影响。叶剑英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提到“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的原则高度。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生力军,他们的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非农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水平。1912年~1937年的湖南,一方面,地租、赋税、高利贷繁重,农民生活困苦,严重制约了湖南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另一方面,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大量农民涌向城市,出现农民非农化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湖南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精神产品,即物质产品的对称。整个人类的生活,从总体上讲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物质生活,一是精神生活。如果从产品的用途上把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产品称为物质产品的话,同样地,亦可把满足人们整个精神生活需要的产品称为精神产品。如书  相似文献   

13.
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活的灵魂所在。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精神生活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它以物质生活为前提,同时又超越于物质生活,具有独立性;人的精神需要是精神生活形成的直接动力,而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是精神生活形成的两种路径;与物质生活相比,精神生活更能体现人的存在及其本质,因此,促进精神生活的发展对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市场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形成了具有市场经济特色的各种文化现象。小说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已经深深打上了市场文化的烙印。新时期的湖南小说,面对市场经济的影响,较好地适应了市场文化下的人文意识和社会理念的变迁,既反映了湖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又与湖南经济发展的脉搏一起跳动,以“湘军”独有的品格叱咤当代文坛。湖南小说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其艺术地适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市场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国各地、市电视台相继建立,省、市有线电视网络连通千家万户,各省、市卫星电视相继上星,尤其是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有线、湖南生活频道在相互竞争中创造出广播电视“湖南现象”的时候,地市电视台原有的优势大大削弱,进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呼唤高等教育变革与创新 ,知识经济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对现今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的需要 ,是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 ,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正> 价值问题,是一个十分古老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探讨精神产品的价值问题,对于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有意义的。(一)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人类的社会生活便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类。物质生活是指人类为生存发展而进行的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活动;精神生活是指人类为生存发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享受活动。与此相联系,物质生产(或物质劳动)  相似文献   

18.
提高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不同程度地有了提高,与此同时,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样一个现实,一方面,为生产和生活提供物质资料的企业数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总供给落后于总需求的矛盾始终困扰着社会经济生活,影响着  相似文献   

19.
人们的生活方式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条件的状况,而生活条件中最根本的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条件。人们怎样生活,是和他们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相一致的。 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是和自然经济密切相联系的。我国农村自然经济的特点十分突出,从而使生活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和制约,带有浓厚的自然经济色彩。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具有如下的特征:1、物质生活的低层次性。由于生产力低下,社会财富有限,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人们的消费。人们所追求的只是生存和繁衍,吃饱穿暖成  相似文献   

20.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的转向.人们从热衷于经济增长和财富占有等物质价值转向对生态环境、生活质量、自我实现等后物质价值的关注.后物质主义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和政治生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之出现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从唯物质化向非物质化、从强调"异质性"价值向注重"同质性"价值的社会转型.人们普遍接受物质需求合理化的生活方式,追求环境、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政治领域出现了"解意识形态化"趋势,左派与右派之争在后物质主义的旗帜下开始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