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延安文学与中国古典戏曲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保持着与广大人民的精神联系,具有丰富积极的内容和精湛的技术。正确认识延安文学与中国古典戏曲传统的关系对于创建现代民族文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与全国共振,四川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学习、借鉴外国文化形成热潮,是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反映,是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实现自我超越的需要,是改革开放时代提供的机缘。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对外国文化的接受也呈全方位摄取、价值取向带多元性和20世纪文化新潮大量引进的态势,但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对“爆炸”的拉丁美洲文学和“崛起”的非洲文学的优先、重点选择。通过取精用宏的学习、思考,四川少数民族作家现代文化精神升华、现代民族文化意识觉醒、现代文学观念不断加深、现代文学表现方法频频使用,已超越传统,跨向现代。四川新时期少数民族代表作家吉狄马加、阿来、意西泽仁、栗原小荻等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在许多国家出版,获得学术界很高评价,关键在于他们能比较正确地处理“拿来”与识别、适应与认同、借鉴与创造等矛盾关系──这正是四川少数民族文学接受外国文化所积累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3.
与许多中国现代作家不同,林语堂与外国文化有着天然的、经验的和稳定的联系,这就决定了探讨林语堂与外国文化关系的重大价值和意义。林语堂对古希腊、印度、日本、美国和英国都有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这既是反观林语堂文化思想的前提,也是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及其文化的一个透视点。  相似文献   

4.
与许多中国现代作家不同,林语堂与外国文化有着天然的、经验的和稳定的联系,这就决定了探讨林语堂与外国文化关系的重大价值和意义。林语堂对古希腊、印度、日本、美国和英国都有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这既是反观林语堂文化思想的前提,也是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及其文化的一个透视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中的“传承”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它无论从表演的内容,还是从演唱的技巧方面,都是依据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民群众的审美标准发展而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族声乐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民族声乐之精粹,"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理论和发声技巧,体现着"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的特征。因此,它才能服务于人民大众,体现其自身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民族之所以长盛不衰,关键在于它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些基本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养料和来源。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成分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益,特别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持人的内心平衡和精神平衡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不移地以自己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并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生成与传奇等文化传统之间有着强而密的文本“互文性”。老舍深受传奇等文化传统影响,其作品之所以带有鲜明的“传奇气味”,就在于其小说文本在主题内容上的传奇特征与“假小说以寄笔端”的传奇价值追求。在实现路径上,则通过说书情境的设置、民间化语言的借鉴与反讽修辞形态等一起建构其文学世界的传奇品质。在当下民族文化与身份认同的时代语境下,对老舍的现代文学实践之于传奇等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探源与现代承传探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受结构主义整体性思想影响深刻。普实克也是把中国现代文学置于中国文学古今历史演变的整体性框架中来观照的,由此发现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的深刻关联。普实克认为,文学革命即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爆发并实现的,而是在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中孕育并发展的,是中国文学自身传统发展演变的结果。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精神的承续,这种连续性的精神即中国文人文学的抒情传统。五四文学革命后,中国现代文学表现出鲜明的主观主义与个人主义倾向,这种倾向即是中国文人文学抒情传统的体现。普实克的论述既不同于胡适单纯从语言角度论述中国文学的连续性,也不同于周作人模糊古今文学的差异,还不同于钱理群、陈平原先生在世界文学整体中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考察,对中国大陆乃至海外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具有深刻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是对本民族以外的文化进行吸收和改良的过程.现代文学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同时,这种发展也是建立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打破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先例。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在八年抗战中唤起民众觉醒,开展人民战争,它所领导的武装成为抗战中最坚定的民族抵抗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消极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通过继承发扬、综合创新,使民族传统体育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建设既要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必须学习、借鉴外国的有益的文化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3.
民族服饰在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裕固族传统服饰的艺术价值是裕固族人民长期游牧生活中形成的,是裕固族人民审美智慧的体现。裕固族女子服饰,无论款式、材质、色彩,还是装饰图案都充分展现出游牧文化的特征,装饰中透着实用的光芒,它的形成离不开与周边各民族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4.
唐五代词     
词是起于唐代的一种新文体,从广泛的意义讲,它属于诗的一种,所以以前有的把词称作“诗余”。词的产生与音乐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它的名称讲,就与音乐密不可分。所谓词,就是歌词,它是与乐曲相联系的。词初起于隋唐之间。当时由于民族的大融合,许多外来的歌曲很能吸起中原人民的爱好,于是大量的歌曲被输送到中国来,而且这些歌曲也跟乐器一样,节奏非常复杂,缓、急、长、短很参差。最初,唐代在宫廷里常常演奏许多的外国  相似文献   

15.
赵冬梅 《南都学坛》2010,30(2):70-76
作为新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潮流,寻根文学是当代作家寻求现代意识与民族文化融合、并以此来重塑民族形象和文学的努力的产物,而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思想界的"文化热"与李泽厚的"文化—心理结构"、"积淀说",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为代表的外来文学思潮,以鲁迅、沈从文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学传统等,则是它得以产生的理论与文学资源。由于作家们对传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态度,使许多研究者认为寻根文学的创作与其理论存在着矛盾,因为无论作家们的初衷如何,他们在作品中所描述出来的文化似乎都只是一些"失落"的或"原始生命之根早已衰朽了"的文化。关于寻根文学的种种批评,说明了寻根文学负载了远非一个文学思潮所能负载、所能解答的重大的社会文化问题,而它对其后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它所探讨、所反映的诸种问题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与后殖民等新的理论视角下的再阐释,表明寻根文学的意义和价值并不仅限于文学层面,也不仅限于它引起热潮的那几年。  相似文献   

16.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无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最直接并具有根本性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价值评判,实质上也是对国学与"五四"新文化及现代文学关系的价值评判.国学与新文化及现代文学并非如一般所理解的是二元对立的,它们都有着民族救亡与民族振兴的强烈的政治功利理念,目的都在于陶铸人的现代魂灵.重新构建文化现代化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7.
以反对愚昧的封建文化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几乎从它诞生的那刻起便处于一种尴尬的二难处境中。一方面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是以世界现代文化背景为参照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彻底批判和全面反思,在彻底的自我否定中重新思考其自身的符号体系、价值判断和生存方式,实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入侵又使这种文化选择难以持久,救亡反帝的政治背景和历史要求使文学难以孤独纯洁而行,必须在特定的时候,排斥西方的价值体系,回到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寻找民族文化精神的凝聚点。启蒙与救亡便如两个强音,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交替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初期对外来思潮的认识与理解 ,外国文学的渗透对新文学生成和发展的影响表现在李人借鉴法国文学创作经验的独特方式和途径 ,由此从结构模式、环境描写、心理刻划和叙述方式等方面 ,通过李人作品同福楼拜、左拉、莫泊桑等法国作家作品的具体比较分析探寻两者之间的联系 ,并阐释产生异同的基础及使李人创作上形成个性风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末台湾同胞反对法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侵略我国沿海各省,特别是把侵略我国的台湾作为重要目标。为了侵略和掠夺中国人民,它们用商品和大炮,从我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各省打开古老和富饶的中国大门。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立即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毛主席曾指出:“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英勇地抗击了外来侵略者的多次侵略和挑衅,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的历史篇章。而1884—1885年台湾各族人民反对法国武装侵略的斗争,在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尤其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朴学的治学方法主要是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这种元方法,但它还与专题性研究、札记体、文风朴实等学术特点相关.梁肩超、胡适等都认为朴学方法具有科学精神,这种精神其实是实证、怀疑与批判精神,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需要推崇这种精神.朴学方法和精神更具体体现在其分支学科中,现代文学研究可以将这些分支学科的研究方法加以继承和转化.在现代文学的重新整理层面完全可以挪用传统校勘学方法,现代文学研究也需要借鉴传统目录学以避免偏差,现代文学的版本研究可以将传统的版本研究与现代的文本批评相结合,传统的考据学方法则已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朴学方法经晚清以来一代代学者的努力已在实现其现代化转换.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陈寅恪的"三参证法"、钱钟书的"阐释之循环"等都丰富和发展了朴学方法,使得现代文学研究更能在方法上得以借鉴,在研究范围上得以扩展.朴学方法的创造性挪用,会使现代文学研究具有更扎实的史料学根基并更能求得"十分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