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覃韶山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5)
动植物的多籽多卵很容易联想到其所具有的旺盛繁殖力,故传统的生育崇拜物中往往少不了葫芦、石榴、瓜、豆、鱼、鸟等,但“桥”具有同样的生育象征力,却不易直观了。笔者试图从我国南方一些民族的民间“桥”俗活动中,揭示这一现象,并作些粗略探讨,以求教于大方之家。一、民间桥俗观礼这种风格独特,耐人寻味的民间“桥”俗,在婚前迎娶和婚后求嗣活动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
一九○四年至一九○五年,日本帝国主义和沙皇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而争夺亚洲及太平洋的霸权,在中国东北地区打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即日俄战争。这场战争的爆发是由帝国主义掠夺瓜分的本质所决定的,是沙俄争夺殖民地的“远东政策”和日本征服中国的“大陆政策”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3.
4.
中国书院消亡原因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岳芬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2)
本文从书院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对书院演变的基本特征作了揭示,并通过传统中国社会科举制度消亡与书院消亡关系的阐述,揭示了书院消亡的历史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5.
于警吾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22-23
有些译文行文梗滞 ,生硬牵强 ,甚至晦涩难懂 ,带有明显的翻译色彩或称“翻译味”,有违翻译的“忠实、通顺”的原则。本文从汉、英两种语言差异的角度 ,对“翻译味”译文产生的一些主要原因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井山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26(1):41-44
从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到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邓小平历史观与价值观统一的方法论绽开了绚丽的思维之花。这一方法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植根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土壤,顺应了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哲学智慧的凝结,也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8.
9.
闫大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7):143-146
康熙实用的西学观的形成,与他受传统的科学认识模式影响有关,与他缺乏世界眼光有关,与他未能把西学之精髓在整个社会推而广之有关,也与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杨晓塘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5)
不少人对鲁迅中断小说创作大惑不解,曾以各种方式加以劝诫;然而历史事实证明,鲁迅未能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对此,鲁迅不无感慨地说:“但我也久没有做短篇小说了。现在的人民更加困苦,我的意思也和以前有些不同;又看见了新的文学潮流,在这景况中,写新的不能,写旧的又不愿。”(《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1933年3月)鲁迅自己把中断小说创作的原因归结为:一、生活变化,二、思想发展,三、新的文学潮流,四、不能 相似文献
11.
林建华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面临的许多困难, 认为当前制约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创新环境欠佳, 观念陈旧落后, 管理水平不高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13.
徐志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3)
我国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在他早期创作道路上,有一个令人迷惑而又耐人玩味的问题,那就是处女作《雷雨》,虽使他一举成名,然却未曾赢得他特别钟爱。他写完之后,就对它产生了“厌倦”之情,决心抛弃它的结构形式,提出要在新的创作中“试探一次新路”。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这样做呢?这是一个使人深思而又长期不得其解的问题。鉴于这一问题对研究曹禺的生活和创作道路极为重要,目前又未曾深入探讨。因而本文想试以作者自己的有关论述为钥匙,联系他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及思想与创作实际,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水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国有企业亏损,是多年来全国上下极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在扭亏增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然而,亏损的局面不仅没有改变,而且一度还有加剧的趋势。据统计,今年四月末,全国国有工业企业发生亏损的有18277户,比上年同期增加6051户,1—4月累计发生亏损额19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62.6%。到第二季度,全国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仍达46.3%,亏损户 相似文献
15.
万恒德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6,(4)
师德浅探万恒德师德问题无论是对教师的形象塑造和自我完善来说,还是对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师德的高低好坏直接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关系到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这是雄辩的事实所证明了的。所谓师德,就是... 相似文献
16.
邹吉君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人生价值浅探邹吉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生价值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实现人生价值也越来越成为当代青年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主要追求。同时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也纷纷出笼,招摇过市,搞得许多青年人眼花缭乱,晕头转向。因此,... 相似文献
17.
肖庚远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2)
谚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也是民族文化宝藏中的珍品。几千年来,谚语以旺盛的生命力,在劳动人民口头上流传,在文献典籍作品中出现,为人们相沿成习,喜闻乐见。 一 关于什么是谚语,众说纷纭。简言之,无非是两种说法。其一,汉语的谚语是从古代或者现代吸收来的现成句子;其二,谚语是人民口头习用的通俗而形象化的语言。前者是从 相似文献
18.
19.
洪茂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0,(2)
语感是人们对于语言的一种感知。具体地说,它是通过耳听、目视、脑思来感知和意会字、词、句、段、篇等语言文字现象的内在含义,体现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0.
魏利华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9,(4)
李煜生于公元937年(南唐烈祖升元元年),字重光,是元宗(即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当时,北方兵祸频仍,民众纷纷逃至南唐。南唐比较富庶安定,与契丹、高丽等国也甚友善。少年时代的李煜,就生活在这豪奢的“玉楼瑶殿”环境中。在几位兄长相继夭折之后,李煜于赵匡胤建宋的次年(公元961年)夏天继承王位,时年25岁,史称后主。李煜登位后没有采取积极进取、中兴南唐的政策,而是继承其父媚周误国的衣钵,对宋朝“年年纳贡,岁岁来朝”,致使国库枯竭,民穷财尽。公元975年(宋开宝8年),宋师破城,李煜欲死未果,乃率臣肉袒出降,后被押解登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