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谈起阿拉伯女作家,即使是阿拉伯本土的文学评论家也大多只知哈黛·萨曼、奈瓦勒·赛阿达微等,而更多的女作家及其作品犹如散落尘埃的珍珠,不为人知.甚至有人对是否存在阿拉伯女性小说也提出疑问.针对这种漠视阿拉伯女性小说的存在或将其边缘化的做法,布赛娜博士历经数年,悉心收集整理,终于完成了这部研究阿拉伯女性小说的专著--《阿拉伯女性小说百年》,涉及范围为20世纪阿拉伯世界的女作家.布赛娜以翔实丰富的资料,客观公正的态度,无可辩驳的事实纠正了阿拉伯文学评论界长期以来对阿拉伯女性小说及女作家的偏颇态度,有力地证明了阿拉伯女性小说不仅是阿拉伯文学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女作家们也以她们独特的笔调和视角为阿拉伯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是著名的阿拉伯文学艺术家、画家、诗人,近代阿拉伯文学的倡导者和侨民文学叙美派的创立者.1883年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风景秀丽的贝什里,家境贫寒,生活环境艰苦.1895年,他随母亲、哥哥和两个妹妹移居美国北部的波士顿,住在一个贫民区里.当时他只有12岁,刚刚读完小学.家里先送他学英语,15岁时又把他送回黎巴嫩去学习阿拉伯语.他在语言学校学习了4年,然后又回到了波士顿.不幸的是,灾难接踵而来,他的母亲、哥哥及一个妹妹先后去世,最后只剩下他和另一个妹妹玛尔雅娜.平日里靠妹妹做些针线活养家.20岁的时候,纪伯伦开始从事绘画和写作.他在一次自己的绘画作品展上结识了玛丽·哈斯凯勒女士,由于她的支持和帮助,纪伯伦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1908年,玛丽  相似文献   

3.
哈奈·米纳(1924~)是叙利亚当代著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多部具有相当影响的长篇小说,蜚声阿拉伯世界,在世界文坛也享有一定声誉.鉴于他杰出的文学成就,纳吉布·马哈福兹曾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近代女性文学以悲伤、消极与灰暗为基本特征,其原因与当时阿拉伯国家的社会状况有关.19世纪,阿拉伯妇女生活在深闺,在男子眼里只是他们享乐的工具,她们无权获得知识和自由,不能外出旅行.男权社会用高墙将她们深深禁锢.进入20世纪后,她们受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开始入学求知.但是,当她们迈步走向新生活时,各种困难、痛苦与波折迎面而来,于是有人拿起了笔,用以表现自己的苦难经历.可以这么说,这一时期女性文学家们的不幸遭遇与坎坷经历,决定了她们的文学创作.但应当指出,她们的文学作品停留在表现、暴露社会黑暗的水平上,仅在于刻划悲伤与无奈,从这一点上说,似还不能称为自觉的文化战士.下面介绍3位这一文学时期主要的女性文学家,以飨读者.阿以莎·台木莉娅阿以莎·台本莉娅(1840~1902)被阿拉伯文学评论界推崇为继汉莎之后最杰出的女诗人.她出身知识家庭,母亲希望她循规蹈距,  相似文献   

5.
1988年,埃及文坛耆宿纳吉布·马赫福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标志着当代阿拉伯文学得到了世界的承认。这无疑令阿拉伯人扬眉吐气,同时,人们会问,阿拉伯作家中,谁可能继马赫福兹之后第二个问鼎诺贝尔文学奖?阿拉伯文坛,众星闪烁,名家如云,其作家、作品虽不及欧美诸国享誉世界,亦不乏令人瞩目的佼佼者。其中,埃及作家更是不同凡响。像伊赫桑·阿卜杜·库杜斯、尤素福·伊德里斯、萨尔瓦特·阿巴查等名家著作甚丰,不少篇章还颇获好评,有些人的资格和影响几乎能与马赫福兹相提并论。但当人们向马赫福兹问及阿拉伯作家中谁有可能继他之后成为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时,他却出人意料地回答说:“哈纳·米纳。”此言乍听起来有些突兀,怎么不是大名鼎鼎的埃及作家,而是叙利亚作家?其实,研究一下米纳的生平和创作,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6.
上海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最近通过国家教委从叙利亚聘请了一位阿拉伯语专家、文学博士玛哈·伊塔尔女士。她于1931年5月9日,生于叙利亚大马士革一位有名望的医生之家,父亲是大马士革医学院外科学教授,开设有私人诊所。  相似文献   

7.
沙米拉全名沙米拉·卡里玛·苏阿黛,1943年出生于沙特阿拉伯圣城麦加的名门.从小就读于埃及亚历山大英国女子学校,后来进亚历山大大学学习,获经济学士学位.她酷爱文学,1958年她15岁时,就以“阿拉伯半岛的女儿——沙米拉”的笔名,发表了她的问世之作《别了,我的希望》.从此,她名声大振,成了阿拉伯半岛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说妇女文学,指由女性作家所创作的文学.在古代阿拉伯民族二千年文学史上,妇女文学所占的比重很小.其原因,并不是阿拉伯妇女缺乏文学才能,而是同阿拉伯民族的特殊历史文化形态直接有关,尽管如此,当时仍有一些女性冲破种种樊篱,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如与先知穆罕默德同时代的女诗人韩莎(575~664),倭马亚朝女诗人莱拉·艾赫叶里亚(?~704),安达卢西亚女诗人婉拉黛(?~1091)等.从整个阿拉伯文学史上看,女性作家寥若晨  相似文献   

9.
一、简历 萨哈尔·哈利法被欧美认为是“阿拉伯国家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许多研究中东文学的高校将其《仙人掌》列为必读书,有的文学词典将她列为“20世纪最重要、最杰出的阿拉伯女小说家”。1941年,萨哈尔生于巴勒斯坦西岸城市纳布卢斯,她的降临使其父亲十分失望,因为他一直盼望有个能传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俄罗斯思想家、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对东方文化、文学情有独钟,其中包括阿拉伯文化和文学,本文试图从某些侧面论述这位伟人与阿拉伯文学的种种关系以及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7】《地名辞典》编纂者雅古特(公元1179~1229年),全名希哈布丁·艾布·阿卜杜拉·雅古特·本·阿卜杜拉·哈马维·罗米·巴格达迪。中世纪阿拉伯最伟大的地理学家之一,著名辞书编纂家,同时也是历史学家和文学史家。祖籍东罗马帝国,卒于阿勒颇。著述颇丰,其中以《地名辞典》和《文学家辞典》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女诗人纳齐克·梅勒依卡认为:阿拉伯新诗是阿拉伯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产物,是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而产生的。阿拉伯自由诗的韵律源自哈利勒·本·艾哈迈德的诗韵,比如巴勒斯坦诗人马哈茂德·达尔维什有几句诗的韵律是“穆塔格里卜”式的:  相似文献   

13.
简讯一     
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于1988年3月26日在北京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会议室召开了第一季度学术讨论会.在京的会员及阿拉伯文学爱好者29人参加,15人做了发言.会议的议题为“我所了解的阿拉伯当代文学”. 社科院李琛同志作了题为《阿拉伯女作家与妇女问题》的发言,并介绍了第三代和第四代阿拉伯女作家,分析了她们的作品,如埃及努瓦尔·莎尔达维《一钱不值的女人》(1974)、伊格芭尔·芭莱卡的《丽拉与未知数》和《春回大地》(1965)、叙利亚乌勒法特·伊德丽碧《大马士革,啊悲楚的微笑》(1982).库雷特·扈莉的《日月穿梭》(1980)、黎巴嫩伊米丽·纳苏尔拉的《人质》、丽拉·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现代艺术的大观园中,阿拉伯国家的作品出现较迟.其原因,众说不一.大多归咎于阿拉伯文化落后.这种说法失之偏颇,至少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对阿拉伯文化艺术的历史和传统缺乏了解,也忽视了殖民政策给阿拉伯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带来的影响. 早在十三世纪,当时阿拉伯文化的首府——巴格达就有一所绘画学校.它曾经是阿拉伯传统绘画、装饰艺术的摇篮.杰出的艺术家叶海亚·本·马哈茂德·瓦斯特是该校的创始人之一,他在美学上有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在民族文化艺术中,文学是核心,是脊梁.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政府先后推出了国家文学荣誉奖,实业家也纷纷解囊相助,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学艺术奖励基金会,定期评奖.在这方面,埃及起步较早.埃及——阿拉伯文学的沃土为鼓励文学创作和评论,早在19世纪40年代,埃及语言学会就设立了小说创作奖,可惜后来中断了.1958年起,埃及正式设立国家文学荣誉奖,当年塔哈·侯赛因首先获得该奖,次年阿拔斯·迈哈穆德·阿嘎德得奖,1960年剧作家陶菲格·哈基姆获此殊荣,1968年小说家纳吉布·马哈福兹被推上领奖台.此奖一年一度,从未中断,得奖者以诗人和小说家居多,也有少数剧作家和大学教授.按章程规定,得奖人一般应为健在者,但也授予过刚刚去世的作家,因为有的作家生前硕果累累,但错过了机会,对此埃及最高文化委员会予以追认.埃及是阿拉伯文学的沃土,在阿拉伯世界诺贝尔文学奖自当首推埃及人.瑞典的诺贝尔文学奖,创设于1901年.多少年来,阿拉伯文化机构先后推荐过埃及的塔哈·侯赛因、阿拔斯·迈哈穆德·阿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文学与西欧骑士文学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文豪塔哈·侯赛因博士曾说过:“如果我们说,欧美西方尽管现在优越,但他们的一切优越、一切科学都要归功于中世纪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去的那些丰富、持久的文化根柢,那我们绝不是在过甚其词,也不是在吹牛胡说。”美国学者希提在其《阿拉伯通史》一书中也说:“在8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这一时期,说阿拉伯语的人民,是全世界文化和文明的火炬主要的举起者。……有了他们的努力,西欧的文艺复兴才有可能。” 尽管由于“欧洲中心论”的思想作祟,人们大多对西方文化、文学受古代阿拉伯文化、文学影响一事,不是一无所知,就是所知甚少,但这种影响的存在却是一个不容否认、不可忽视的事实。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学对西欧骑士文学兴起的影响,即是一例。 西欧的骑士文学繁荣于12、13世纪,以法国为最盛。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他们替大封建主打仗,住在堡垒里,剥削农奴。“后来骑士土地成为世袭,于是形成了固定的骑士阶层。11世纪90年代开始的十字军东侵提高了骑士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接触到东方生活和文化。骑士精神逐渐形成了。爱情在他们生活中占主要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并为她们服务。他们常常为了爱情去冒险。 在他们看来,能取得贵妇人的欢心,能在历险中取得胜利,便是骑士的最高荣誉。由  相似文献   

17.
科威特前财政大臣阿卜杜尔·拉蒂夫·哈马达1月13日在阿布扎比的一次经济座谈会上说,美国冻结利比亚资产的决定,是违反国际经济公约和准则的,这对美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哈马达说,现在对阿拉伯国家来说,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1995年11月22日晚,埃及著名艺术家莱依娜·穆拉德走完了77个春秋的人生历程,悄然逝世,她的离去可谓是阿拉伯歌坛的一大损失。 莱依娜·穆拉德歌声委婉、悠扬,演艺精湛,阿拉伯观众对她塑造的银幕形象至今记忆犹新,赞叹不已。 1918年2月17日莱依娜·穆拉德出生于亚历山大的一个犹太家庭。母亲贾米拉是波兰犹太人,父亲扎克依·穆尔代哈是摩洛哥犹太人,在一犹太教堂当牧师。  相似文献   

19.
埃及图书总署出版的杂志,质量一流,印刷精美,价格低廉,适合所有的读者阅读。其中,有月刊,也有季刊,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创作》月刊(每月1日出版)是一本具有文学性、思想性的杂志,它经常登青年文学家、艺术家和老一辈文学家、艺术家的作品,探讨各类思想、文学问题。该杂志对造型艺术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并在每期刊出一些诗作。 主编:艾哈迈德·阿卜杜·穆阿特·希贾兹 2.《开罗》月刊。是现代思想、艺术杂志,每月15日出版。杂志涉及埃及和阿拉伯世界文化人士的种种思潮,经常探讨一些当代最新思想,以把握时代的脉搏。 主编:加利·舒克里博士 3.《戏剧》是唯一的戏剧文化月刊,其内容广泛,从剧本创作到表演形式,应有尽有。内容注重各种戏剧形式的研究,并经常连载优秀剧本。该杂志印刷精美,彩页篇幅大。 主编:穆罕默德·阿纳尼博士 4.《四季》是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文学文化性杂志。其内容包括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图书总署对该杂志特别重视,其装帧精美,每期都在300页以上,由埃及和阿拉伯国家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负责该杂志的编辑工作。 主编:贾比尔·阿斯福尔博士 5.《图书世界》。该杂志向读者提供有关图书的最新研究成果、资料、文章和数据。该杂志还重视目录学的最新成果,致力于发展阿  相似文献   

20.
埃及文学家纳吉布·马哈福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为之欢呼,中国文学界,特别是阿拉伯文学的爱好者和研究者也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人民日报》和一些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为之祝贺,并介绍这位埃及和阿拉伯当代大文豪。我们国际电台阿拉伯语广播也播出了一些稿件,其中有录音采访“阿拉伯也门驻华使馆参赞、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