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声乐艺术是指集声乐作品、声乐创作、声乐表演、声乐教学、声乐评论为一体的艺术系统.对于声乐艺术的研究,很少有从哲学、美学的角度去深度解析与阐释.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对于具体作品个案的审美特点的分析以及具体唱法的研究上.一切声乐创作首先是建立在自成一体的声乐芙学观念上,这个观念决定了作品的美学风格,美学品质,决定着声乐表演者表演的艺术深度和高度.对于鉴赏者来说,决定了声乐作品鉴赏的审美选择,同时,影响声乐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最后,声乐审美观的确立也决定着声乐审美评论的立场以及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王如湘 《云梦学刊》2004,25(3):87-88
声乐艺术是一门集艺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特殊学科。声乐教学的过程,既是对学生传授歌唱技能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声乐艺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声乐艺术的鉴赏水平不断提升,声乐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昌盛的阶段,人们希望有更多的好歌声及好作品出现,因此,声乐艺术亟需从科学方面创建一种规范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科学体系,以供后来者进行学习和探讨。本文简要阐述声乐和声乐艺术的内涵,着重对声乐语言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浅谈声乐教学杨春华声乐艺术是具有鲜明科学性、特艺性和实践性的音乐品种。这就要求从事专业声乐教育的教师具备全方位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而在教学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错误,使学生少走些弯路。通过教与学的密切配合,以求获得一个从自然的初级阶段过渡...  相似文献   

5.
声乐表演是以演唱的声乐作品为依据的创作过程。表演者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作品体验,才能对作品形象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准把握作者及作品形象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演唱技能充分地展示作品。美声唱法是世界巅峰声乐艺术,在声乐表演方面有其独特的艺术要求。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美声声乐表演的体验技巧。  相似文献   

6.
以创新的办法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是一种必然。建构先进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观念创新;运用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技术手段创新;兼容、消化外来音乐教育模式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7.
声乐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它是通过美妙动听的人声加上优美的音乐弦律、生动富有意境的歌词,来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一门较综合的艺术.要学好这门艺术,便自己获得明亮、圆润、深厚、自然、丰满的声音,前提是必须有一整套具有科学基础训练嗓音的方法.本人作为一名专业教师,通过若干年努力学习以及几年的声乐教学实践,谈谈声乐教学中比较关键的问题——如何解决好歌唱的气息问题.  相似文献   

8.
代有俊 《南方论刊》2010,(11):109-110
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应该提倡流行唱法,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单纯的以美声、民族的教学方法去应付所有的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要有一个全方位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声乐是感觉的艺术 ,在声乐教学中“找感觉”是老师最常用的教学术语。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歌唱感觉 ,针对发声器官的特点 ,运用比喻的方法去品味歌唱感觉及歌唱内部感觉与外部感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怎样进行高等师范学院的声乐课教学一直是全国声乐教学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同时,这一问题事关整个高师音乐艺术教育发展。要培养具有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素质水平的高师毕业生,要求我们着眼于21世纪的教育新动向。近十年来,各师范院校的专家学者针对师范性与专业性的把握,构建有高师声乐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本文力求对近年来围绕以上问题的讨论作大略的梳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高师声乐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音乐教师。当前声乐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声乐演唱的单一化已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声乐课程设置的教条化与开放化之间的矛盾,师生比例不协调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平衡。针对于这些问题,教学需要改革:需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声乐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声乐人才,加强声乐理论教学、整合教学课程体系,突出声乐人才培养的师范性,声乐人才培养中对声乐教师有综合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孙德俊 《阴山学刊》2003,16(4):106-108
声乐演唱技法课是艺术院校和高师音乐系(科)的主干课,而现行的“一对一”个别授课方式,不能规范、系统、科学地提高教学质量,改革声乐教学方法势在丛行,其内容为:将“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模式同集体课结合起来,探讨声乐教学语言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将机能训练量化同启发式教学方式相结合;将技能、技艺训练知识化、理论化。  相似文献   

13.
李京玉 《云梦学刊》2007,28(4):132-134
京剧喊嗓亟待发扬光大。京剧喊嗓训练对声乐大课的改革有促进作用。京剧喊嗓运用到声乐大课是可行的。声乐大课运用京剧喊嗓的原则和操作技巧有:声音与情感相结合,饱含激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勤奋与技巧相结合,科学训练循序渐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互相观摩共同提高;内容的鲜活性与时间的灵活性相结合,节时增效。京剧喊嗓在声乐大课中运用时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着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教学问题,按照声乐教学中的练声、练歌、演唱三个阶段,分别简述了情感教学在各阶段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在各阶段实施情感教学的一些实践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5.
强化学生的声乐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遵循声乐学习规律,提高学生歌曲演唱的表现力,这些都是高师声乐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师声乐教师应予高度关注和认真把握的重要问题。围绕这几个重要问题,就教学中应把握的原则、应注意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探讨和阐释。  相似文献   

16.
刘晖 《云梦学刊》2000,21(2):50-51
函授声乐课教学必须切合实际对象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加强示范比较,培养学生正确的声音概念与听辨能力;重视实践,提高学生的歌唱欣赏与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职业定位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对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声乐人才的具体职业定位,指出了目前高职院校在职业定位中出现的偏差。为了使声乐人才的职业定位更加科学准确,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职业定位的依据从校本教材的编写、教师角色的转变、舞台化教学形式的实现以及模块化教学方式的采用等方面采取措施,使声乐人才能感受职业的真实,体验职业角色,确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定位。  相似文献   

18.
高校连年扩招,造成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为此,必须探索出一种能够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授课形式,以适高校扩招后声乐教学的需要。从目前声乐课授课形式的种种弊端入手,提出小组课授课形式的分组原则,认识其可行性和越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生理感觉”在声乐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在声乐训练中的具体应用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徐立翔 《云梦学刊》2011,32(4):119-121
在新的背景下,传统"学院式"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既要重视"技"的训练,更要强调"能"的培养与提高。"技+能双线并行"反映了高等教育尤其是声乐教育实践育人的本质要求,是普通院校声乐教育的现实选择。应加强以"技"为核心的基础理论课程建设和以"能"为核心的专业实践课程的建设,构建"技﹢能双线并行"的声乐系列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