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裤瑶族婚姻家庭形态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裤瑶族婚姻家庭形态述议蓝仕明(南丹县民委)白裤瑶族是我国瑶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广西南丹县里湖和八圩乡。白裤瑶因流行穿着白布短统裤而得名。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白裤瑶族的婚姻习俗及家庭形态别具特色。一、传统的订婚仪式白裤瑶族的婚姻制度与其他民族一样...  相似文献   

2.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朵努”,因男子常年穿白色土布灯笼裤而得名,人口三万有余,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的里湖、八圩两个瑶族乡以及贵州省的荔波等地的崇山峻岭之中。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以及白裤瑶老人的讲述,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的白裤瑶在宋代以前就已经从湖南、贵州两省迁到八圩、里湖一带的千山万壑之中,并发展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山地民族。  相似文献   

3.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少数民族有六百多万人,其中居住在内地山区的苗族、瑶族、傈僳族以及部分彝族、哈尼族约有一百五十万人。他俩解放前深受阶级压迫和民族庄迫的苦,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群众  相似文献   

4.
从广州往西北方向走二百四十多公里,就进入了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它位于粤、湘、桂三省(区)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面积一千二百六十五平方公里,居住着壮、瑶、汉等民族共八万九千余人,其中壮族三万三千余人,瑶族三千六百多人.全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一.沿着"屈曲盘旋几百回"的山区公路行进,就可以看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地了解少数民族的家庭经济状况与劳动人口利用情况,为综合研究少数民族人口打好基础,我们按照国家教委《七·五》科研规划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的计划安排,于1988年3月至4月对广西南丹县里湖乡怀里村的白裤瑶,金秀瑶族自治县三角乡的部分盘瑶及六巷乡的部分花蓝瑶的家庭经济状况与劳动人口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主要采取户访和问卷的方式,历时三十余天,取得了大量第一手数据和资料,经机器汇总后,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服饰是人类文明与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人的内在心灵的外化体现。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瑶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对瑶族古代服饰的文化特质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瑶族灿烂的民族文化。一、瑶族古代服饰是古代南方农耕经济文化的产物瑶族主要居住在我国南方的山区,山地面积广大,土质松软,水源丰富,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利于农、林、牧、副业的发展。古代瑶族人民主要从事农业,部分地区则以林业为主,属典型的南方农耕经济文化类型。南方农耕经济文化反映在瑶族服饰上,表现为普遍着衣…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山区,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牧区,从事农牧业生产,农村经济在民族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利益。农村经济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村是少数民族人口的聚居地,农业是其主体产业。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在平面上以边疆为主,在垂直分布上以山区高原为主。这些地区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代,都远离经济文化中心,很难受到经济中心的辐射,发展现代经济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远远高于内地和平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多次深入南方少数民族山区进行社会调查,使我产生了对南方山居民族经济结构进行剖析,对其发展进行研究的浓厚兴趣。由于条件限制,我选择了南岭走廊上的著名区域——广西大瑶山瑶族的经济结构与发展研究作为选题。笔者深信,从广西大瑶山社区的个案分析中,我们可以管窥南方山居民族经济的现实结构,并能对南方山居民族经济发展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武陵山区为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长期以来,武陵山区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包括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神话、传说、歌谣、鼓舞、织锦、刺  相似文献   

10.
南丹县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调查蒙海清广西南丹县地处黔桂交界,境内设立有八圩瑶族乡、里湖瑶族乡、中堡苗族乡等3个民族乡。在9239户44648人中,瑶族21827人,占民族乡总人口的48.8%;苗族3490人,占7.28%;毛南族1302人,占292...  相似文献   

11.
武陵山区地处湖北、湖南、贵州、重庆三省一市边境交汇处,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俗称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该地区涵盖60余县(市、区),总人口约3000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48.9%,是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2.
白裤瑶的宗教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裤瑶一万多人,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的里湖和八圩的千山万弄中,其他则散居于广西河池县的拔贡乡和贵州省荔波县瑶山公社境内。白裤瑶聚居于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梗阻。由于历史上和地理上的原因,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直到民主改革前,刀耕火种仍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耕作方式,牛耕的使用並不普遍,脚踏翻锹、锄头、砍刀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工具;此外,还使用部分木制工具从事农业、狩猎和  相似文献   

13.
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我党的一项重要民族政策。是改变瑶族地区贫穷落后面貌的关键。 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在《西北民族工作的指示》中就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毛泽东同志这个指示,深刻地阐明了培养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今天,对我们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样有着现实的深刻的意义。因为,要发展经济,特别是瑶族地区的经济,没有大批瑶族干部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共有一百六十多万,大部分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获得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长期“左”的干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和汉族地区比较,发展比较缓慢,有些地区的群众在生产生活上都还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开创民族地区经济工作新局面,实现各民族的  相似文献   

15.
<正> (一) 我国的少数民族山区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三类地区”,其发展经济的任务是异常繁重而艰巨的。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条加速发展民族山区农村区域经济的路子,进而把山区的市场经济带动起来,那末,振兴民族山区经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就有了坚实基础和  相似文献   

16.
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零陵地区被列为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党和国家的关怀,为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提供了机遇,也对民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零陵是湘南瑶族的主要居住地。全区11个县(市)、375个乡(镇),其中,1个自治县、22个民族乡。全区总人口5106812人,其中,少数民族373585人,占总人口的7.3%。在少数民族中,有瑶族354096人,壮族14736人,其他民族2142人。全区土地总面积3364万亩,其中,民族地区土地总面积882.74万亩,占总面积的26.24%。从长远的战略眼光看,我区经济的后劲和前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于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状况。办试验区四年来,由于党和国家给了我们许多特殊政策,全区经济发展大大加快。但是,由于民族地区基础差,底子薄,经济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地  相似文献   

17.
湖南西部民族地区主要包括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张家界市在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共辖24个县、市、区,630个乡镇。该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等。1999年该地区GDP为326.76亿元,仅占全省总量的10%;人均GDP为3649元,为全省人均GDP的71%。湘西地处武陵山区,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社会等原因,湘西是我国有名的“老、少、边、穷”地区。面对进入21世纪、加入世贸组织、西部大开发等机遇与挑战,如何加快这一地区的发展就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新时期,湘西民族地区应选择新的发展战略,其中的战略思路之一就是加快发展民族旅游业,民族地区要努力使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少数民族地区未来各项事业的大发展,不能没有今天的教育发展做基础。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和牧区,经济方式落后,生产  相似文献   

19.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约有一千二百多万人。其中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有一千一百多万,在云南省有八十二万多人,在广东省有三万五千多人,在贵州省有一万五千多人,还有四千多人住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壮族居住的地区基本上连成了一片。五岭山脉逶迤于东,苗岭山脉绵亘于北,云贵高原屏障于西。壮族地区风景秀丽,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我省民族文化变异加剧 我省少数民族多数世居在与邻省交界的山区。那里地理环境差,生产力低下,交通不便。过去,我省各世居民族与外界的交往和文化交流很少,各自的民族文化具有较多的原始文化素。解放后,他们同外界的文化交流增多,其民族文化的变异开始加快。近十多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先进地区和国外的科学技术、工业产品随着交通的改善,不断输入到这些地区,使我省的少数民族同外界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特别是随着民族经济和民族教育的发展,广播、电视的覆盖、普及,层次不同的各类文化甚至一些外国文化不断渗透、影响、冲击,使我省少数民族的文化变异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