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新 《统计研究》1987,4(6):47-49
陈远新同志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库存问题》(载《统计研究》1987年第2期,以下简称“陈文”)一文中,从“产品库存→积压→报废”这一普通经济现象考虑,说明了国民收入与库存、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与库存、积累与库存的内在联系,提出要重新考虑国民收入核算是否把库存包含进去的问题。这种从实际出发,探索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做法值得借鉴。但是,陈文提出的一些观点、概念和方法值得商榷。一、关于国民收入核算与库存  相似文献   

2.
战后初期 ,由英国经济学家斯通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基础上建立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这一体系包括国民收入、生产帐户、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及国民资产负债表、国民财富表、国际收支平衡表等几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其中 ,国民收入和生产帐户是整个核算体系的基础。其  相似文献   

3.
徐兴良 《统计研究》1984,1(4):72-76
国民收入是一个综合性经济指标。按照美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萨缪尔逊的说法,有其广义的概念和狭义的概念。所谓广义的国民收入,是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五个总量指标所构成的一个指标体系;所谓狭义的国民收入,则是指其中的国民收入。广义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指标,借助于复式会计帐户的形式,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表述出来,这就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在美国,这个体系称作“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体系”(National Ineome and Product Accounts)。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面临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宪春 《统计研究》2002,19(4):8-13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取得的巨大进步   5 0年代 ,我国统计部门在学习前苏联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MPS)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开展了新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研究。首先进行了MPS体系的国民收入核算 ,后来又相继编制了社会产品生产、积累和消费平衡表 ,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生产、分配、再分配平衡表 ,劳动力资源和分配平衡表等MPS体系中的一系列重要表式。不幸的是 ,正当这些平衡表的编制工作刚刚起步的时候 ,恰逢大跃进时期的反教条主义运动。这项工作受到批判 ,并以过分繁琐为由停止了多数平衡表的编制。…  相似文献   

5.
一、为什么要建立资金流量核算开展资金流量核算,是经济体制改革给综合经济部门提出的一项新任务。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范围长期以来主要是物质生产领域,如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等物量指标的核算,虽然它们能够反映物资流动的总量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貌,但却没有对伴随物资流量而发生的资金流量进行核算。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6.
铁大章 《统计研究》1990,7(4):73-75
苏联现行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反映着国民经济整个过程的最基本的几个方面: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再生产,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即综合物资平衡表、部门联系平衡表、综合财政平衡表、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劳动资源的再生产(劳动资源平衡表;国民财富和固定资产的再生产(国民财富和固定资产平衡表)。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其基本原则是:(1)国民经济分为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物质生产领域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品生产两大部类;(2)社会总产品按价值形态分为转移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新创造的价值分为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社会总产品按实物形态分为补偿基金(生产消费)、消费基金(非生产消费)和积累基金;(3)无论价值形态,还  相似文献   

7.
张帆 《四川省情》2023,(1):63-64
<正>生态产品总值(GEP)是指一定行政区域内各类生态系统在核算期内提供的所有生态产品的货币价值之和,是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的价值。2021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从国家层面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行了系统性、制度化阐述。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是关键环节。2022年,成都市选择四川天府新区作为全市GEP核算工作试点,着力探索构建公园城市GEP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8.
钟兆修 《统计研究》1987,4(1):23-3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应力求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成为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与决策的一种重要工具。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模式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索。一、八个基本点(一)物质产品核算与劳务核算并用我国过去只对生产物质产品的活动进行核算,对提供劳务的活动,在理论上是作为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核算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资料来源困难,没有进行宏观核算。现在,有必要同时进行这两种核算。主要理由是:  相似文献   

9.
一、“可分配国民收入”指标的含义及其计算 “可分配国民收入”是指社会年生产,并在年内可转化为各种货市收入的部分国民收入。即社会当年所增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资料中,可以向市场提供,形成商品可供量,并能够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其价值的那部分物质资料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核算是我国统计工作的老产品,国民生产总值核算是新产品,那么,投入产出核算则是介于新老之间的产品.目前大多数人倾向于新老并存,三足鼎立.对此,我们颇有异议.因为在一个国度里同时采用不同的核算体系,不仅会把外行搞糊涂,就是内行也搞不清楚.比较明智的办法是把不同的核算体系结合起来,建立一套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刘军 《统计教育》2004,(3):59-60
本文对美国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就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对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贡献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的未来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正确掌握和运用基本价值指标的问题 总产出、中间消耗、增加值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价值指标。总产出是常住单位核算期内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中间消耗是该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增加值是该单位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三者必须保持相  相似文献   

13.
国民经济总产值,就是全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表现.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表现,是全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为再生产中所耗用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即物质消耗)和本期间的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两部分所组成.后一部分即国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历史沿革及未来趋势中南财经大学郭骊国民经济核算起源于国民收入统计。一般认为,17世纪英国的威廉·配弟是第一个对国民收入进行估算者,其工作使经济学研究的视野从原先的庄园和企业收支扩大到了国民经济活动,并且为后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拉开了...  相似文献   

15.
几个常用总量指标的对比(一)总产出与总产值总产出是SNA核算体系中有关生产核算的主要指标。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所生产的一切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总产值是MPS核算体系中主要总量指标.它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物质产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既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的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方式。税收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所以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税收收入规模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用科学的发展观审视GD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生产总值,即通常所说的“GDP”,是以价值形式表示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上世纪50年代到1985年以前,我国衡量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是国民收入,其核算范围仅涵盖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不包括对社会和居民提供服务的非物质生产部门。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自1985年开始试算国内生产总值,1993年正式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替代国民收入核算全社会总产出。很长一段时期以来,GDP增长的变化情况,对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成…  相似文献   

18.
经济指数作为一种对复杂经济现象进行综合比较的工具,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首先,国民经济运行是静态联系与动态运动的统一。研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问题,不仅要研究其静态的核算结构如:国民收入核算表、资金流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抽样调查革命”是统计调查方法的革命,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是统计工作内容的革命,那么,统计工作计算机化则是统计工作技术手段的革命,它为实现统计工作目标捉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并对统计工作和统计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国民收入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及国际收支核算等所谓“五大核算”组成,它全面系统地描述一国宏观经济运行总貌。对于我国来说,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正处在步入新轨道的初创时期,研究和明确国际收支与国民经济核算的衔接关系,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