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奠中先生,1913年生于山西稷山县南阳村。曾肄业于山西教育学院和无锡国专,后就学于民主革命家、国学大师章太炎之门研究国学。抗日战起,随抗战形势,他由江苏、安徽到四川、云南、贵州,在各高等院校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一九五一年秋来山西大学任中文系教授至今。他是全国政协六、七届委员,山西省政协五、六届副主席,现任  相似文献   

2.
文史研究论著序文一组钱仲联编者按本校博士生导师钱仲联教授,为当代国学大师,桃李满园,著述丰富,为我国教育事业与科研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钱仲联先生于1908年9月26日出生,今年9月26日满88周岁,虚岁已89,按当地祝寿祝九不祝十之习俗,本校有关单位...  相似文献   

3.
姚奠中先生是章太炎先生唯一健在的弟子。《姚奠中讲习文集》是一部弘扬章太炎讲习精神、讲习之道,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教育价值的著作,体现了姚奠中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反映了人才培养最本质的教育规律。如何讲?如何习?讲与习如何互动?通才教育与特色教育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在讲与习的过程中如何贯注人文关怀与人品感化?一个杰出的教育家毕生的最终追求是什么?《姚奠中讲习文集》以章门子弟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卓有远见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姚奠中先生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唯一健在的弟子,曾得到章太炎先生的指点,悟得笔法,书艺大进.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人生风云中,姚先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刚健清新的书法风格,并与自己的人格襟抱和满腹经纶相激荡,成就了一种厚重儒雅的学者书法文人书风.姚先生是学术与书法相结合的书法家,他强调文化对书法本体的优先性,其作品体现出一种大境界.他的书法是“守正创新”的书法,其书法美学呈现出“正大气象”.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学者书法意味,很好地表达了他深厚的文化内涵,笔墨线条中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姚奠中先生的学术和书法成就荣获书法界最高荣誉奖——兰亭终身成就奖.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姚奠中先生百岁华诞。姚先生是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家,同时还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画家和篆刻家。他的诗、书、画、印,被专家们称为“四绝”。姚奠中生于1913年农历五月,山西稷山县南阳村人。原名豫太,字奠中,工作后以字行,因其地南滨汾水,西去黄河35公里,因此常以“河汾”二字自号。其他别号有丁一、丁中、樗庐等。  相似文献   

6.
姚奠中教授,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书法家、诗人。原名豫太,字奠中,以字行。1913年生于山西省稷山县南阳村。曾肄业于山西教育学院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最后毕业于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研究组。先后在南北各大学任教五十余年。现为山西大学教授、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顾问等。  相似文献   

7.
《中华魂》2010,(8):F0003-F0003
张铁锁笔名半犁、老铁。1954年出生,山西省曲沃县人。现任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主任、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自幼酷爱书法。197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山西大学艺术系。主修中国绘书,期间曾受教于我国著名书画家赵缵之、姚奠中、王绍尊、刘子威、刘格山、杨其群、林鹏、邓明阁等,为姚奠中先生的入室弟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谢桃坊先生采用历史与理论的方法,通过全面考察20世纪初年国学思潮的产生、整理国故的进行、文史研究的开展和考据方法的提倡,对国学运动进行了反思.谢先生认为:国学是以科学考证方法研究中国文献与历史上存在的困难而狭小的学术问题;古史辨派与历史语言学派是国学运动的两大流派;四川国学是国学运动的一个缩影.这是先生关于国学的三个论断.这对我们现在审视国学热潮的再度兴起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饶宗颐楚辞学研究的文化还原模式梅琼林在20世纪战果丰硕、新见迭出的楚辞学领域,饶宗颐先生堪称大师。他在将近50年的漫长的学术岁月中,在许多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国学研究的一代巨擘;他的楚辞学研究在其国学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深厚的中外古典文化...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25-27日,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为庆贺国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举办了以“西方学术背景与当代的中国哲学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会议在仙湖植物园内举行,与会学者40余人,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及研究所。著名学者庞朴先生出席了会议。国学所原所长,著名学者汤一介先生因故未能莅会,但来电表示庆贺。庞朴先生作了总结发言,他从深圳大学国学所创建之初,于1985年4月5日主办的“中西文化协调会议”谈起,认为本次会议在问题深度、研究方法、会议气氛等方面与20年前…  相似文献   

11.
国学大师季羡林是东方文明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对国学的造诣不仅仅是对梵语、吐火罗文的研究,更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体系的建构,东西比较文学这样的边角也对中国学术界掀起轩然大波。在德留学的十年里,先生苦心求学,为振兴中华传统奋斗不息,我们应当感激这位东方学人为华夏文明所留下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2.
拓展各学科史研究,丰富国学内容傅璇琮袁行需先生主编的《国学研究》,第一卷出版后,即受到学术界的注意,对于当前的国学研究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现在又编印出第二卷,内容更加充实,而且更贴近当代学术研究的现实,在注重学术性的同时,又富有当代性,这是很值得我们...  相似文献   

13.
国学课程资源来源于"国学",是形成国学课程因素的来源和必要且直接的实施条件。国学课程资源具有潜隐性、差异性、开放性、多质性、生成性的特征。有效开发国学课程资源应以民族性、价值性、科学性为开发标准;其有效开发策略有国定国学课程的校本化、突出本校的独特优势、利用社区有益的资源、校际联合共享资源、捕捉教学动态中的资源等。  相似文献   

14.
姚奠中先生是一位典型的传统知识分子。现在人们只知道他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书法家,是山西省文化界的泰斗,还曾是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却鲜有人知道他的古道热肠与人生  相似文献   

15.
1950年秋,我从广州岭南大学政治历史学系转学到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后来留校任教,到今天,在清华已经55年了。今年是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纪念。国学研究院与历史系有渊源关系,饮水思源,我这个老学生对养育自己多年的学术“母体”应有所忆念与反思。我最先想到的是陈寅恪先生。先生是国学研究院的四位(或五位,加李济)导师之一,我有幸在岭南大学受教于先生,转学到清华后,又受教于先生的学生(或“私淑弟子”)邵循正、周一良、丁则良等几位教授。我先做先生的“入室弟子”,再做“再传弟子”。今天的回忆就从先生与岭南说起。1949年春,陈寅恪…  相似文献   

16.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文化研究中心(简称“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创建于2003年8月,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个致力于研究新时代出现的网络文化现象和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科学研究组织。研究中心的名誉主任为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主任为王文宏教授。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学研究中,“国学”的基本内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的基本指向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的探寻。由于研究者不同的学术背景、价值取向和致思路径,国学研究中又存在着分歧与争论。本文从对“国学”成立前提的聚讼、“国学”研究层面的交叉、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混淆三个层面对近二十年来关于“国学”内涵的研究进行述评,以期为进一步剖析“国学热”这个文化现象提供一个基础性反思。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代初,胡林安与友人在上海创设了国学研究社,该社的宗旨在于弘扬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据(国学研究社宣言》述其办社之原因,乃是由于“近数年来,研究国学者,日少一日,其原因以国学乏有统系之书警,用力多而获益少,一般学者,无党闲之岁月,以从事于国学,而国学较深者,又为旧思想所拘束,不能将国学寻出一个条理,以引起未经从事于国学者之兴昧。同人知国学有研究之价值,又知多数欲研究国学者,苦无门径可寻,于是发行斯周刊,以从事于国学之研究。”这段文字中所提及的“国学”这一概念,从现在来看,其范畴之内含与外延,颇…  相似文献   

19.
五十代年中期,我就跟黄岳洲先生熟识了。那是因为上海新知识出版社要出版黄先生和张拱贵先生合撰的《文言文的语言分析》,出版社邀我担任审订。工作中,很为黄先生谙热古文而惊异,相询之后才知道,黄先生曾经受业于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  相似文献   

20.
1925年到1929年的清华研究院,即大家常说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在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教育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也非常重要的事件。现在我们作为后人纪念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成立,研究国学研究院的历史,就是要看看这一规模很小、时间很短而成绩特别巨大的学术机构,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术和教育事业有什么应该借鉴的经验;尤其是作为“国学”研究院,给我们继承和阐扬中国的优良文化传统,留下了哪些遗产值得大家吸取。对于像我这样的晚生后学来说,清华国学研究院已经是相当遥远的过去了。研究院创建时的导师、讲师、主任几位先生,梁启超、王国维两位的过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