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浩 《南方论刊》2008,(6):27-2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的社会结果。”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并为之长期不懈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  相似文献   

3.
《徽州社会科学》2007,(11):4-19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二者既是因果相继的先后关系,也是互为因果的平行关系.然而,科学发展更具有自然特性,社会和谐更具有人文特性,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既有正相关性,也有负相关性,因此,必须通过改革,不断调适发展路径,才能使发展趋于社会和谐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即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科学发展是造就社会和谐的原因,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的结果;同时,社会和谐又实现着科学发展,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不科学发展引起我国社会不和谐,其突出表现在:把量变当质变导致社会不和谐;不科学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人与自然严重不和谐;公平缺失,导致人与人不和谐;社会体制建设中的不科学导致社会生活无序.科学发展观是引领社会科学发展和走向和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就在于它解决了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民主法治体制对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保障体制,要建立起民主法治体制,必须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无疑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关键词,报告还特别强调“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意即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这是因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完善,不断加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更加繁荣,不断巩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能促进各种体制和机制更加完善,不断健全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能促进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和谐,不断改善构建和谐社会的心态基础。  相似文献   

8.
廖显满 《云梦学刊》2009,30(1):82-86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较之科学发展观是处于不同层次的概念,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都其特定内涵。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大庆社会科学》2013,(4):25-25
金刚、臧秀玲撰文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民生"与"发展"和"和谐"更加紧密、更加明确地结合在一起,改善民生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之间相辅相成、良性互动。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如果说抓好发展是第一要务,维护稳定是第一责任,那么,改善民生就是第一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内在地决定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立基于改善民生的"发展"才能称得上科学的发展,也只有牢牢立基于改善民生,科学发展的宏伟大厦才能稳如泰山;扎根于改善民生的"和谐"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和谐,也只有深深扎根于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的参天大树才能枝繁叶茂。同时,科学发展惠民生,社会和谐利民生。要使保障和改善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即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作为对人类社会特定存在状态的肯定性价值判断,体现了主体的价值目标与理想追求。同时,社会和谐又是现实的。它以差异存在为前提,且永远只能达到一种相对状态。倡导社会和谐,并非拒斥社会竞争,只有把和谐的协调性与竞争性、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基于理论与现实的双重诉求,进一步审视社会和谐的辩证法特征,倡导人们树立科学的和谐意识,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政党关系和谐的基本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关系和谐不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这种和谐政党关系有助于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实现科学发展;有助于扩展有效政治参与渠道,维护政治稳定;有助于化解社会利益矛盾冲突,达到社会整合;有助于发挥民主党派监督作用,遏制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是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社区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社区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在此,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构建和谐社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社区、新型人际关系及美好、舒适、安宁的生活环境,促进整个社会稳定、和谐、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心理是一种人类自身存在的社会精神状态。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具有比较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社会心理是构成较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是人类的积极品质和美德。人文关怀是实现人与人也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处处需要人文主义的关照和培育,而“心理疏导”又不愧为解决多种社会心理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就要注重促进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的养成,要充分吸收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塑造健康的社会心理,把人文关怀与加强心理疏导相结合,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司兆奎 《理论界》2007,(9):237-238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和重要支柱,是引领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要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注重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保护环境和生态、维护市场秩序、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参与社区发展、保障员工权益等一系列社会责任和义务,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楷模。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于促进河南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河南省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面临一些重大挑战。因此,要紧密结合河南省社会管理的新要求,坚持新的社会管理理念,构建新型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社会管理的机制体系,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等,不断推进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应豫 《南方论刊》2012,(2):47-49
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越来越多地活跃于各种社会组织,组织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他们是社会经济结构中新的中坚力量,也是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参与者。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新的社会阶层的桥梁和纽带。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必将带来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对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和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更加重视民生问题,践行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不能否认,我们社会中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依然严重,各种不和谐现象依然存在。要更有效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找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是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协调有序状态,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的实质在于利益关系的和谐。当前许多社会不和谐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利益关系的失衡,因此促进和实现利益均衡,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而促进和实现社会利益关系的均衡和谐,关键是要致力于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9.
吴贻玉 《学术界》2007,1(4):165-170
没有人就没有社会,没有绝大多数人的幸福,就没有社会的和谐文明或和谐文明的程度就不高.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应以人为目的,崇尚理性、倡导实事、公平拥有生产和生活资料、平衡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唯有做出这样的承诺,才能返归于人,社会才能不断实现和谐,走向文明.  相似文献   

20.
从革命与斗争哲学,到改革与建设哲学,再到发展与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逻辑。从哲学的角度来解读,社会和谐的本质包含九个方面的涵义:和谐是一种社会趋势;和谐是一种社会理念;和谐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是一种社会理想;和谐是一场社会建设;和谐是一种科学方法;和谐是一种人生境界;和谐是一种理想人格;和谐是一种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