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对民营资本的开放,众多民营企业纷纷申请牌照加入到虚拟运营商的行列.但时至今日,一度备受关注的虚拟运营商发展的并没有想象中的好,究其原因是没有理顺与传统运营商之间的竞合关系,没有明确最优的发展策略.基于博弈论视角,运用Stackelberg模型和Hotelling模型分别从用户量和产品差异化两个方面对虚拟运营商与传统运营商之间的竞合关系进行分析,认为虚拟运营商与传统运营商进行合作是最优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后价格战--移动通信竞争的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个2002年,中国电信运营业市场竞争形势异常激烈."圈地"竞争、价格竞争此起彼伏.在移动通信领域,价格竞争表现尤为突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均不顾信息产业部的三令五申,不顾各地通信管理局的处罚措施,全都亮出了价格牌,玩起了程度不同、手段多样的"降价".然而,时至今日,这种价格战是否还有必要继续下去?本文将根据移动通信的发展形势,对移动通信的竞争进行分析,阐明移动运营商不能只认准价格战.  相似文献   

3.
目前已有的对网络外部性进行研究的文献忽略了初始市场规模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而这样的影响在耐用品的竞争中是不能被忽略的.针对具有网络外部性的耐用品,引入企业初始市场规模,采用Hotelling模型和两阶段博弈研究寡头垄断企业的竞争策略,分析初始市场规模对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市场规模影响企业的各种竞争策略,在最大差异化策略下不均等的初始市场规模最终会导致垄断.其后,通过对国内移动通信行业市场的分析,定性证明了初始市场规模对竞争结果的影响,并预期该市场在没有外力影响的情况下会出现垄断.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鉴双边市场理论,在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通过建立Hotelling竞争模型,分析了网络运营商对频道商和消费者的网络接入定价模型及影响因素。本文指出有线电视网络是典型的双边市场,具有明显的网络外部性。研究表明网络接入定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频道商的需求价格弹性和多归属特性、消费者的单归属特性、另一方用户规模、网络运营商对单归属用户的补贴、网络运营商的竞争以及提供服务差异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早期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资费模式,探讨了传统的线性资费模式长时间作为主导资费模式存在的原因,所得结论表明:在早期的移动通信市场,由于市场规模有限,消费者需求较小且消费需求单一,使得相当一段时间内传统的线性资费模式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虽然运营商的服务单一,产品趋于同质化,但由于存在消费障碍以及运营商间的串谋(或合作),使得运营商仍可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  相似文献   

6.
在通信行业实施双向转网的号码携带政策背景下,对移动通信运营商之间竞争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竞争模式分析中,针对号码携带政策,在企业市场需求函数中加入了用户转网系数;最后分别建立用户与移动通信运营商、监管部门与移动通信运营商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得出监管部门在实施号码携带政策下,可通过加大处罚力度、降低企业采用恶性竞争手段的预期收益,以及降低企业提高自身服务水平的净支出等手段,实现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7.
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普遍存在增量不增收的现象,如何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大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绍兴移动通信市场的现状分析,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设计了市场营销体系重建的价值定位、差异化营销、渠道拓展和产品创新的框架,提出针对集团客户的市场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8.
产品差异化是研究市场结构与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通过对建筑市场产品差异化的要素构成与主要特点的剖析,并对住宅建筑市场、公共建筑市场和大型专业性项目市场等三个建筑市场子市场的产品差异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得出建筑业是一个高度差异化的产业,建筑企业应该建立差异化竞争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向3G演进的移动通信市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2G到3G演进过程中移动运营商外部环境变化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3G的竞争格局分析、用户规模分析、业务预测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动态博弈过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移动市场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双寡头垄断竞争的市场,在现实中,他们的博弈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未必能达到理论上的博弈均衡点,博弈结果是与其博弈过程相联系的。本文根据中国联通成立的初期、中期和后期分为三个阶段,利用两种竞争模型——基于价格博弈的伯川德竞争模型和基于差异化(产量即用户量)竞争的古诺竞争模型,对市场中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动态重复博弈过程,建立模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电信市场差别定价中的反垄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电信业已基本形成三家国有综合电信运营商竞争的市场格局,但市场结构欠合理,存在一些垄断行为及监管制度的缺陷。《反垄断法》出台后,电信运营商通过差别定价进行市场营销已成为是否违反《反垄断法》讨论的重点,也成为消费投诉的集中指向。基于SCP的研究框架,对电信市场的竞争结构、行为与绩效进行研究,以确定电信公司的垄断性质;针对不同差别定价对市场结构及消费者福利的影响,提出要区别对待电信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不同形式的差别定价,施以相应的监管方式;并且要建立主导运营商的监管体系,以防止其滥用市场竞争地位;同时要将电信监管与反垄断监管相结合,共同监管电信市场的反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竞争效应和融合效应两个方面系统分析金融市场发展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机制,并采用Panzar-Rosse模型度量1998~2008年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度,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金融市场发展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市场基本处于垄断竞争格局,现阶段金融市场发展的竞争效应对银行业竞争的影响更显著,股票市场资产规模的扩大和流动性的增强都会对我国银行业的竞争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集中与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反垄断法所针对的三大类垄断行为,它与企业合并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导致法律人格的变化,而前者因市场经济力量的集中对市场竞争产生威胁;我国经营者集中的实体控制标准采钠了德国的市场份额标准,但美国的市场集中度标准仍有用武之地;我国关于经营者集中的豁免事由虽有规定,但过于原则和抽象,应该具体化,以改善其可操作性不强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有效竞争的理论基础,在对国外典型国家评价有效竞争的指标框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电信监管实践,选取市场结构、运营商的市场行为、电信市场绩效三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我国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指标框架,并阐明了选取该指标框架中各级指标的理由,同时指出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殊性问题,通过对电信运营企业性质、特点的分析,得出了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包括融合、整合、以知识为核心三个方面,及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的概念及其锥体模型,接下来又通过对其核心竞争力的锥体模型的构成要素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其构成要素的性质与相互的逻辑关系及与整体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两个视角对工业智能化和行业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结合2003—2019年我国地区及行业层面的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广义矩估计等方法,以制造业为例考察了工业智能化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工业智能化对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不同行业对智能化技术的吸收存在差异,传统制造业行业在应用智能化技术后与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得到了明显缓解;行业间生产率差异的缩小和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是其重要传导机制。不同行业在推进工业智能化进程中应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防止其对收入分配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项目管理人才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目管理正在中国迅速普及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现在和未来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项目管理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文章首次对中国现阶段项目管理的人才需求特点和人才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并提出创建中国项目管理学科和学位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数据是网络经营者开展市场活动的关键生产要素,完全排他的数据权益归属则易产生数据利用率低与隐私安全风险等诸多问题,所以明晰网络经营者数据权益归属是数据市场良性发展的前提。文章基于“保护竞争而非竞争者”的理念,通过权衡经营者自由竞争的权益、用户自由决策的权益和良性竞争机制产生的公共利益,肯定网络经营者对于其数据资源享有竞争性权益,有助于规制网络经营者利用数据资源过程中的恶性竞争行为,鼓励其作为市场主体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三家电信运营商面临共建共享下一代网络的现实问题,亟待寻找到一种鼓励企业的积极性,并能减少企业交易费用的途径。本文围绕着重组后三大运营商的合作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析了政府管制对运营商之间竞争合作的影响,并对非管制下网络共建与接入博弈进行了较深入的模型分析。本文认为,基于用户数的分摊法能较好地解决网络外部性,有利于各方对网络资源的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四大国有银行有相继提高ATM机跨行取现手续费标准的经营行为。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应当原则禁止经营主体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经营者是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首先要判断经营者是否处于市场支配地位,是否存在滥用行为,是否存在损害事实,滥用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根据反垄断法规定,由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法对涉嫌垄断行为进行调查,认为构成垄断行为的,应当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并可以向社会公布。我国应不断完善有关法律规定,以使通过私人诉讼遏制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成为可能。通过规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可以更好地维护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消费者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