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政治现代化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雪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5(6):714-720
根据既有的各种政治现代化模式,从动力、次序和过程三个不同的标准或视角来看,至少在理论上存在14种可能的政治现代化模式,当然,政治现代化的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国家只有选择了一条适合本国独特历史与现实发展可能性的政治现代化道路,才有可能顺利实现从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施雪华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6):714-720
根据既有的各种政治现代化模式,从动力、次序和过程三个不同的标准或视角来看,至少在理论上存在14种可能的政治现代化模式,当然,政治现代化的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国家只有选择了一条适合本国独特历史与现实发展可能性的政治现代化道路,才有可能顺利实现从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李永云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俄罗斯是当前“一超多强”世界格局中的一个重要力量。在经过近十年艰难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转轨后 ,俄罗斯终于走出了混乱、动荡、冲突时期。目前 ,普京政府正在进行着振兴经济、加强中央权力和提升大国地位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
岑树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65-68
从政治学角度言之,改革与革命是政治现代化的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但并非势如水火,截然不可相连。事实上,按之史实,宪政改革往往与革命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对于改革和革命这两种不同的政治现代化方式,似乎既不必盲目夸大革命的历史作用,也不必为了替历史翻案或者替现实改革增强说服力而矫枉过正,更应该建立在历史经验、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对改革和革命做一个较为均衡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朝鲜近期出现了加快经济改革的新动向,引起世界关注。朝鲜以往的经济改革具有表面性及摇摆性。朝鲜经济改革的障碍因素很多,主要是对政治稳定的担心、经济状况的制约以及缺少领军人物与舆论准备,还有国际势力的干扰。但朝鲜经济改革具有必然性,这是摆脱经济困境的唯一出路、实现政治稳定的必然选择、融入国际社会的必要条件。对朝鲜经济改革的曲折性、不确定性也应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放眼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时代潮流,面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即将到来的现实机遇,梅德韦杰夫总统首次明确提出俄罗斯国家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其主旨就是要经过长期努力,使俄罗斯在全新的现代化的基础上成为世界强国;而在俄罗斯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上,需要充实和深化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求到21世纪中期共同达到理想境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10年9月28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华时表示愿意"并肩携手,开拓进取,努力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高到新的水平"。为此,大力加强两国的务实合作,尤其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的跨国战略对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8.
徐小凤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3,(2):10-11,14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其中思想信仰的与时俱进,政治参与的扩大化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在这两个方面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指出现代化过程将是一个持续的、顺应现实需要而不断变革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传统儒家政治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大一统的目标、大同与小康的理想、积极入世的态度、对君主与权威的尊崇与信赖、对权力的道德要求以及“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构成了传统儒家政治文化模式的基本内容,并成为政洽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加速传统儒家政治与现代民主政治模式的融会贯通依然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李桂英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6):154-159
分家是农户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家庭成员之间权利、义务的重新界定,家庭财产
的再分配和家庭的再生产。改革后俄国农村分家盛行,使传统的宗法制大家庭走向解体,形成由父母和孩子
组成的小家庭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农民外出打工、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家长的专横等促成大家庭解体;“全
分”、“分劈”和“离开”是三种主要的分家方式;分家虽不利于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使小家庭的成员享
有更多的自由和独立性。分家是农民生活方式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11.
冯璐璐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6):119-123
中东地区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属于不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中东与拉美、亚洲新兴工业国大体上是属于同一类型的发展模式,起点也大体相同,但是它们各自所取得的成就却存在较大的差别。通过对中东与拉美、东亚新兴工业国在文化背景、国家角色、发展战略的比较,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2.
党庆兰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24-28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一改80年代末速度放慢的局面而加速推进.呈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是邓小平的南巡谈话从理论上解决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科技和教育及姓"资"姓"社"等一系列问题,排除了"左"的干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3.
民权主义作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借鉴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 ,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以及对中国国情的分析 ,较为完整地提出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早期发展模式 ,从而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以说 ,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于中国政治从传统走向现代具有奠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顺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5):26-30
当民族作为政治主体与其他政治主体如政党、国家、政府发生的关系,便构成了民族政治关系。而作为人群共同体的民族,也处于一系列的社会关系之中。民族共同体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结成的民族政治关系、民族经济关系都是重要的民族关系。纯粹的民族经济关系、民族文化关系是没有的,纯粹的民族政治关系也是不存在的。民族政治关系与民族经济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5.
王丽萍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1):100-10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特色"日益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突出特征,中国政治文化及其变迁也表现出一些全新的特点,并将影响和塑造未来中国政治发展。在政治文化结构即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等三重维度上,改革开放丰富和完善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内涵尤其是政策文化的内容,在保持政治文化同质性的同时,也使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成为明显的政治文化特征。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洗礼,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日益融入更加积极的文化成分和观念要素,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也迫切需要一种与中国政治发展现状相容并能有效促进中国政治持续发展的政治文化。政治发展进程中政治文化的构建要求在已经成功构建的政策文化基础上,构建稳定而明确的体系文化以及均衡的过程文化。理性面对不同传统并从中寻求支持,是政治文化构建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邱家洪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8-3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历程,经历了目标探索、框架构建和完善体制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确立。目前,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之上,改革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呈现出新的走势。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教育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经管类专业也应加强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了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的课程思政改革路径,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理论、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政治教育元素、价值观元素、中华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的融入,提出“全员”参与课程思政、“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全方位”渗透课程思政等提升教学效果的措施。以此实现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大学生,为其他高校相关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继同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30-35
城市社区工作模式既是社区理论、政策与实践的核心议题,又是当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取文献回顾与历史研究方法,从政治经济运动等层面,首次将 60、70 年代城市社区工作模式概括为组织性动员,填补中国社区工作理论研究的空白点。 相似文献
19.
司法改革的目标与司法模式——基于政治与司法关系的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金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政治与司法的关系是宪法的基本命题,是世界各国司法改革的基础.中国司法改革应当立足于政治体制层面,着眼于改进政治与司法的关系,关键是建立和完善政党与司法的结构关系,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确立司法改革的走向和司法相对独立的目标,从宏观上理解和把握司法多元化模式、司法相对独立的内涵和违宪审查制度的政治特征,赋予政治与司法关系以宪政意义,从政治的全局与宪政的高度审视、构想和推进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