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类理论出发,分析变译过程中什么成分可以变译,什么成分应该保持不变。发现语境是制约变译的主要因素;变译成分和变译过程由原文语类度其语境确定;原文的语类制约着变译成分、变译程度;反过来,变译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改变原文语类。最后提出,变译的评估标准是原文的主导功能在译文中的体现程度。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他的剧作《哈姆莱特》被誉为他艺术天才的"颠峰"。本文试从该剧奥菲利娅的民歌入手,从语境语篇的角度比较分析朱生豪和梁实秋两位译家的译文,探寻他们如何在各自的翻译中实践自己的翻译思想,对原文做到"形神俱现"。  相似文献   

3.
翻译目的论介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性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 ,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译文文本的生产活动。在目的规则、连贯规则、忠实规则和忠诚规则中 ,目的规则是首要的规则。评价译文质量的标准是合适翻译 (adequacy) ,等值只是合适翻译的一种表现形式。强调译文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的功能 ,努力协调翻译的文化功能和译入语文化对翻译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语言、文化及内容、形式等诸因素的制约,诗歌的抗译性远远大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从《关雎》的译文可以看出,无论是语内翻译还是语际翻译,都不可能达到等值的翻译,而只能是一种译述。  相似文献   

5.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中国文化专有项英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翻译时,必须考虑到语言、文化、翻译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化专有项具有非常明显的文化特征,影响其英译的文化因素包括历史因素、宗教因素、生活环境及生活经验因素、社会发展因素,这些因素常常造成其翻译和理解的困难.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将原文读者的反应和目的语读者的反应联系在一起,以目的语文本为重点,以目的语读者和目的语文化为导向.在中国文化专有项英译实践中协调运用基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音译、直译、增译、减译、改译、加注、意译等翻译策略,将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同时又准确完整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梁实秋的汉译<莎士比亚全集>在中国现代翻译史和莎学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梁实秋的译莎活动与胡适的影响密切相关.作为翻译赞助者,胡适积极倡导并且十分关注梁实秋译莎,主张译者以原语文化为依归,以异化策略为主进行翻译;胡适制订了详细的翻译计划,同时给出了具体的翻译指令;在译文文体的采纳与注释的使用等方面,两人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赞助者的翻译要求对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语境是语用学的重要概念,在它的多种功能中,对翻译影响最大的是其制约功能。由于构成语境的因素是多样的,因此这些因素对翻译的制约作用也体现在翻译的不同层面。其中较为显著的是原语物理语境对原文文本语义的制约,译文读者认知语境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制约,及译入语社会语言语境对译文文本译语的制约等。充分认识语境的制约作用对于成功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境在话语表达和意义理解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到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和交际情境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传统典籍在英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目的语读者语境信息缺失的问题,以及相关语境信息重构的需要。文章以辜鸿铭英译《论语》为例,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篇语境三方面探讨了典籍英译中的语境重构策略,以期为如何有效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论题提供启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韩国影视剧的文化性翻译失误主要表现为原作品的文化信息经翻译后,不能为中国观众所理解或接受。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译文背离了译入语的文化规约。为避免这种失误,翻译活动应满足译入语的语法规范、译入语受众的民族文化及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0.
梁实秋的创作与翻译相得益彰,其代表作“雅舍”系列散文和汉译《莎士比亚全集》恪守“中庸”之道,体现了“隔”与“不隔”的文化心态。一方面,梁实秋的散文在闲适、幽默的氛围中描摹人性,匡救世风,他的莎剧译文注重文学的艺术性和“陌生化”效应,这种“隔”的文化心态有助于形成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多元化局面;另一方面,梁实秋的散文倡导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和文学的道德价值,他的莎剧译文传递了“信”、“仁”、“中”、“和”等伦理观念,这种“不隔”的文化心态有助于弘扬中西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优良特质,促进中外文学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