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文坛上的"时尚女性文学"采用"皮肤思考"的叙事策略,展布"通过身体颠覆男人"的写作宣言,带来了强烈的感官刺激,成为商业化社会语境下最眩目的欲望化书写方式.她们像"恶之花"一样"盛开在城市的下腹部",以"我们要说"的集体力量,宣告了当代文学所处的"在路上"的存在境况,预示了一种新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欲望化写作"是中国世纪之交女性文学最主要的创作模式,它的繁荣预示着一个新的审美时代的到来.女权主义视野下的"欲望化写作"在讲述女性个体故事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一种文化叙事;但是,在商业浪潮的侵袭下,女性"欲望化写作"逐步趋向市场化,在文本热卖的同时也丧失了艺术性,堕入了浅薄的深渊.只有在表达女性欲望的同时,彰显女性的人性力量,寻求人文精神和历史深度,这一写作模式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与先秦其他学派比较而言,墨子开创的墨家学派较为关注百姓人民的生存。墨家视野中的“身体”,形体、智能、欲望三者交织,形体是材质,智能是感官经验的机能,欲望是由形体生出的放纵的情感。墨家“身体观”既承认人体的物质存在,也注重智能对形体和欲望的决定作用。笔者从存在之身、道德之身、政治之身、欲望之身四个层面来理解“身体”,将有助于更本源地阐释先秦墨家学派的学说。  相似文献   

4.
月牙湖     
赵文宣 《阅读与作文》2009,(7):F0004-F0004
随天写作班注重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全方位体验作文的快乐,感悟到生活处处皆作文。 课内:创新教法、激发欲望——课堂是写作的阵地,课堂是创作的土壤。随天写作注重观察体验。我们把螃蟹、相思乌请进课堂,通过观、听、说等多感官全方位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我们还通过吹蜡烛、做糕点、吃西瓜等活动,寓教于乐,快乐习作。  相似文献   

5.
70年代人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他们努力挣脱传统的约束,追求自由的欲望化的生活,但同时他们又感到了身体下坠、灵魂撕裂、纯真丧失的痛苦.实际上是他们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积极自觉地进行社会文化接受、改建和创造等主体性行为的结果.因此,70年代后的"另类写作"尽管令人瞠目结舌,但却有着推进中国当代文化创新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材料作的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因其形式多样、考点丰富、能唤起考生的写作欲望等特点,倍受中考的青睐,大有取代“话题”作的势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对后现代社会的性质——消费社会的研究,揭示了消费社会的文学艺术变成了纯粹的符号再生产,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消费社会成为了一个仿象的“超现实”社会,提出了非常现实的消费文化的理论问题和人类消费欲望化的现实问题,给我们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提供了一个参照系:我们的中国当代文论应该关注日常生活的消费问题、消费欲望化问题,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以真正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防止日常生活的欲望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以身体写作命名的女性写作,并且呈现出迅猛的繁荣之势。在西方消费文化和传统封建观念的双重夹击下,身体写作迅速扩散为欲望化的书写狂潮,但表面的热闹,却掩饰不了女性身体逐渐沦为享受和娱乐场所的事实,女性写作陷入言身体必谈性的低俗怪圈之中。  相似文献   

9.
由于电子媒体、互联网等的广泛运用,人类延续了数千年的文艺消费方式从过去的那种以文字阅读为中心转向现在的以图像为中心。媒体时代,文学艺术的欲望化、感官化和快餐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时尚潮流的轮回会继续加快速度,那些脱离时代、腐朽僵死的文化艺术形式会遭到自然淘汰。  相似文献   

10.
孙家财 《老友》2013,(4):43-43
我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我从小就偏爱语文,加之参加工作后,在县委机关从事了10多年的文秘工作,因此写作能力多少也有点长进。2003年,我退休了。为了使退休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再加上自己有较强的写作欲望,退休后我基本上是专注于写作,做到了潇洒"爬格子",快乐度晚年。  相似文献   

11.
从主体能力的角度,全面考察写作过程的实际,经过继承和借鉴,开拓和创新,““物→←感→←思→←文”的写作过程论逐渐形成,“物→←感”是写作的第一重转化,即内化,它是写作的开始;“感→←思”是写作的第二重转化,即意化,它是写作的关键,“思→←文”是写作的第三重转化,即外化,它是写作的终结。  相似文献   

12.
身体写作使被道德规训的身体重新复归到自然的欲望主体,因此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身体写作对自我的确认;身体写作对身体的价值和意义的恢复;身体写作对身体欲望的哲学探寻。  相似文献   

13.
整体上看,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小说文本是纵欲主义欲望叙事的标本。他的写作代表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世俗化欲望书写与世纪末欲望本体化叙述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对贾平凹90年代以来小说文本中纵欲主义欲望观的综合因素进行系统的考察,力图揭示贾平凹在现代与传统二元对立下逐渐走向焦虑、浮躁与沉沦的具体原因,对形成其欲望叙事的文化心理特征及精神症候作一深度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作为女性主义作家,丁玲和张爱玲以女性体验书写女性欲望,探讨五四运动以来女性的困境及突围策略。但她们对女性欲望的聚焦点不同:丁玲聚焦于女性精神欲望的发展,张爱玲则聚焦于女性物质欲望对于女性生存的本体意义。她们的写作在时间上连续,在内容上互补,共同凸显了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女性欲望化诉求之艰难曲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通感(也有人称之为移觉),原为文学创作中的专用术语,属修辞手法之一种。然而,通感或移觉在音乐(特别是歌曲创作)中,是否也具有相应的功能和效应呢?本文拟联系《歌曲分析与写作》课的教学体会,断想与浅见,愿闻明教。一、文学的通感现象通常,人们在感知某一事物对象时,往往认为,一种感官只能获得一种感觉:眼所见为视觉;耳所闻为听觉;舌所尝为味觉;另有嗅觉、触觉等。五种感官分别可获得五种不同的感觉。殊不知,这五种感官所获五种感觉,有时也可彼此交错、跨越,在大脑中形成互为联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上承储备,下启构思与表达,是写作过程中一个关键的中转性环节。它是形成文章的思想内容的必要手段,又可以强化创造欲望而捉成写作,深刻地影响着写作意向:写什么和怎么写。“研究”不同于构思。前者是寻求思想发现,为文章提供内容寻找最佳的文字表现形式。本文认为,当代写作学家们若能对之从理论上加以辨析,探幽寻微,必能建立写作学理论的新体系,完善教材的编写,而把写作教学真正转移到开发学生智力为重点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身体热”与文学市场化、图像化、娱乐化、媒介化、欲望化等消费文化症候存在着一种明显的互文、互视、互介及互动关系,探索身体写作背后的社会政治原因和审美文化动向是一个严肃的、批判性的议题.身体隐藏着文学艺术太多的秘密.关于这一点,秦巴子的小说《身体课》和彼得·布鲁克斯的理论著作《身体活》就是生动的例证.两者都是探讨身体命题的精妙文本,但《身体课》采用的是不断重述身体故事的手法,使眼耳鼻等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叙述文本互相阐释、互相生发,共同构成了一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身体课”之“互文性词典”.《身体活》则以卢梭、巴尔扎克和马奈、高更等人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并以此对身体欲望激发的互文性和互视性叙述进行了心理分析式的解剖.  相似文献   

18.
所谓“悬置”数据,意味着将数据技术视角暂时搁置,质问网络媒介之上还剩余什么,继而探究当下媒介环境中人之耳目在经历什么。由此发现,网络媒介亦密切关联着与视觉、听觉、触觉有关的感官技术,建构了与人耳目相关的媒介感官环境。因此,当下媒介社会未必只是多样化、加速化、计算化的数据社会,亦是一个不断碎片化、幻象化、感性化的感官社会。在感官技术推动下,感官社会迎来的是透明的、断裂的、超饱和的生活世界,娱乐化、符号化、商品化的经济系统,以及具有竞争性、脆弱性、高度复杂性的公共生活。然而,技术另一面也呈现着人的主体性被蚕食、文化活力与韵味衰减、公共话语失序的技术风险面向。因此,未来治理应树立感官正义理念,及时关怀弱势群体之生存状态,不仅应采用激励型治理模式弥补免疫式商业治理的不足,还应在公共议题下超越传统宣传范式,努力把握共情叙事方法,寻求技术风险治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几千年的男权特质的文化造成女性的“他者”边缘身份,文学女性的曲解变形。女性主义的写作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恢复女性的主体地位。这一努力在上世纪90年代,表现为一批女性主义的作家们用女性独特的自恋、同性恋、性欲望话语,对女性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挖掘、自我体认。然而在这欲望书写的景观中,又出现了题材闺阁化、性别二元对立化、欲望展示商业化的倾向,表现了欲望话语的负面缺失。  相似文献   

20.
<青春之歌>是典型的女性写作个案,杨沫以女性细腻的笔触揭示了革命的心理内涵和文化功能,在革命堂皇的正义性下掩盖着许多秘而不宣的动机、欲望和幻想,在心理体验的层面,革命是最富幻想性传奇性的审美意象.而且林道静的革命激情还交织着更加隐秘的女性欲望满足长期历史压抑形成的服膺男性价值、逃避自由、受虐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