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元继承和发展了六朝时期的文、笔之论,力图为骈文在文学领域争得正统地位,以抗衡宋学为代表的桐城派古文,为汉学在文学领域争得正宗地位.阮元创办的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两书院成为他实施"文笔论"思想的重要据点,加强了"文笔论"的流播,扩大了"文笔论"的影响,也决定了两书院重视骈文教学的文学教育特色.阮元"文笔论"对桐城派古文家以及诂经精舍、学海堂外的其他书院产生了一定的遗响,骈散之争最终趋向折衷和融合.阮元"文笔论"与清代书院科举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书院教育与科举产生牵连不断的联系提供了极易被利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清代扬州学派的中坚人物。他学识渊博,著述宏富,研究领域广泛,凡经、史、文、哲、历算、舆地、金石、文字、校勘、训诂无不涉及。特别难能可贵的是,阮元一生礼贤敬士,提倡学术文化,历官所至,“必以兴学教士为急”。他凭借自己的地位和力量,编刻书籍,创办学堂,“广建学舍,兴起人才,垂百余年,其功德尤不可泯。”在有清一代,象阮元这样全力传播文化,倡导学术和培育后进,影响之广,作用之大是很难找出第二个与之相提并论的。称他为“巨擘”,是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3.
清代大学者阮元将训诂学成功地运用于考察探索古代文化,特别于礼仪典章制度等方面创获甚夥。仅就此而言,阮元的业绩也令人瞩目,在其整个学术成就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清代及此前的许多小学大家罕有能与之匹敌者  相似文献   

4.
诂经精舍的文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诂经精舍是阮元创办的书院,虽然以崇尚朴学教学而闻名,但文学教学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书院的文学教学有明显的朴学倾向,注重骈文教学,对学生朴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帖学派书法经隋唐、宋、元、明各代逐步形成、发展、完善,到清代前期盛极而衰。阮元应时之需,撰《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系统地总结分析魏、晋以来书法的变化,将其划分为南北两大系统,论述了碑帖的形成及其特点,认为北派才是书法的正传,保存了隶书的古意,而北派书法又源于碑石,因此主张学习书法应以习碑为主,首倡碑学。经包世臣、康有为的倡导和宣扬,碑学兴起,盛行于清代后期的书坛。  相似文献   

6.
阮元在科学技术问题上并不是“以古为是” ,也不是埋头于故纸堆而不躬身实践、不问世事 ,他坚持“实事求是”、强调“实测而知”、力行“实践之道”、重视“实用之事” ,充分体现了他的实学精神。然而他力主“西学中源”说 ,未能实事求是地认识、评价西方的科学技术 ,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这使得他的实学精神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7.
阮元<儒林传稿>记载的浙江经学状况是其学术论述的重点之一,与章学诚及其"浙东学术"有密切联系.一般认为,章学诚及其浙东史学派被埋没一百多年.<儒林传稿>有关浙江学术的记载显示了章学诚的影响,阮元实际上将浙东学术名义和黄宗羲一系学人谱系写入了清代学术史.<儒林传稿>提示我们关注该书的学术价值以及浙东学术在清代学术史中的实际遭遇.  相似文献   

8.
阮元《南北书派论》在古代书法文献发展史上很有代表性,是第一篇具有一定学术性质和现代学术意义的书法史学术论文,开启了古代相对独立的书法史研究的先河,提出了完全不同于前人的书法史观与史论。  相似文献   

9.
阮元在科学技术问题上并不是“以古为是”,也不是埋头于故纸堆而不躬身实践、不问世事、他坚持“实事求是”、强调“实践之道”、重视“实用之事”,充分体现了他的实学精神。然而他力主“西学中源”说,未能实事求是他认识、评价西方的科学技术,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这使得他的实学精神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院制度及其对当代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文章回顾了中国书院教育的发展历程 ,力图从学术研究、学术创新、教学模式、人格教育等方面揭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办学特 色,以探寻书院教育对当代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清代名臣阮元在其创建的诂经精舍中进行了重要的教育改革:在教学和研究中引入天文、算学、地理、军事等许多科技内容,甚至还有一些西方的科技知识;在教学方式上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为书院改革的先率,诂经精舍的一些革新举措为后来许多新式书院所仿效,在促进书院向近代学堂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进一步接受和传播西学培养了一些人才,为推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机构,是私学教育发展的最高形态。北宋时期,河南是中国书院最集中、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过考证核实的北宋时期的河南书院有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伊川书院、范文正公讲院、龙门书院、颍谷书院、同文书院、显道书院、和乐书院、游梁书院、首阳书院等,共有11所。其中以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和伊川书院影响最盛,对当时河南的教育文化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河南书院的兴盛与发展,可以从北宋科举规模的扩大、北宋学校的设立与科举制度的不协调和其他多方面的原因来探究,这将为书院和书院史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朱一新曾肄业于阮元在浙江创办的诂经精舍,他于1889年出任广雅书院第二任院长,将平时师生论辩的言论集成<无邪堂答问>一书,此书涉猎庞杂,中西兼具.他对传统学问研究颇深,对西学也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这所传统书院,为何一个传统士大夫会具有某种西学思想颇值得玩味,本文将对朱一新的西学思想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4.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教育组织机构。山西省平定地区有着近八百年的书院历史,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时期。本文以平定地区书院的教学与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平定地区书院在教育目标,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以及祭祀仪式方面的特点,并对书院在管理经费,管理组织和藏书管理方面的特色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南宋时期,理学和书院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理学家倡导复兴儒学、以儒家明体达用、内圣外王作为书院教育宗旨,推动了南宋书院的发展,为书院成为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明代运河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地主阶级内部思想上的分化,为书院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四次禁毁书院事件,对运河区域书院教育的发展形成严重的冲击。明代的政治改革,又赋予了书院教育新的内容,为科举服务的应试型书院逐渐取代了以探讨学术为中心的讲学型书院,完全成为名利者之场。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唐代最初官办以藏书、校书为目的的书院,还是宋代以讲学、治学为主的书院,以及发展到明、清时期所出现的考课式书院,都与书法教育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不少书院的教规还明确了书法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但书院中的书法教育大多停留在书写规范和写字时保持一种恭敬的心态这个层面,很少有书院把书法教育提升到艺术教育的层面。  相似文献   

18.
姚鼐主讲安徽书院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鼐一生的主要经历就是从事书院教育事业,先后主讲江苏、安徽等地的重要书院达40年之久,其中主讲安庆敬敷书院和歙县紫阳书院15年,也是其书院教育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述了姚鼐对书院教学、管理的一些认识,力求通过探析姚鼐在书院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揭示其对桐城派、安徽书院教育和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相似文献   

19.
湛甘泉以书院作为学术活动的场所,一方面传播心学思想,一方面培养心学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明代书院和心学的蓬勃发展。湛甘泉从事书院教育长达55年,所创建与修复的书院涉及广东地区的有22所,外省的有13所。正是由于湛甘泉对书院的钟情,才使得广东书院数量后来居上,在有明一代跃居全国第三,仅次于江西、浙江,首开广东书院的勃兴局面,有力推动了岭南学术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而湛甘泉书院教育之所以成就斐然,与其对书院管理有章有法、"随处体认天理"为学宗旨和"二业合一"教育理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变迁的意义,就必须完整地了解剧变(鸦片战争)前的书院发展及清廷政策与教育内涵。清廷藉由禁设书院和转化书院等手段,使书院丧失了成立的精神而趋于官学化,这也导致了书院教育的覆亡。而民办书院对书院精神的提倡,是保存和发扬书院教育的最好的方式,也对与世界教育的接轨产生了良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