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澜 《南方论刊》2006,(11):90-91
苏轼的文学作品以其豪迈的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散文,可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家的散文媲美。其中,苏轼以史论散文大露峥嵘,凭借大量的历史事实加以周密的论证,形成了纵横捭阖,挥洒自如和观点独特,富创造性的艺术特色,不但给宋代散文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还对明清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苏轼喜欢用“行云流水”来评文。《答谢民师书》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云、水两物,都具有流动性和多变性的特点,而其流动性、多变性又以自然本色、绝无雕饰的形态表现出来,这正是苏轼在散文写作中所追求的艺术美的三个特质:圆活流转之美、错综变化之美和自然真率之美。宋初田  相似文献   

3.
论苏轼散文中的比喻徐姝(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7)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它通常被称为“语言艺术之花”,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更被奉为“天才的标识”。苏轼,这位明敏而不外饰的天才,由于其好用并且善用比喻,使...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对苏轼散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言必中当世之过”的文论观,直言敢谏,不避祸福的人格力量及乐民所乐、忧民所忧的旷达情怀在苏文中的体现。从他们师生指斥时弊的政论文及描写山川、清风、明月的文赋,可见师承关系的继承与传递  相似文献   

5.
苏轼散文在南宋风行天下的同时,也有着极大的争议性,受到诸多非议。其中,朱熹对其批评最为严厉,其对于苏文的负面看法从文章之道到创作技法的非议无不涉及,几乎可以视为苏文非议的集大成者。这主要出自于朱熹对当时崇苏热以及苏文大盛等社会现实的担忧,而在对苏文严厉批评的表象之下,理学实际上已经开始与苏学合流。  相似文献   

6.
在对文艺基本问题进行判断和解析的过程中 ,苏轼常常以哲理思辨代替直觉感悟 ,以开掘物理代替经验描述。因此 ,尽管他不可能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来揭示文艺的一般规律 ,但仍能以朴素的辩证思维来分析和总结自身的创作感受。他充分注重了“形”与“神”之间的层次性及其不即不离的相互依存关系 ,以一种辩证的艺术认知范式阐释了“形神皆备”的创作原则 ;他深刻揭示了“道”与“技”的相关特质 ,并艺术地发现和把握了两者之间的逻辑关联 ,进而提出了“道技两进”、“心手相应”的观点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外枯而中膏 ,似淡而实美”、“精能之至 ,反造疏淡”等一系列见解 ,充分注重了对平淡与绚烂审美范畴各个因子之间逻辑联系的细微把握 ,从而揭示出了其内在结构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苏轼还坚持“尽其自然之理 ,而断之于中”的为学之道 ,在尊重和重视前人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 ,力主求新达变、革故鼎新 ,并将之贯通和转化为艺术创造中的自觉精神  相似文献   

7.
许外芳 《兰州学刊》2007,(10):185-188
苏轼的艺术哲学主要可概括为三点:真实论、传神论、自然论.它们贯穿于苏轼对文学、绘画、书法这三大艺术门类的论述中,构成了完整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抒写 --论苏轼散文的艺术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茂军 《江淮论坛》2005,(6):109-114
本文致力于对苏轼散文的研究,将苏轼散文的艺术精神理解为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抒写.苏轼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具有文人觉醒的意味,是苏轼人格的升华;自由抒写胸臆,体现了散文的自觉精神,使苏文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苏轼对艺术价值的看法,与其人生哲学相联系,强调艺术的审美价值。苏轼对审美享受的看法,一是强调“适意”,即在审美欣赏中审美客体的本质特征和审美主体的主观因素的和谐一致,在审美创造中审美主体的主观因素和艺术表现的自由结合;二是主张“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其核心是强调审美主体在审美享受中的能动作用。苏轼强调艺术美与自然的统一,其所概括的统一形态主要有“常形之美”、“形神之美”、“常理之美”三种。苏轼强调“意”与自然的统一,并探讨了统一的过程,提出了“性与画会”及“境与意会”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艺术思维:感应自然式读贾平凹的散文,感受最深的是他与自然的亲和,相通、相容,达到一种物我统一的境界。拜读他的散文首先要有一个美好的心态和性情。他的文章是他性情的抒写,心态的外泄,才思的挥洒。他曾在文论集《静虚村散叶·瞎摸字与新局面》中谈到散文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梁实秋散文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瑰宝。梁实秋散文艺术纷呈异彩,美不胜收,较为突出的特色是:优雅,幽默,简洁。  相似文献   

12.
祝德纯 《云梦学刊》2002,23(6):65-67
散文的营构,有两大主流:一是随意驱遣;一是以法绾合。本文认为当代的散文作者们既有对传统的承接,便更多的是创新与探索,诸如散点铺排、意旬纷呈、镜头组合等等。既显示出作者极其开阔的营构视野,充分张扬着作者的创作个性与审美追求,也极大地丰富了散文创作的艺术内涵,有效地增强了散文文体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学者型的散文作家 ,林非的散文创作以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洞察和深沉的哲理意蕴 ,“物境”、“情境”、“意境”多重魅力的审美境界 ,飘溢着浓郁的文化韵致 ;文体形式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追求以及流畅、明朗、净洁、优美的文字等 ,构成了其主要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王慎中是明代颇具影响的散文家、唐宋派首倡者与代表人物,但迄今未见有专文论其散文创作,相关文学史亦大都简述其文学理论,对其散文创作或忽略不计或一语带过,因此,本文试图对其散文艺术作一粗浅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让研究界对其创作予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5.
论苏青散文的艺术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特殊经历而又颇多争议的女作家 ;曾经红极一时 ,也曾沉默多年。今天 ,苏青以她独具风格的文学作品再次受到人们的欢迎与重视 ,时间的流水并没有冲淡她作品所恒有的内在艺术魅力与光辉。本文试从苏青散文入手 ,分析其作品所具有的都市女性主义文学特征及其所拥有的深厚内涵与价值 ,进而以文为凭 ,肯定她对现代中国文学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文论早就注意到文与人的关系,特别在谈文章风格时,更是如此。苏轼本人有“文知其人”说。苏轼是宋代散文家中最具鲜明艺术风格特色的作家之一,其散文的基本风格,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平易畅达,雄健奔放。而这又同他本人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自幼就“奋然有当世志”,仰慕范仲淹、欧阳修等革新朝政的人中豪杰。当他怀抱儒家经世济时的理想登上政治舞台后,就对当时积贫积弱、江河日下  相似文献   

17.
苏轼文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诗学本体意义上的艺术心理研究,他从创作的全过程探究诗学创作的艺术心理结构,诸如诗人与表现对象之间的空静、物化、神游的相契相融的特征,并且把自己的创作心理体验融会其中,因而使他的诗学本体艺术心理理论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创作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苏轼是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散文创作代表了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苏轼的创作活动,前后跨越四十多年,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其时正值北宋政局多变,党争蜂起,苏拭步入仕途不久,就卷入了激烈的政治斗争漩涡.他一生的道路坎坷不平,经历了两次在朝任职——熙宁年初入朝直史馆;元祐初年受高太后器重,骤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又两次被排挤出朝廷任地方官——熙宁四年至元丰二年先后出任杭州通制及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祐、绍圣年间频繁出入朝廷,先后知杭州、颖州、杨州、定州.他还有两次遭受严酷的政治迫害而被贬斥——元丰贬居黄州、绍圣贬居惠州、儋州.这种大起大落、升沉不定的生活经历,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形成了他复杂矛盾而又多变的思想面貌和艺术风格.苏轼一生的足迹,西起巴蜀、东至江淮、北临冀北、南极岭海,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其历见之广博、交往之深广,均可谓得天独厚.加上其才识之卓绝、胸怀之旷达、艺术修养之高超、笔耕之勤奋,形成了其创作内容的极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的曾巩,其散文雄奇不及韩愈,明快不及苏轼,疏宕不及柳宗元,隽永不及欧阳修,故常为现代一些研究者所忽视或轻视。但平心而论,曾巩列名于八大家中并非浪得虚名。他的散文兼有刘向的醇厚雅洁和欧阳修的纡徐平易,擅长于冷静地说理叙事,在八大家中确有特色。本文仅就这一问题略作论析。 敛气蓄势又富有情韵是曾巩散文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曾巩性格冷静,不尚激情,故为文多锋芒内敛,雍容平和,切于儒家的温柔敦厚之旨,郑瑷称其文“敦厚凝重如秦碑汉鼎”,吕祖谦称其文“节奏从容和缓”、“藏锋不露”,王慎中称其文“与先朝周雅比盛”,刘大櫆称其文“敷陈畅足而蔼然温厚”等等,着眼点正在于斯。如果说苏文是激情如火、敢笑敢内的热血青年。曾文则更象温文尔雅、不动声色的平和长者。《赠黎安二生序》为怀才不遇者吐气,融注着作者自己的愤懑和不平,但却百炼钢化为绕指  相似文献   

20.
韩愈(768—824)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与散文都有其独特的成就,散文尤为卓越,故历来“杜诗韩文”并称。又因他是唐宋古文运动理论上的倡导者,故获得“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一代宗匠,源远流长,对后世散文发展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苏轼颂扬他是:“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虽属溢美之词,但韩愈在树立新的文风上所作的贡献,特别是在散文创作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确是应当给以崇高的评价。其散文作品中,政论散文占有很大的比例。有些作品的思想内容,也不是没有糟粕;但就其艺术技巧而言,则有其高度的成就,创造了独特的风格,至今也仍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