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规范分配秩序 实现公平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国平 《唐都学刊》2004,20(2):124-127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这是市场竞争、历史长期发展、经济增长、经济改革和体制变迁和经济政策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 ,加强宏观调控 ,完善税制 ,控制行业垄断 ,严惩腐败分子 ,提高农民收入 ,才能从根本上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蓬勃发展和国家推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采用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11—2020年面板数据,选取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测算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以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重点研究中国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确实可以显著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但在西南和西北两个地区的作用不同;门槛回归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作用存在多个门槛,其作用效果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小而减弱。从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来看,完善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提升金融数字化水平和居民金融素养,应该成为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3.
杨琨  彭华民 《社会工作》2023,(3):1-12+99-100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居民收入差异扩大,且收入不平等程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尤以东部地区的部分省份最为严重。本文基于CGSS 2015年数据,采用单因素方法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多群组比较分析,发现居民所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越支持再分配,且居民再分配福利态度的影响路径在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不同的三个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再分配福利态度是提升再分配政策有效性与合法性的社会基础。因此,应积极关注与回应收入不平等较高地区居民的再分配福利态度,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皮凯蒂在其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中,对过去300年欧美国家丰富的收入、财富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收入与财富不平等已经扩大,出现了“两个世界”现象.本文借鉴其研究成果,认为中国的国民收入要素分配面临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与财富集聚的双重压力,这导致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有扩大的倾向,通过实证检验,提出政策建议: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改变资本偏向型战略,实现收入代际流动以及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5.
於嘉 《社会》2014,34(2):166-192
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中国城乡已婚女性家务劳动时间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已婚女性的工作时间与绝对收入的增加可以显著地帮助她们减少家务劳动时间。此外,本文检验了女性的相对收入对家务劳动时间的影响在城乡与地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城镇地区女性相对收入的增加可以帮助她们持续地减少家务劳动,而农村地区的女性受到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无法持续地利用相对收入的增加来减少其家务劳动。通过将调查数据与市级统计数据匹配,本文进一步发现,在农村地区,现代化水平的不同会造成女性相对收入对家务劳动影响的地区差异。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女性相对收入对家务劳动的议价能力较强,而在现代化程度较低的地区,这种议价能力更容易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现象。它们来源于人们的视觉和观念的扭曲,造成部分经济事实被掩盖、经济参数失真,进而使政策指导失去依据、经济杠杆调节失灵、舆论宣传失信。本文分析了隐性失业、隐性收入、隐性成本、隐性谈判、隐性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隐性现象的表现、危害及形成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邓曲恒 《浙江学刊》2012,(5):163-173
农村居民的收入通常处于波动状态,收入风险不仅反映在消费的波动上,而且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收入风险通常可以通过消费这一视角进行考察。本文利用2000年至2004年江苏、河南、四川、云南四省的住户调查数据,对农村家庭是否能够完全保险消费风险进行了检验。本文的分析总体上拒绝了完全保险假说。本文的研究表明,非外出打工户进行消费保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相关政策应向非外出打工户倾斜。食物消费尤其是经济状况较低的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应该成为政府应对消费风险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4-2020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转型显著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即产业结构合理化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高度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空间外溢效果明显,可缓解本地和邻近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京津冀一体化会影响产业结构转型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其中商品市场一体化的增强作用强于公共服务一体化。因此,京津冀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这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为应对经济下滑,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政策。对这些政策效果的实证检验及其预测已成为当今宏观经济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所使用的假定、模型及数据不尽相同,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从对2001年和2008年财政政策效果的检验结果来看,虽然没有实证研究否认美国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但关于政策效果的大小在不同学者间存在很大争议。为了应对次贷危机所导致的经济持续下滑,2009年美国实施了更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学者们对其效果进行了预测。虽然这些预测都表明刺激政策对真实GDP及就业具有正面效应,但对政策效果大小的看法却存在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马冬玲  周旅军 《社会》2014,34(5):127-146
本研究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从配额制的有效性问题出发,探讨组织领导团队中的女性比例与性别歧视现象之间的关系,对临界规模理论的假设,即团队里某一社会特征的人数达到一定比例将给该社会类别的境遇带来具有显著意义的改变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组织领导团队中的女性比例达到30%能够有效减少性别歧视现象,这种作用在政治、经济和研究领域以及体制内外组织中均存在,但有程度上的差异。此发现不仅从实证角度检验了临界规模理论,而且为在政策设计中增加领导团队中的女性比例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地区间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经济经过了恢复、增长、飞速发展的这样一个轨迹,其中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日本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讨战后日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试图从原有的地区间的收入问题、日本政府所采取的政策,以及地区间收入差距与交通的关系中梳理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及其在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使用2009年中国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调查(JSNET2009)广州、上海、厦门、济南和西安五城市数据,检验了改革以后影响中国城市劳动者职业流动模式以及经济地位获得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学历劳动者与低学历劳动者群体处于两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他们的经济地位获得路径完全不同。对于低学历劳动者,职业流动是提升他们收入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而人力资本因素(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对他们的收入没有影响。高学历劳动者的情况刚好相反,职业流动对收入获得没有任何作用,影响他们收入分层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本。本研究揭示了转型期中国城市地区不同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的经济地位获得的二元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13.
使用“2009年中国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调查”(JSNET2009)广州、上海、厦门、济南和西安五城市数据,检验了改革以后影响中国城市劳动者职业流动模式以及经济地位获得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学历劳动者与低学历劳动者群体处于两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他们的经济地位获得路径完全不同。对于低学历劳动者,职业流动是提升他们收入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而人力资本因素(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对他们的收入没有影响。高学历劳动者的情况刚好相反,职业流动对收入获得没有任何作用,影响他们收入分层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本。本研究揭示了转型期中国城市地区不同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的经济地位获得的二元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14.
自2007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对流动性过剩与收入差距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收入差距过大造成过度储蓄,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存在条件;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收入差距是引起流动性过剩的原因,而流动性过剩又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并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因此,应该通过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来进一步治理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5.
国外调节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差距扩大化是一个全球普遍性的问题。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都十分重视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因此,各国政府都采取多种手段来调节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力图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主要措施包括扶持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不断完善税收、公共支出和公共管制等方面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日本过疏地区开发方式及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霞 《日本学刊》2007,(5):82-95
战后日本区域经济发展呈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一方面是大量的经济功能和财富聚集在以东京为首的三大城市经济圈,另一方面是边远过疏地区的人口急剧减少和经济衰退。日本纠正地区差距对策的重点是扶持和援助过疏地区的发展。本文重点论述过疏地区治理政策中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投资为特征的开发方式的局限性,同时对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提出的以过疏地区为主体的内生式发展方式进行分析,最后梳理近年日本政府新实施的且对过疏地区影响很大的农业收入直接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7.
周彬  齐亚强 《社会》2012,32(5):130-150
文章利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数据与县级社会统计资料,通过拟合多层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对个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系统检验了绝对收入理论和收入不平等理论。结果表明,即使在控制了个体收入对健康的凹陷效应之后,县级收入不平等程度仍对个体自评健康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对收入不平等影响健康的作用机制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社会心理机制仅能部分解释不平等对健康的负面效应,而新唯物主义机制未能得到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8.
房价收入比是我国经济转型期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房价快速上涨,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明显减弱,房价收入比严重扭曲.经济比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城镇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也存在持续下降的趋势.根本的问题是,房价增长的速度不仅明显快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也明显快于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是不可能通过市场彻底解决的,还必须依靠政府进行干预.因此,政府有必要采取一些房地产调控和家庭住房优惠(包括住房保障)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5-2019年地级市层面的政府债务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总体上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源于它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非对称性;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在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更低的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从影响机制来看,地方政府债务的资金支出存在着城市偏向性;从居民收入结构来看,地方政府债务显著增加了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以及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但显著减少了城乡居民的转移净收入,从而减弱了政府支出的再分配效应。建议政府举绩应科学合理,应规范债务的投向与使用,应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20.
同乡的力量:同乡聚集对农民工工资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泥  谢宇 《社会》2013,33(1):113-135
中国的城乡流动中存在同一籍贯或同一来源地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就业聚集现象--“同乡聚集”。本研究使用2010年珠三角和长三角外来务工者调查的数据,采用倾向分数匹配和异质性干预模型等方法,考察了以籍贯为族群基础的同乡聚集对城市农民工经济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同乡聚集者的收入优势受到异质性和自我选择机制的影响,但同乡聚集仍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收入。越倾向于同乡聚集的农民工,从同乡聚集中获得的收入回报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