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潜在客源市场的研究,是旅游市场问题的前沿,根据偏好来研究旅游行为的差异性,意义重大。通过市场调查方法获取基础数据,利用EXCEL2003和SPSS15.0软件对自然风光型、文物古迹型、休闲度假型旅游者进行了分层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型居民在人口统计学特征、旅游偏好方面的差异,利用因子分析法探讨了不同居民在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上的差异,为不同旅游目的地产品改进及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三个典型温泉旅游地游客抽样调查显示:甘肃温泉游客的主要动机有放松亲情、康体保健、关系、社交、自我发展和享受.康体保健、关系、社交、享受四个动机因子在人口统计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康体保健动机上,不同职业的游客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关系动机上,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游客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社交动机上,不同年龄段的游客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享受动机上,不同收入的游客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以上研究,对温泉旅游地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提供若干对策.建议温泉旅游经营者针对目标市场开发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来提高温泉旅游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理解和预测游客的需求特征,一直都是旅游目的地规划、管理和营销的核心问题。整合旅行生涯模式(TCP)理论对旅游动机和旅游经历的动态观点,以及游客心理特征和目的地兴衰的关系曲线,有助于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解决现有问题。针对杭州西湖、西溪湿地和国际青年旅舍640位游客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中国游客的旅游需求包含14个潜在动机因子,且在不同年龄和旅游经历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可以由此划分出高低两个旅游经历水平群体,从而验证了TCP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跨文化适用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游客心理特征模型可得出四种不同的动机模式,从而提出完善后的TCP理论决策模型,使旅游目的地能够通过游客的年龄和旅游经历快速判断其需求特征。  相似文献   

4.
相对剥夺理论为解释旅游地居民冲突行为提供了新视角,但现有研究多将乡村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笼统视为一个整体,忽视了构成其组成部分的个体相对剥夺感和群体相对剥夺感的细化分析,二维度乡村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的特征属性及形成机制尚不明确。鉴于此,本研究以江西省婺源县7个乡村旅游社区为案例地,探讨个体相对剥夺感和群体相对剥夺感的总体特征、差异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地居民产生了较高的个体相对剥夺感和群体相对剥夺感,且群体层面大于个体层面;不同人口学特征(所在村、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来源、旅游生意的技能和知识、家庭住址和旅游区的距离)的个体相对剥夺感和群体相对剥夺感均存在差异;个体相对剥夺感和群体相对剥夺感的形成机制因其比较对象不同而不同。本研究为有效干预乡村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提高居民对社区旅游的认同和支持、完善乡村旅游地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以沈阳和大连两地705位城市居民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探讨了家庭异质性因素对中国城市居民能源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是否有老人、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家庭类型、家庭收入与城市居民能源使用行为显著相关;老年人在家庭节能方面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家庭收入在城市居民能源使用行为上体现出两极化差异;女性居民和年轻居民的能源使用行为更为合理和低碳。  相似文献   

6.
四川藏区是我国连片特困民族地区之一,以身处贫困的当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式,对旅游发展模式不同的3个旅游社区进行实证对比研究,深入探析了旅游发展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居民的实际经济受益情况,调查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效应的感知、态度、参与行为和政策评价,验证了不同旅游社区和旅游经济受益的居民在旅游扶贫态度和政策评价上有显著差异等理论假设,提出了提升旅游扶贫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西南财经数据库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数据为样本,从地域差异入手,运用多个SEM模型分析了我国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影响因素分为经济因素、家庭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三大类。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区域,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因素各不相同,各因素的影响效力也大不一样,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金融机构需要因地制宜推行不同的营销策略及理财产品,各地政府要提高居民保障力度、普及基本金融知识,并引导居民合理进行金融资产配置。  相似文献   

8.
在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发展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感知和态度。文章以晋祠旅游区和武乡红色旅游区这两个处于不同旅游生命周期的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态度为研究对象,对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通过单因子方差分析描述了两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微博对旅游消费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既是微博的主要用户,也是线上旅游的先行者。论文基于旅游消费决策过程的五个阶段,并提取微博对旅游消费决策的四个影响因子,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经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在大学生旅游消费决策过程的五个阶段中,微博对信息搜寻没有显著影响,对刺激旅游动机、评估选择、购买决策和购买后行为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民族社区旅游企业将民族旅游开发与社区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是民族社区实现旅游收益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体。本文基于旅游企业的视角,选取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故土园为案例地,采用均值分析及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旅游企业同当地政府、社区居民、外来游客及旅游企业间的共生因子进行均值差异显著性判断和分析,得出:(1)故土园旅游企业同当地政府、社区居民、外来游客及旅游企业间存在关键、次要及一般共生因子,且其关键度与土族故土园旅游之间存在时空耦合的同质性和兼容性(关联度);(2)故土园旅游企业同当地政府、社区居民、外来游客及旅游企业间的行为模式为非对称互惠共生,组织模式为间歇共生,是多主体互惠共生短期化行为的表现。本研究提出适合故土园多主体和谐发展的"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即"景区旅游企业带动、社区居民参与、当地政府扶持、外来游客体验"的旅游发展模式,并通过旅游产业经济与进化多主体共生系统及优化多主体共生环境相结合的维度构建出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多主体共生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