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柳宗元和元结都创作了大量山水游记,使山水游记在艺术上走向成熟,仔细研读两人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其中有颇多相似之处,柳宗元在艺术上对元结山水游记在景物选取、意象描写、环境创设及情感透露等方面有很多借鉴和接受.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和元结都创作了大量山水游记,使山水游记在艺术上走向成熟,仔细研读两人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其中有颇多相似之处,柳宗元在艺术上对元结山水游记在景物选取、意象描写、环境创设及情感透露等方面有很多借鉴和接受。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以山水游记来表达或体现哲理,源远流长。为了深入把握山水游记的哲理蕴涵,本文提出了两个问题进行探讨一是情感与理性的关系,二是山水与人生的关系。文章还分析了山水游记表现哲理主要采用的两种形式形象与哲理的结合;寓哲理于形象。  相似文献   

4.
山水游记的内在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水游记须将作者的精神内涵作为意蕴与深度渗显于自然形式的表象之下 ,才能够做到黑格尔对艺术所要求的“剥去外部世界的顽固外部性” ,从而达到对人类自身的“复现”、“直观”与获得作为艺术作品必需的独创性。主体缺乏精神内涵 ,心灵性的东西太弱 ,这正是当代的水游记总显得轻浮苍白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山水好记体至柳宗元方发展为独立与成熟。柳记在写景状物的艺术表现上已达炉火纯青之境,这并非偶然,原因之一是,他把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境之美绝妙地融合到好记创作之中,傅采众长井具拓展超越之势。其输妙传神的语言技巧、动静相生的表现手法与和谐有序的构景布局均体现出柳宗元山水游的独特的诗境美。  相似文献   

6.
王维开创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其山水游记文与山水田园诗相辅相成,既有诗的韵味,又有文的魅力:形式自由随意,散体化倾向明显,在盛唐骈体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中,有着独特的价值;作者在写景的同时透露出淡淡的人文关怀;勾勒出唯美而不失现实的王维式的理想家园。王维山水游记散文虽然数量不多,却启迪了以柳宗元为代表的唐代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散体化的有意尝试,对于中唐古文运动,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山水文化与山水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透析我国独特山水审美观入手,详尽阐述了我国山水文化的主要表现内容、特征及其所蕴涵的深邃精神,极大地丰富我国思想文化宝库,对于进一步研究我国山水文化及其思想精神将产生极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翠先 《中州学刊》2005,(2):203-205
柳宗元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永州山水游记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的佳作,主要在于它们与时代的审美文化同步.柳宗元对自然山水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在神与物游的感兴活动中,形成独特的文学意象,又用"牢笼百态"的笔墨加以表现出来."永州八记"完美地体现了作者自觉的审美意识、高度的审美能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调.  相似文献   

9.
赵翔 《兰州学刊》2013,(5):88-92
慧远将佛教的世界观融入到山水审美中,追求在山水中体悟佛教的真理,形成了成熟的佛教山水审美观。在这种审美观中,佛教以无限为真实的世界观和时间性的心灵构成将主体建构为动态的生命,将云气、声响等无确定相状且具有终结感、虚幻感的物象塑造为山水景致中的前景和被关注的焦点;同时,山水审美活动也被展现为在纵深空间中进行的探索发现式的持续性进程。慧远的山水审美观通过对谢灵运的影响,不但改变了山水诗的审美方式、形式结构和诗境特征,更改变了山水诗深层的世界观和心灵构成。因此,宋初山水诗的兴起不仅意味着诗歌题材由玄言到山水的转换,更意味着士人精神结构和生命感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陈仲庚 《船山学刊》2010,(2):151-153
元结在永州所创作的山水诗,为祛除官场的烦恼而钟情山水田园,这是隔;执着于辞官归耕的意念,一直思念着昔日平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将山水田园看作生命的归宿所在,这是不隔。两种情感的结合,形成了元结山水诗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清人袁枚论旨重在强调在诗歌接受过程中,读者吸取精华,剔去糟粕,而后自己可以成为一名批评家,或成为一名作者,或者二者兼备。他在诗话中不止一次地阐述了好的读者在诗歌接受过程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好的读者既是接受者欣赏者,又会是一个好的批评者。他同时指出了一个好的读者必须具备的良好素养。  相似文献   

12.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以诗人兼诗论家的眼光评论陶诗 ,精辟扼要。本文以此为导向 ,从“一语天然万古新”———自然天成的诗歌风格、“豪华落尽见真淳”———任真固穷的人格风范、“南窗白日羲皇上”———崇尚自然的诗意人生、“未害渊明是晋人”———遗世独立的高怀雅致四方面论述陶渊明的诗与人 ,它对从新的角度把握陶诗及进一步理解元诗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桐城派作家遍布大江南北,沪籍作家亦其重要一支,然鲜有问津.依据师承、私淑关系纽带,以是否宗桐城义法为准则,查检史书、方志以及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等相关文献,确定沪籍桐城派作家有11位,并对他们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文集做了较为详细的考述.认为他们受业方、姚,秉承桐城义法,薪火相传,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文作品,提出了较有创见的诗文理论,在桐城派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成积春 《齐鲁学刊》2002,(3):106-110
石介是“宋初三先生”之一,其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儒家道统论、神秘主义气运说、反对佛道以及“公于天下”的道德评价论等四个方面。石介的伦理思想启迪了程朱的伦理思想,对后世也产生过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唐宋诗歌辉煌成就的掩映下,元代诗歌历来不被重视,关于元诗的研究寥寥无几,且难见全貌,但事实是,元代诗家众多,篇什浩瀚,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全面考察元代诗歌的发展进程可把它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元初由于诗人身份与心态的复杂性使诗歌创作融会了宋金诗歌的特色,呈现出“庞以蔚”的丰富性;大德、延祐间是元诗发展的高峰,“雅正”是其主旋律,内容多“治世之音”,风格尚雍容平正;延祐后,诗风丕变,以张扬个体性情为出发点,突破了“雅正”的拘囿,形成了多样化的诗歌风格,其中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功不可没。元诗对唐宋诗歌的继承与对明代诗歌的影响清晰可见,是中国诗歌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文学史上有“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月兆。谢惠连是谢灵运与谢月兆之间的过渡。他的创作,既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模式,又开启了谢月兆山水诗中情与景相融相契的创作倾向。由此,谢惠连成为谢氏宗风与山水诗传承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7.
袁可嘉的诗论即关于新诗现代化的理论,主要包括诗的本体论、有机综合论、诗的艺术转化论、诗的戏剧化论、戏剧主义论等内容。总的来看,它深受西方诗潮的影响,并几乎论及了中国现代主义新诗在20世纪40年代所遇到的所有重大的理论问题,堪称中国现代主义诗论的一种总结;同时也论及中国现实主义新诗在20世纪40年代所遇到的一些核心理论问题,并直接针对着中国现代诗坛的"现实",堪称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诗论。  相似文献   

18.
沈玲 《云梦学刊》2006,27(5):92-94
袁枚的诗就是他随顺本性观照自我、表达私人话语的最佳工具。心手如一,心中作如此想,自然而然就随之流诸笔端,发抒于外。这是袁枚诗歌个性化或私人化的表现之一。同时,袁枚诗歌个性化色彩还明显地表现在诗歌风格的变化与其人生状态的转变的相当合拍,这是随行而为的创作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屈大均全集》,是目前所见收录屈大均作品最完备的集子,但仍有遗漏。现将从别集、总集、地方志等各类文献中搜采得来的若干集外作品刊布,凡诗7首、文4篇,并对部分诗文中涉及的人物、史实加以相应的说明和考证。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文总集、别集和选集,大都经过编纂者或作者本人的精心选择和取舍,通过"编码"功能,将信息传递给受众,体现出鲜明的传播意识;唐代文人别集的编汇,属于比"行卷"更完整、更成熟的个体传播活动;唐人在诗文集中全面引入序文,使其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接受与传播双重功能、沟通作品与读者的桥梁作用的二级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