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农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提高农业干旱防御能力、制定节水灌溉计划、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归纳了农田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阐述了反应土壤水分能量的土壤水势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并分析了土壤水势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土壤?植物?大气动态水分连续体的关系,分析了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指明了农田土壤水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陕西干旱区的生态建设中,林业工作者提出覆膜灌水复合"储水保墒"模式。该模式将整地集水、座水栽植、覆膜防蒸发、膜上集水灌溉多种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水分蒸。随着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侧柏造林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基于Reynolds时均N-S方程和RSM湍流模型,以大气边界层中具体地貌的风速剖面为入口边界条件,对某一车载雷达天线的风载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天线的阻力系数;并与目前天线设计采用的均一风速为边界条件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了工作高度、风速、地貌等因素对大气边界层中天线风载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大气边界层中天线的阻力系数随工作高度及风速的增加而增大;而地面粗糙度对天线阻力系数的影响则由天线相对于标准参考高度的位置决定。  相似文献   

4.
用小波数值方法处理线性和非线性奇异摄动问题 ,尤其对解的边界层性质进行数值探讨 ,获得了较满意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5.
美国东南部,双季作物大豆占大豆种植总面积约三分之一。旨在研究收获冬小麦之后种植大豆的土壤水分关系,尤其是土壤贮存水的作用。试验处理是:分别在小麦抽穗期、灌浆中期和成熟期用化学药剂杀死小麦,使后续作物大豆播种时土壤贮存水形成三种不同的含水量。1986年,0.9米深度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6.0、23.1和21.4厘米,较干旱的初夏使生长初期的大豆长势缓慢。密度降低,但生长中后期降雨充足,这一年大豆产量分别为2760、1600和440公斤/公顷。1987年,0.9米深度范围内初始土壤含水量分别为31.1、27.5和25.1厘米,湿润的初夏使生长初期的大豆长势良好,密度适中,但夏末干旱使大豆在生殖生长阶段受到严重的水分胁迫,这一年大豆产量分别为970、540和300公斤/公顷。1989年,大豆生长期间降雨充足,播种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33.1、34.3和31.6厘米,大豆产量分别为1510、1810和1110公斤/公顷。试验期间的每一年内,大豆播种时的土壤含水量与其产量呈正相关性,但各年之间,降雨量及雨量的分布比土壤含水量对产量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环境风洞中模拟大气边界层是大气污染对流扩散试验研究的前提.根据环境风洞污染扩散试验的特点,通过试验调整大气边界层模拟装置,实现了在环境风洞中模拟部分大气边界层,并通过湍流结构确定了模拟比尺,当大气边界层得到正确模拟时,在环境风洞中模拟污染扩散和在大气边界层中的实际情形相似。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分是土壤组成的重要的可变量,采用时域反射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测量土壤容积含水量。该仪器可以通过内置的数据采集器多点收集数据,也可以手动删除数据,通过软件可以下载数据、改变设置和测量相对含水量的程序。  相似文献   

8.
针对废弃物焚烧时高温烟气在降温过程中二噁英的再生成问题,建立了高温烟气与雾化液滴两相流动及两相之间传质传热的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急冷塔内雾化液滴的蒸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入口烟气温度、液滴初始粒径、初始温度及喷射速度对液滴群蒸发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液滴蒸发经过非稳态和稳态过程,在稳态阶段液滴平衡温度受入口烟气温度的影响较大且随着烟气温度升高而增大;液滴群的完全蒸发时间随着烟气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且随着颗粒初始粒径的增大而延长;液滴群完全蒸发时间与液滴初始温度及喷射速度基本无关;初始粒径在150 μm以下能保证在1 s内冷却烟气至200 ℃。该结果可为急冷塔系统设计及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PCl-812PG数据采集卡,基于虚拟仪器技术,以Delphi作为平台开发了土壤含水量测试系统,对AZS -2土壤水分传感器的功能进行了扩展。标定结果及实际应用表明,此系统性能稳定,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毛细多孔物料降速干燥阶段的水分蒸发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毛细管内水分蒸发特性和毛细孔隙分布规律,分析了含湿毛细多孔物料干燥过程中水分蒸发机理,得出以下结论:在典型毛细多孔物料的降速干燥阶段,蒸发过程只在物料内部的某一蒸发区间进行。并建立了描述蒸发区间位置的微分方程,得到了蒸发区间内蒸发强度的计算式,并讨论了毛细多孔体孔隙大小分布对蒸发区间和蒸发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英语口语水平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即:陈述性知识阶段、程序性知识阶段及程序性知识的重构阶段.英语口语教学应按照英语口语水平的发展轨迹,遵循初级、中级、高级的三阶段教学原则,同时,应注意创造语境,重视中西方文化差异、语用规律,全面提高英语口语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就目前而言,教育信息化这一重要内容已经被成功归于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中,并且,与之相关的云计算也在教育领域中将得到广泛应用.一个全新的概念被提出,即"翻转课堂",其彻底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模式,达到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并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具体导向的OBE理念顺势而生,满足了当前时代发展的各种需求.OBE理念和翻转课堂对于教学评价是重大转变.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为案例,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知识学习阶段和课中知识内化阶段、课后巩固阶段,分别对这三个阶段进行了课程设计,重新定义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纵观改革开放30年安徽农村土地流转的历史变迁,大体上可以分为萌芽、试点和探索、高潮和调整、加速发展和新时期发展五个阶段。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土地流转进程的障碍性因素。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土地流转的规模、进度和效率息息相关,加大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力度是推行安徽省土地流转进程行之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三权分置制度被视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重要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林业发展意义重大。基于"结构-行动"分析框架,以福建省沙县西霞村为例,研究三权分置制度对林业组织治理模式变革的影响。结果显示:(1)非正式三权分置制度的缺陷是林业组织治理模式演变的反向激励;(2)正式三权分置制度通过交易成本、保障心理对林业组织治理模式演变有激励与制约作用;(3)在治理制度层次,组织内产权制度安排通过权能激励、林农收益、机会成本、交易成本对林业组织治理模式演变有激励与制约作用;(4)在资源配置层次,经营权流转通过经济绩效、林农收益、经营成本对林业组织治理模式演变有激励与制约作用。最后,针对三权分置制度的制约作用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开发阶段绩效风险和实施阶段绩效风险是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中两个重要的中介变量,它们调节了项目内在不确定性和管理实践对项目绩效的影响.在项目不同阶段,绩效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在开发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项目计划和控制、内部整合和用户参与;在实施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用户参与和高层支持.另外,用户参与直接地正向影响产品绩效,但对过程绩效没有直接影响.过程绩效对产品绩效也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运输化理论将经济发展中的运输化过程分为前运输化、运输化和后运输化三个阶段,区域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以运输需求为耦合的交链点,以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为能量传送的影响机制,在运输化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呈现出弱需求与弱支持、强需求与支持、相对弱需求与优化支持的阶段特征。以相关数据进行的量化实例分析一方面支持了区域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特征,另一方面启示区域交通运输在发展后期应着重准备应对完整运输化和后运输化阶段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中的东盟安全共同体:一种建构主义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构主义提出了安全共同体形成的“三个层级”假定,认为安全共同体的形成要经历三个过程,即应对变化的环境过程、集体身份和利益的建构过程及和平变迁的可依赖预期的建构过程。通过对东盟的发展历程进行考察,我们发现,从东盟成立到创建东盟安全机制,再到东盟安全共同体的提出和建构,基本上都是沿着这三个过程进行的。这表明当前正在建构中的东盟安全共同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其最终形成符合东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劳动产权和资本产权是企业产权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二者既对立统一,又此消彼长。总的来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产权逐渐在企业产权中处于主导地位,劳动产权成为主动产权,决定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资本产权逐渐成为从属和被动产权。这一本质的变化并非一蹴而就,其中经历了劳动产权对资本产权的三次革命,正是这三次革命导致劳动雇佣资本的出现,使劳动者有可能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提出并证明了一个新的价值组成分析公式,认为商品的价值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所有加工阶段固定资本折旧的总和,二是所有加工阶段可变资本的总和,三是所有加工阶段剩余价值的总和。以这一公式为基础,构造了劳动资料与消费资料年产品价值构成公式,最后提出了,劳动资料与消费资料价值实现条件的新公式。  相似文献   

20.
产权所有制效率与河北省产权所有制结构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有产权是否最有效率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研究提出由于制度环境的影响,在市场化改革的不 同阶段,各种产权所有制形式会体现出不同的效率,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私有产权会显示出越来越明 显的效率优势,并利用1978年以来的统计数据对河北省产权所有制的效率和结构变动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这一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