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比喻与汉文化关系研究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是人类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古老而又使用广泛的修辞格,它与一定的民族文化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学界对比喻与汉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本文从比喻与汉民族的生活环境、比喻与汉民族的精神世界、比喻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等几个方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比喻与汉文化关系研究状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与阐释,并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谐音与汉文化关系研究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谐音作为一种具有汉民族文化特色的修辞手段,与汉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从汉文化对谐音的影响研究和谐音对汉文化的影响研究等方面,就20年来有关谐音与汉文化关系的研究加以梳理和阐释,并指出其中尚需改进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3.
诗歌对偶艺术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偶实质上是我国语言、思维方式和心理因素三位一体的结晶。诗歌中的对句,由于句法、词性、声律的两两对应,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和内聚力,从而激发起读者紧张的“预期”的心理状态,并在随后的阅读中得到满足。为了避免板滞和雕琢的缺点,诗中的对偶手法应兼具对称、整齐和灵活、错综之妙。  相似文献   

4.
一个颜色词的英汉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两种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英汉两种语言,特别晃它们各自习惯用法的运用,笔者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对一个常见的英汉颜色词红色(red)的理解和表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法惠 《南都学坛》2002,22(5):114-116
<正> 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汉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5月7日—9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陕西师大、山东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南阳汉画馆等35个科研机构、高等学府的8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全国著名历史学家朱绍侯、赵世超、熊铁基、黄留珠、王子今、孟祥才、宋超,著名艺术家张道一、顾森、伍国栋、王子初、贺西林、廉静等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专题学术报  相似文献   

6.
西汉和亲政策与汉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基于政治婚姻的西汉和亲政策、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进行考察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历史悠久、效果显著、汉文化积淀深厚等方面,对巴里坤移民进行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8.
对偶的文化意蕴琐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偶作为汉语修辞技巧之一,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文章从哲学内蕴、形式美、语言文字特性等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对偶中蕴含的文化因素,认为对偶是一种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由于汉文化的强力渗透,孝道观念在白族民间文学中演绎成为一道壮观的主题风景.白族民间那些以宣扬孝道、歌颂孝道为旨归的文学作品既表现出吸纳汉文化的态势,又显示出与汉文化不太相同的价值取向.白族民间文学的"孝"主题展现了白族文化与汉文化的生命联系,也揭示了文化传播和接受的复杂机制.  相似文献   

10.
区域旅游合作是近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发展区域旅游是我国当前最为重要的旅游业政策之一,发展区域旅游合作也是现时期我国各地方积极探索的旅游热点事宜.通过区域旅游合作推进汉文化旅游的发展,是徐州发展汉文化旅游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徐州的汉文化旅游区域合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尽管Antithesis与对偶作为辞格 ,有相似之处 ,但Antithesis只基本相当于对偶中的反对。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两者的类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Antithesis,同时又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差异性以便在翻译与写作中使译文和作文更加生动与地道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理论结晶。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同化力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容的相通和精神实质的一致,使二者有了融合的可能;而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使二者的融合走向必然。另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学研究应该着重研究国学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要着重研究传统国学中所具有的那些恒久生命力和普遍的价值、那些蕴含了可以成为回应现时代问题及重建当代思想文化的丰富可贵的精神资源;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国学)现代化或作用于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途径、方法问题,研究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路径等问题,使传统国学真正成为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丰厚“软实力”,成为从传统向现代性转换过程中一个可以借鉴依凭的特有的民族性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方式的综合体,受一定教育思想、文化观念所影响的、基于特定教学情境的文化行为。通过文献检索、梳理和分析发现,将地域文化和教师教学行为分开论述的研究成果较多,有关地域文化对教师教学行为影响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对教师文化的探讨。尽管已有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有关这一研究的理论基础仍有待加强、研究深度有待拓展、研究方法有待丰富、研究视野有待扩大。  相似文献   

15.
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后期有鲜明特点和重要影响的文化现象,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徽州文化对新文学先驱者及现代新文学发轫期的影响;徽派朴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渊源;徽商在徽州文化和白话文推广中的作用;徽州文化对现代文学创作的浸润。徽州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系体现了文化阐释与文学新变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诚信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基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括诚信文化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并呼唤诚信文化。在加强诚信文化建设以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增强国人的诚信意识,确立全民的诚信理念,搞好全社会的诚信建设,形成全覆盖的诚信制度,发展开放型的诚信文化,做好全国性的诚信宣传工作,全方位地发挥诚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于自然所抱有的亲和与对抗态度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道出了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所在。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如何确立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已经成为面对生态危机最为迫切的问题,重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天人合一"的理论是改善和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活动面临着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本文从英汉两个民族的人文历史、宗教文化、习俗文化几个方面,粗略探讨了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影长期坚持精英文化立场,甚少关注中国电影和通俗文化的渊源关系.因此梳理通俗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将有助于纠正中国电影在认识理论上对通俗文化传统的疏远轻视.早期中国电影与通俗文化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正是这种依存形成了中国电影史的初盛局面.但是3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长期疏离了通俗文化传统.中国电影应当借鉴香港和好莱坞的经验,以现代意识对本土的通俗文化进行观照,从而改变中国电影题材结构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