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民族立法     
民族立法的含义 ,除了专门的民族法律、法规 ,还应包括其他法律、法规中调整民族关系和民族与国家的关系的法律规范。民族立法发展的自身成果 ,是初步形成了民族立法的体系结构。地方的民族立法 ,同样体现了我国民族团结的意志已广泛地融入法律规范中。民族立法将在不断创新中继续前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关于民族立法和社会管理立法的研究较为多见,但关于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立法的研究较少。创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立法要从民族立法和社会管理立法中吸取营养,同时又要结合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实际,强调民族性、地域性特点,立足民族地区弱势群体的利益,加强民生立法。本研究从社会管理的概念、民族立法与社会管理立法等方面梳理了有关文献资料,并指出研究中的不足,以期为下一步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立法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学术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刑事法律在民族地区有时难以得到不折不扣的践行.综合看来,国家法律在民族地区实施往往有强势推进、政策导引、法律变通三种模式,而在法治社会背景下法律变通实乃理性的选择.事实证明,刑事诉讼法在民族地区的立法变通既有其法律根据,也有其客观依据.据此,经第二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实施后,为在民族地区得以有效实施,应在坚持法制统一、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原则下,对其相关条款进行立法变通.  相似文献   

4.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性的客观存在,会对国家和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立法产生重要的制度影响.对此文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5.
以环境社会学为视角,分析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双重具象及深层原因,从生存环境、生产方式、思想文化、发展模式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探寻导致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文化和制度设计上的原因与障碍,加强文化引导和环境意识的培养,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环境的公平.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呈现出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具象,从环境社会学的视角看,其形成机制和根源有经济、文化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中,要明确环境产权,培养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理念,形成多元利益主体共构的环境制度目标,疏通环境诉求渠道,促进和维护环境公平.  相似文献   

7.
张红  蒙景村  杨秀伦 《理论界》2007,(10):133-134
新中国建立以来,民族教育立法成果显著,促进了我国民族教育的迅速发展。但民族教育与内地特别是东部沿海相比,差距仍很大。本文从分析研究我国民族教育发展及民族教育立法现状入手。提出民族地区环境恶劣、办学艰难、经费短缺、民族教育性质特殊、民族教育立法体系不健全等是民族教育不能与全国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为保障少数民族公平受教育的权利,需要比较借鉴中外立法成果,加强民族教育立法,健全民族教育与全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西北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特色农业基地,农业与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特色农业的发展。文章对西北民族地区特色农业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农业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特色农业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实现西北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1年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重要法律依据的同时,也给民族地区在此领域的立法带来了挑战.我国在完善民族地方相关立法时应注重与上位法的衔接与在立法目的、立法原则等实质上的统一性,同时也要为民族地方的立法留下余地.要贯彻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立法指导思想,确保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还要注重促进民众的公共参与与利益表达.  相似文献   

10.
秦国是中国先秦时期最早对民族问题进行立法的国家,从现存《秦律》内容可以看出,秦国在被征服的非华夏民族地区设置"臣邦"加以统治,并对"臣邦"君长的地位、民族身分确认、继承人保护、政治经济利益的保护做了规定.这些关于民族政策的立法,大多为后来的封建王朝所继承,成为中国古代民族立法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民族立法听证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民族立法领域中尚未建立听证制度,建立民族立法听证制度可以提高民族立法的质量,促进民族立法工作的规范化、民主化和科学化,同时可以增强各族群众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充分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12.
罗凤燕 《学术论坛》2007,30(8):83-87
加快发展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发展又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如果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又会阻碍经济发展;反思中外各历史时期对落后地区的开发,其结论为民族地区的大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因此,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最根本的切入点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及其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及其立法张文小社会保障是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在社会结构的演变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功能体系,它通过建立以社会化为标志的生活安全网,弱化在市场竞争机制运行中产生的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影响及避免由此引起的社会震荡。在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论民族文化遗产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立法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不能再造,传统文化不能再生,保护好文物,研究和整理好民族文化资源,创造西部新的民族文化是一项利在当前,功在千秋的事业,对凝聚众多民族文化遗产的西部地区而言,也是件迫在眉睫的大事,本文从立法保护的制高点人手,分析了民族文化遗产的内容、保护的意义以及立法保护的内容,旨在呼吁依法治理的重要,善良地企盼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要出现丧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遗憾.  相似文献   

15.
《四川社科界》2007,(4):41-42,24
2004年.以西南民族大学陈玉屏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承担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大委托研究项目《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系列》的研究任务。其中.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已结题。该成果对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保护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现状、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立法保护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法理思考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进行法律保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民族立法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春松 《学术论坛》2001,(5):150-153
我国民族立法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五个方面,但也存在民族立法的利益定位不准、民族自治权落实难度大、民族立法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不突出、民族法制建设后劲不足等问题,亟待从修改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提高民族立法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加快民族立法改革步伐、加强民族立法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18.
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的民族性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合平 《兰州学刊》2004,1(4):162-164
自治立法是民族自治地方行使各项自治权力的重要保障 ,也是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基础。必须从立法程序上和法规内容上体现自治民族成员的意志和利益要求 ,否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会走向虚无化 ,民族自治地方的法治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社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生态环境问题。有必要以贵州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探索人口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以2013年贵州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分析贵州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的相关关系。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我国收入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的以城镇化为主题的背景下,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贵州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变迁并讨论环境问题的表现、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20.
民族法律资源可以促进和保障西部及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国家对西部及民族地区投入的兑现,保障国内外资金和技术进入方的合法权益,为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要克服我国现有民族法制体系不够完善、民族地区一些落后的风俗习惯和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的不利因素,借鉴外国立法经验,充实我国民族法律资源,贯彻自治法、用活自治权,严格执法、强化监督,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民族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