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①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都会对历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对历史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接对历史的影响作用大小把个人区分为历史人物和普通个人。关于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目前理论界和各类哲学原理教科书中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论述,但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其实它也是唯物史观的一条重要原理。充分肯定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它既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唯…  相似文献   

2.
南京大屠杀与教科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续至今的教科书问题是战后中日两国关系中的重要问题 ,国际知名学者笠原十九司先生撰此文对日本第三次教科书攻击问题作了全面阐述。笠原十九司先生认为教科书问题的产生实由于得到右翼势力的国会议员们的支持 ,在各种媒介的帮助下 ,有关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言论纷纷流行 ,文部省最终审查通过了“编撰会”所主持的历史教科书。在这种形势下 ,历史教科书中有关侵略、加害的叙述内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后退。  相似文献   

3.
研究历史人物的一部好书──《中华名人与治国》评介刘金江人是历史的主体,研究历史就是研究人类的发展史。人物研究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在近年出版的研究历史人物的著作中,温克勤、王玉顺、周兴春主编的《中华名人与治国》一书,在研究内容、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永林 《船山学刊》2011,(1):165-168
从古到今,中国一直重视历史和历史教育。以此,结合清末时期历史教育中近代历史教育产生、新式学堂兴起、“癸卯学制”与历史教科书编撰等内容逐一进行剖析。指出清末时期历史教育在继承与借鉴过程中补订、校正,促使历史教育教学标准逐步完善与合理,将给今天历史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除了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科学家外,还有许多著名的宗教领袖、马丁·路德,就是一位对近代西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宗教历史人物。对欧洲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分析,是《德国农民战争》一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说史上,运用唯物史观,正确分析和评价宗教历史人物的一个光辉典范。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马丁·路德(1483~1546年)1483年11月10日出生在德国艾斯勒本城。其父亲原是一个贫穷的自由农民,后来逐步发迹成为一个小炼铁厂厂主,挤身市民阶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小样本问卷调查,对赣州市中小学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探讨出教师教学信念对教科书使用频率及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理解、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及自我教学能力评估的信念会影响教师使用教科书的情况.但在对49名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会对教科书的内容、编排秩序等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年,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表述上也多与“五族共和”的建国方针相配合、相呼应。其中,1912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更是在历史教科书史上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五四时期,中华民族观念首次被写进教育部门制定和公布的《历史课程纲要》,这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但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使用较多的还是“中国民族”“我国民族”或“吾民族”,而不是“中华民族”。这说明,五四时期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书写还很不成熟。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订的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都纳入了对“中华民族”的书写。由此,自觉运用中华民族的观念成为该时期历史教科书的普遍现象。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中华民族观念,即认为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蒙、回、藏、苗等民族所构成,亦即中华民族所指并非某一个民族(如汉族),而是中国各民族。这表明,中华民族观念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业已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8.
宋丽亚  高希中 《兰州学刊》2008,(7):148-151,202
历史人物评价的逻辑前提,一般不是直接从评价者的评价话语表现出来,但却构成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层前提预设。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之所以是史学研究中最具争议、最富挑战性内容之一,历史人物评价标准之所以人言人殊,莫衷一是,就与这种逻辑前提密切相关。这主要表现为:在本体层面,在如何看待人类历史?在史学本身层面,如何看待历史的主观性,科学性及史学是否能避免道德价值判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已于2009年公开面世。这部教材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思想性、政治性和学术性的有机统一,必将对中国高校的原理教学产生重大影响。但如何客观评价这部教材在教科书体系改革方面的历史地位呢?我们以为,必须要以史为鉴,只有把它还原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流变史中,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它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体系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历史意义。基于此,本刊集中编辑了这组文章,详细分析了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形成、传播及其中国化历程,科学总结了我国近30年来教科书体系改革的历史经验,客观评价了这部教材在教科书体系改革方面的历史价值和科学意义。我们希望这组文章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但文中的一些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就中学历史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当有个依托或依据,这就是历史教材。新编教材离能力培养于述史之中。教师应从教材中发掘可培养能力的因素和材料。教育史家康内尔在《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史》一书中指出: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历史课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它开始被看作智力训练的源泉”。一、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要通过历史教材的启示,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科学显著的特点就是史论结合。这一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科书在记述具体史实的基…  相似文献   

11.
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官话教科书体系比较成熟和系统,其体例和内容也出现了显著的动态变化特征。朝鲜时期的汉语官话教科书主要分为会话和教化两大类。初期的官话会话教科书《老乞大谚解》和《朴通事谚解》一直贯穿朝鲜王朝始终,且有汉语本和谚解本两种体例,内容主要为商务和综合会话。中后期刊印的《华音启蒙谚解》和《你呢贵姓》,体例与前期并无太大差异,但内容却是对初期的补充和丰富;教化类官话教科书初期为《训世评话》,中后期则更替为《五伦全备谚解》。《训世评话》只有汉语本,而《五伦全备》则汉语本和谚解本兼备。朝鲜时期官话教科书体例和内容的变化与朝鲜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和中朝关系密切相关,体现了朝鲜时期汉语官话教科书实用性、针对性的编写原则,这样的原则对当今国别化教科书编写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揭开泰族起源之谜《泰族起源问题研究》,陈吕范著。27.8万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出版。责任编辑:侯瑞云、李惠铨、刘钦、李向阳。陈吕范教授的《泰族起源问题研究》的出版是国际泰学界的一件大事,它起到了拨开历史迷雾改变泰国历史教科书内容的作用,所以...  相似文献   

13.
杨用成 《中州学刊》2005,(4):253-255
高校历史美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但至今仍被人忽视的领域,它主要包括欣赏历史文物的艺术美、学习优秀人物的人格美、感受历史遗迹的综合美等内容.拓展高校历史审美教育,以美育来激活高校历史教学,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而且更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全面开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清季,伴随新学制、新学堂的建立,各类教科书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教科书也不例外。较之中国悠久的传统史学著述,历史教科书这一具有新体裁、新功能的历史撰述,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其中线性历史观的凸显,就是特色之一。线性历史观在当时历史教科书中的表现可谓多种多样,如历史分期中的线性时间观、直线发展的进化史观、单线的历史因果论、民族国家叙事的历史目的论,等等。探讨线性历史观何以呈现于教科书,固然离不开其时西学笼罩的整体学术氛围,离不开日本学者所编教科书之历史观念的影响和中国"新史学"运动的作用,但也不能忽略对中国史学传统中固有的线性历史观因素的考索。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语文教科书的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良品 《学术论坛》2005,1(3):182-186
中国语文教科书的近代化是指语文教科书为适应近代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语文课程的发展而产生革新的历史过程。由文言文教科书转变为白话文教科书是语文教科书近代化的根本标志;内容的时代性、编排的科学性、读者的普及性是语文教科书近代化的显著特征。语文教科书的变革有赖于一定社会政治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国人对文化的选择;语文教科书质量的高低受教科书制度和编写队伍素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热”,是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新鲜的文化现象。作为一部“生活教科书”和“心灵启示录”,其突出的优点是:(一)强烈的“人生味”,即以作家眼光看历史人物;(二)浓郁的“文化气”,即给文学创作以文化底蕴;(三)明显的“学者风”,即借语言操作显学者风度。  相似文献   

17.
个人社会历史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个性的发展程度。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普通个人的个性对造就历史人物及其作用的实现、社会职业的选择、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超常发展起主要作用。研究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影响和作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明确性质、任务和读者对象 要做好中小学图书馆的读者工作,首先就需要了解中小学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对象。中小学图书馆的性质:是中小学校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育、教学、教研服务的机构,是学校教育、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图书馆任务有两部分:一方面担负着辅助教学的任务,另一方面担负着辅助教学的任务。在学校的教学中,单靠看教科书、听老师讲授,很难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因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借阅辅助资料进行领会和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图书馆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一些辅导教材、参考资料。以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专制政治"是民国时期知识精英认识和分析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概念,是历史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分析视角,也是历史教科书书写中公认的权威知识。民国时期该观念通过小学历史教科书广泛传播,逐渐从精英群体延伸到普通大众,遂成为普通大众认知、分析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视角和不证自明的知识预设。这种诠释不仅深深影响了民国民众对中国历史传统的建构与认知,也影响了时下国人对中国历史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20.
对于逻辑基本规律中的排中律,学术界有许多不同观点。要讲清楚排中律又不能不涉及矛盾律,因此,在现行教科书中都把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当作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来讲,但还是难以讲清楚,其中特别是关于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更是讲不清楚,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为了深入分析思考,首先还是要从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内容入手。现行教科书是怎样表达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内容的呢?较为流行的自考教材《普通逻辑原理》一书中是这样写的:“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排中律的内容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