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采访上帝     
苇子 《东西南北》2009,(6):23-23
我在梦中见到了上帝。 上帝问道:“你想采访我吗?” 我说:“我很想采访你,但不知道你是否有时间。” 上帝笑道:“我的时间是永恒的。你有什么问题?” “你感到人类最奇怪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亚当一个人在伊甸园里孤独地生活着,他变得越来越沮丧。上帝问亚当:“怎么了?” 亚当说他寂寞极了,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上帝答应为亚当创造一个伴侣,一个女人。 上帝说:“这个女人将为你采集食物,为你做可口的饭菜;当你衣服脏了,她会为你洗,她将对你百依百顺,赞成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从不违背你的意愿。  相似文献   

3.
鸟叔工厂     
“好美丽、好妩媚,没错就是你。”PSY在《江南Style》里反复说唱。这支MV是低俗的,但又如此流行。你在思考的时候,上帝没准也在跳“骑马舞”。跳完舞的上帝可能会对你的思考略微嘲笑下:这到底是YouTube的成功还是“鸟叔”的??  相似文献   

4.
笑话     
徐鹏 《东西南北》2009,(5):45-45
有个人去动物园想当动物管理员,园长对他说:“那好,我要考考你,你有没有办法让大象先摇摇头,再点点头,最后跳进游泳池呢?”那人说:“这容易!”于是,他走到大象面前说:“你认识我吗?”大象摇摇头。那人又问:“你脾气大吗?”大象点点头。那人这时拿起一个锥子,扎了大象屁股一下.  相似文献   

5.
声音     
《东西南北》2011,(17):9-9
首都的白领们不容易。咖啡馆邻桌女白领边对着电脑干活边与她母亲通电话:“明早六点半又得去医院帮排队挂号?!这都第几批啦?还有多少亲戚要来北京看病啊?再请假我这月工资就罚没了,妈,  相似文献   

6.
镇上的人     
陈仓 《东西南北》2009,(2):64-64
年轻的母亲想搬到镇上去居住,但是她急切地想知道镇里的环境是否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她把车停在小镇旁的一个加油站。加油站门可罗雀,只有一位女士在柜台后面看报纸。 “请问,你住在镇里吗?”“是。”女士边回答边收起报纸。  相似文献   

7.
林让 《东西南北》2010,(2):20-20
如果你问一个法国人:“一个人年岁大了,但体力还行,还想再发挥点余热,那他该去干点什么呢?”法国人想一想,可能会说:“他可以去当市长。”什么?去当市长?没听错吧?法国人会很认真地对你说:“没听错,真的不是开玩笑。”因为,在法国有许多高龄市长,70开外的很正常,80以外的也不稀罕。比方说,梅斯市的让-玛丽·娄什市长今年81岁;马尔提格斯市的保罗·隆巴尔市长82岁;弗孔杜开罗市的阿瑟·利什利市长88岁……  相似文献   

8.
分币春秋     
不知从哪一天起,1分、2分乃至5分的硬币命运可叹!瞧!排在地上没人要;公交车上售票员“分文”不收;将分币付给商贩,马上被告之:“老爷叔,调一张角票。”刚才还笑容可掬、温文尔雅的服务员小组,面对顾客手上分币亮相,马上“晴转多云”;哪个年青先生若被热恋中小姐得知  相似文献   

9.
笑话     
一个小偷偷了一件外套.后被人扭送到法庭上。法官定睛一看,生气地说:“怎么又是你.三年前你不也是因为偷了一件外套站在这里吗?”小偷委屈地说:“你想想,先生,一件旧外套能穿几年?”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度”。驾车奔驶时,幽默的美国人往往不甘寂寞,用红红绿绿的彩纸剪成字母粘贴在汽车后窗上,构成了美国独有的妙趣横生的汽车文化。为了防止后面的车撞上自己,汽车文化中这方面的“警告”特多—“我不愿您来吻我!”,“走开去,我讨厌你!”,“公路上不兴玩碰碰车!”,“撞上来你就得赔大钱!”大卡车以居高临下的口吻警告说;“不要摸老虎屁股!”豪华轿车则娇滴滴地发嗲:“我可是个娇小姐!”为了制止后面的车超车,妙趣横生的佳句比比皆是—“如果你想见上帝,不妨超车!”,“超车意味着同归于尽!”…  相似文献   

11.
孙艳林 《生存》2020,(9):0208-0209
教育之美,美在深情。扬州大学教科院胡学春书记的讲座,让我们耳目一新,他的许多观点打动了我。如:教育是人性超越的道场,活是课堂的生命,教育之美,美在深情等。正如童庆炳:《教师的生命投入》中所说,你既然当了老师,你的生命就属于你的学生,你要用生命所拥有的 一切,奉献给学生。学生才是你的“上帝”,难道不是这样吗?我一直在诉说我的一个愿望:我不是死在病榻上,而是我正在讲课,讲得兴高采烈,讲得神采飞扬,讲的出神入化,而这时候我不行了,我像卡西尔、华罗庚一样倒在讲台旁或学生温暖的怀抱里。我不知自己有没有这种福分?  相似文献   

12.
《半岛新生活》2004,(15):25
1911年,巴黎流行一则关于蒙娜丽莎失窃案的笑话:“嘿,我要去卢浮宫,你要点儿什么吗?”  相似文献   

13.
喜欢你的老板吗?喜欢?不喜欢?公事公办谈不上喜不喜欢?你的回答可能是以上的某一种。那么让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想在事业上蒸蒸日上、对工作的决策和程序有更大的影响力、希望工作既顺利又顺心吗?OK,那不是一个而是三个问题,抱歉。但是我猜你对它们的回答是一样的,你会说:“是的。”果真这样的话,下面就是我今天要给你的建议:喜欢你的老板。  相似文献   

14.
自“智商”、“情商”被人们所熟识之后,“财商”的概念又使入耳目一新——穷富的最终区别并不在于人们赚钱能力的高低,而是对金钱的态度和看法。正如风靡全世界的《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穷人是埋头苦干去赚钱,而富人则是想方设法去赚钱。”好日子人人想过,手里若有5万元余钱,可以用来做什么——存银行?炒股?炒汇?买保险?投资债券?……除了这些常规性的理财方式,还有其他答案吗?且看以下几个颇具“财商”的精明女性,她们于人们熟知的投资理财门道之外,另辟蹊径,收获颇丰。也许,你能从她们的经验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5.
史光起 《创新时代》2011,(10):100-101
“顾客至上”是西方营销理论中的一个经典理念,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与顾客之间不存在仰视或俯视的关系,因为企业为顾客创造以商品为载体的价值,顾客以金钱作为酬劳来交换这种价值,谈不到人与上帝的关系,况且,顾客也不需要一个虔诚的信徒,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能为其提供解决方案的人。如果企业恰恰拥有这个人,即使不把顾客视为上帝,顾...  相似文献   

16.
高峰车挤,“吊”在公共汽车门外的乘客体谅售票员的苦衷,听从劝告,主动下车让售票员把车门关上。然而在非高峰时,车不算挤,也未脱班,售票员明见有人朝车子奔来,更何况呼吸之间就能上车,不料只听“嘶……”一声,无情之门关闭,任你车下千呼万求,售票员兀自不动。  相似文献   

17.
戎华 《东西南北》2009,(5):33-33
有个朋友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她的先生偶然去菜市场买鱼,在讨价还价的时候,被卖鱼人抢白:“你的夫人总在我这买鱼,她从来不问价,她是我的老客户,我都是给她最新鲜的鱼,最便宜的价格。”她的先生很疑惑:“你怎么知道我的夫人是谁?”卖鱼人说:“她每次付钱,打开钱包,我就会看到你的照片,看过多少次了,我认识你!”  相似文献   

18.
大凡每个坐过火车的人群有这样的经历:告别亲友,火车缓缓启动后,大家纷纷落座,面对面两排座位上的乘客都露出善意的微笔。然后,由一个人先发问后,大家互相询问:“你是哪里人?”、“到哪里去?”、“去干什么?”等等。由此,大家的话闸子打开,开始了旅途中轻松、愉快的交谈:天角海北、文韬武略、国际风云、国家大事、单位丑闻、趣闻逸、家国琐事、个人经历……大家自由发挥,无所不谈。于是,漫长的时间变得短暂,枯燥的旅途变得有趣。不知不定中,有人到站了,道一声“再见”就下车了。这种大家习以为常、频繁经历的现象可称之为…  相似文献   

19.
案子并不复杂:案犯丁某,男,22岁,无业。一天和几个哥们一起在某饭店喝酒,与邻桌一顾客发生争吵。丁某喝令其“出去”!该顾客也不示弱,将手平摊在饭桌上说:“就不出去!”丁某即掏出刀子照该顾客手背刺去,至穿透手背。……再后来自然是拘留,家长“活动”,朋友说情,处理。定为流氓滋事,判罚劳教三年。家长大概以为花了钱,仍未平安无事,于是大骂。引起某级领导干预,检察院重新审查,发现丁某系瓦犯,其父多次动用金钱,使其法网逃生。于是,检察院力排阻碍,依法起诉,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丁某死刑。判决后舆论大哗。倒不是对…  相似文献   

20.
破事儿     
秦筱 《东西南北》2014,(13):80-80
银行家的儿子问爸爸:“爸爸,银行里的钱都是客户和储户的。那你是怎样赚来房子、奔驰和游艇的呢?”银行家:“儿子,冰箱里有一块肥肉,你把它拿来。”儿子拿来了。“再放回去吧。”儿子问:“什么意思?”银行家说:“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这就是利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