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误译因文化而发生,也必须用文化来解释分析。误译之根由在于文化意义之差异,从而导致两种语言符号在意义上无法对应,产生了语言符号的意义传递的偏差。对于误译类别进行文化解释的分析判断,有助于认识文化之于误译的影响。据以文化解释学的取向分析,说明文化解释对于克服误译之功效。  相似文献   

2.
针对翻译错误分析的现状,在翻译本质和标准的基础上,构建翻译错误分析的体系,将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语言和文化的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适用于各理论流派指导下的误译分析,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翻译中容易出现文化内涵误解及误译的三个方面 :即俚语和惯用语的误译、具有文化内涵的意象的误译及原文风格和主题的误译。对这些误译现象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 ,加深对异域文化的理解 ,从而尽可能地避免翻译中的文化误译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语境对广告语篇的重要意义,避免因忽略语境因素而导致的误译,采用文献研究与例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功能语言学理论,系统地剖析了影响广告语篇的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并归类说明忽略这些因素会引起的误译现象。指出在广告翻译中,译者应细心忖度每一种语境因素,使译文清楚地传达原文语言内容、交代广告相关背景、迎合目的语受众心理,从而更好地实现其商业目的;同时,关于广告翻译研究方面的著述也应提供必要语境信息,使读者更多地受益。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在人类的文学翻译实践中,出现误译是在所难免的,总的来说,误译又可分为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两种,无意误译是由于译者的大意或能力有限造成的。而有意误译则是译者有意为之,本文将从操纵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并从多方面探讨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英汉翻译过程中产生误译的几种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是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和交际活动,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把原语言的内容忠实地表达出来,减少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的误译,是每个翻译工作者应该努力的方向。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英汉翻译工作者,了解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容易产生误译的四种现象,对减少在英汉翻译实践的误译会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误译"现象自古有之,《红楼梦》的翻译也不例外。杨宪益、霍克思两个译本中的误译现象多种多样,其中误解原文是导致误译的主要因素,而译者的母语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翻译工作者,我们对误译所导致的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能无动于衷,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扭转目前大量误译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8.
翻译中的有意误译是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现象。它突出地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扭曲和变形,是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契合点。在传统翻译标准看来,误译以失落和歪曲原文信息为代价,是对原文的不忠,成为攻击译者的重要依据。将Andrew Chesterman的四个翻译伦理模式融入到对我国传统译论的深入理解之中,完善误译研究,丰富了翻译批评方法,从而使人们对文化误译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更公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每一种语言都是其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都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翻译不仅是语符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移植。翻译既涉及两种语言,更涉及到两种文化。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对待和处理中日两国间的文化差异,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华典籍英译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方式,而误译在典籍翻译中普遍存在。明确造成误译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其能够鲜明地反映出文化交流的阻滞点。本文试举若干例证,分别从语言、文化、译者及原文文本四个方面阐释分析造成误译的因素,并在对这些问題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关联理论与关联翻译理论的研读,结合语言、文化、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要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就要做到原文作者的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适当的翻译方法三者之间的最佳联系与作用。本文从关联翻译的角度,分析了关联、翻译与文化间的关系,翻译中的文化误解现象在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及生态文化中的表现,提出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误译,防止缺失关联和认知语境而误导读者,引导建立最佳关联,避免文化误译的策略和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以保证顺利实现不同文化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从误译看文化与翻译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误译现象体现了文化与翻译之间的互动关系。误译的产生是由于主体文化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和制约造成的 ,误译又有利于拓展客体文化和充实主体文化 ,对加强主体文化和客体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促进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习语的特点是既有指称意义 ,又有语用意义。翻译中 ,由于译文语言中常有与原文习语形式相近意义不同 ,或意义相近而使用意图不同的习语 ,容易导致误译。因此 ,习语翻译应正确辩认、理解习语 ,根据习语的特点寻求使用意图的等同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和解决误译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语言模因的形成,在充分理解符号学理论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挖掘语言模因作为文化符号所带有的相应的符号意义,并在目的语中找到具有对等符号意义的语言符号.该研究使语言模因翻译行为不再局限于纯语言的范畴,而是基于语际交往的层面给予译者充分的翻译研究权利.这样一来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符号转换过程中,译者不仅在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上能够充分考虑到源语与译语、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间的差异,而且会运用各种策略和翻译方法把原文各个层面的意义准确地反映在译文中,以此实现意义的动态对等.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交流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跨文化交流的文学翻译研究主要是认清并逾越因差异而产生的交互文化理解与交流的鸿沟.从文化系统的五个层面审视了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英译本Turbulence的文化误译现象,认为语言文化、物质文化、心理文化、行为文化和典章制度文化都是产生误译的重要"滞阻点",在突显主体文化的前提下,对地域文化、方言土语、民风民俗等文化的缺省,可根据读者的接受心理作适当的归化转译,但涉及典章制度和影响主题思想的文化,则必须作异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离开文化差异大背蒂的语际翻译是无法进行的。通过东西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分析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造成的词汇空缺、语义空缺、翻译超额及欠额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翻译理论框架对翻译研究工作的合理分工具有主要意义。霍尔姆斯的翻译研究框架能够涵盖当前翻译研究的各个领域。根据这一框架 ,中国翻译学的研究重点应该侧重描写翻译学基础上的语言和文化的对比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8.
法律翻译是法律运行机制下的语言转换,面临法律与语言体系的双重制约。对等则是法律翻译的重中之重,这就意味着翻译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意义分歧。法律是一种符号,而构成该符号的法律语言发挥着特定的功能。这个特定功能是指通过探寻法律符号意义的过程,理解法律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基于符号学语义三角提出的翻译语义三角可以为法律翻译中的精确对等提供理论基础。然而现实中法律翻译往往受到话语环境和话语使用群体的制约,通过具体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在同一法律体系内,可以通过翻译语义三角实现法律翻译精确对等;借助从社会符号学视角出发的语义参考方案、法定意义与社会意义的区分、语言元功能等策略,可以理解法律翻译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翻译难,谚语翻译更难。同其它一切翻译一样,谚语的翻译是由理解和表达两个环节构成的。本文以美国著名语言学家H.P.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理论为基础,以笔者手头的几本英汉对照谚语集中出现的大量误译为实例,运用语用学理论,阐述了翻译英语谚语既要考虑其生动形象、喻义深刻、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也要重视其承载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指出了对谚语的理解应该包括其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同时也要考虑谚语的义域范围,包括谚语的基本意义、附加意义、褒义和贬义等;对谚语的表达应重视译出谚语用语的雅俗、谚语的民族色彩以及谚语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把交际看作一种明示推理过程,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努力使作者的意图与目的语读者的期盼相吻合,努力提供最佳语境效果,寻求译文与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最佳关联的缺失往往容易造成误译.笔者选取1995年周汉林的《教父》汉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关联理论角度对其误译现象从语言和文化等层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期望由此增强译者对译文质量的重视,尽量避免不必要、不合理的误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