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述了《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著名小说大师海明威以西班牙内战为故事背景的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同时也是海明威中期作品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代表小说之一;主要研究了《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中两名主要人物所呈现出的英雄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2.
十七年时期,山东文学呈现了革命文化和民间文化的自然融合,表现平民英雄,歌颂平民英雄,形成了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小说创作。齐鲁英雄豪杰有别于其他地域的英雄豪杰,也是山东作家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的一个区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中国文学经历了先锋文学、新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冲击波、民间化等历程 ,在这一历程中 ,英雄主义被有力地消解了 ,但正是这种消解 ,才有文学精神的愤激和呐喊 ,重塑英雄主义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4.
张承志的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英雄主义特征。他的文学作品的英雄主义具有与众不同的含义。勇于挑战的英雄主义情结,使张承志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精英文学潮流消退、文学逐渐走向市场的趋势下,本着道德理想主义精神,坚忍地捍卫着文学和心灵的那方净土;同时,在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当今社会,不随波逐流,鄙弃功利,为了心中的"念想"毅然放弃所熟知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选择了异话、异域的宗教和文化。张承志的英雄主义情结师承于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整个社会有着思想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长期以来被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经济上的共同富裕,然而它决不单单是经济上的共同富裕,而是全体社会成员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共同富裕.在新形势下,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适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社会”,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全面内涵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共同富裕在新时期的又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6.
英雄主义模式戏剧是1949-1966年中国戏剧创作的重要形态,它以战争为主要表现对象,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是这类剧本的共同基调。文章从讲述战争的角度、战争主体的历史定位、群众形象、战争中的人伦关系等方面分析了戏剧场域中的战争“史实”建构,认为英雄主义模式剧本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主要表现在战争的正义性以及中国民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自救的奋进态度等方面。但创作上存在的部分情感失真和人性单一,又使英雄主义模式戏剧在表现战争的深度方面存在一定缺憾。  相似文献   

7.
“新新合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主义在与新现实主义的争论中,呈现出理论趋同的现象,即"新新合成",导致了学界对其理论地位的质疑。为了回答新自由主义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纲领,是否实现了理论创新这两个问题,本文从学科史出发,结合研究纲领探讨"新新合成"的成因、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得失及其对国际关系理论演进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中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徒具形式而无“精神”(内涵)的情况。新教学方式的“精神”缺失既与教师自身的因素有关,也与外部环境因素有关。只有“神形”兼备的教学方式才有持久的生命力,这需要教师自身做出努力,也需要外界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时代“伟大斗争”之“斗争”一词的理解,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思想疑虑与误区,有必要加以阐明澄清。党中央之所以反复强调“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其深刻必然逻辑所在,这是继承党的百年历史革命批判精神、应对民族复兴道路面临的复杂严峻局势、维护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促进年轻干部提高风险意识与斗争能力的客观要求。正确理解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理论内涵,要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层面加以运思,进而探究其本质,即在新的历史特点下,用一种攻坚克难、拼搏奋斗的实际行动战胜我国发展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与风险挑战,并与之相应地保持一种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不惧自我革命的勇气担当。在具体实践方略上,既要坚持正确斗争方向和立场原则,也要科学把握斗争规律,善于运用斗争艺术,注重在重大斗争考验中淬炼斗争本领。  相似文献   

10.
从客体对象看,新历史小说强调历史与当下的内在联系,是写与现实联系起来的过去,而不是消逝了的历史;从主体创作来看,新历史小说服从主体内心体验,忠实予好者灵魂的召唤,强调主体对客体的理解,是以历史为背景的主体心灵的创造;在新历史小说中,主体在追求自己的文学理想时,运用了独创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1.
新写实小说对“宏大叙事”的基石英雄主义、理想主义进行了解构,它从大写的英雄转向小写的凡人,从形而上的精神、理想,转向形而下的世俗、生活,将为宏大叙事所否定、批判、与“远大的目标”“伟岸的英雄”完全无关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物放在了文本结构的中心位置上,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琐屑平庸、缺乏诗意的人生图景,表现出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审美特征。这在对宏大叙事主导下精神至上的写作立场进行反思、批判,为文学开拓更广阔的叙事空间之同时,也消解了在文本中建构精神、理想,表达形而上、超越性思考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新历史小说以实验文本的形式走上当代文坛,繁荣一时,但至今为止还是一个含混的概念,从历史题材、历史视角、历史意识三个角度入手,尝试澄清它与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小说和传统历史小说的区别以及“新”之所在,为它的存在提供理由与合法性依据,并对简单地将新历史小说与新历史主义理论对应阐释的状况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13.
论“朦胧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这世纪之交,人们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的反思愈加深入了。对80年代的“朦胧诗”冲击波的反思是百年文学反思的重要部分,近年来,这一话题又在学界产生了一定的争议。为了尽可能对“朦胧诗”作出公允的评价,本文试将其放在当代文学思潮的运动发展中,去考察新诗潮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剖析其作为人本主义英雄主义诗歌的精神实质,确认其在当代文学史中的意义和价值。在论述过程中,本文力图做到穷理与资料的充分结合,以期获得学理上的周密与历史的真相相一致,从而对“朦胧诗”做出合理的评判。  相似文献   

14.
新历史主义是一种有别于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新历史主义进行了文本—历史“转轨”,强调从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等角度,对文本实施一种综合性的解读,将被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所颠倒的传统重新颠倒过来。新历史主义从其理论来源、方式特征、思想内涵等方面均具有独特和差异之处,体现出了新历史主义多角度、多层次的“新”。首先,将新历史主义和旧历史主义、形式主义的观点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深刻理解和充分肯定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特征和合理之处的基础上,指明新历史主义是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挑战者,具有不同于以往两种观点的“新”的特征。其次,新历史主义并非是泛泛而论的一家之言,而是集合诸多流派、诸多理论的文学精髓于一体的综合性观点。再次,新历史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独有特征充分展示了其不同于其他理论的“崭新”之处。其中,新历史主义整体把握文学、多角度分析问题的特点就与形式主义注重细小环节、忽视整体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文章阐释了新历史主义的思想内涵: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  相似文献   

15.
工科学生是我国制造业的主力军,创新能力是衡量学生是否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满足中国加入"华盛顿公约"后对工科学生教育培养的要求,是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现有的工科培养模式导致人才创新动力不足,不能实现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造成资源浪费。本文在讨论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从学科交叉设置、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平台搭建三个方面培养工科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即从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农业社会向分,工合作为基础的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转型使集体的组织形式、运行原则、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变化,使得以完全否定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为特点的传统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与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产生了一些重大的不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形成“新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坚持集体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承认和保障个人利益与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苏南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进程中成功的实践形式,是科学发展观理论在苏南的生动诠释,其对"苏南模式"的新超越,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一个目标,即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发展手段上,实行"两手"并举,市场与政府协调有力;在发展动力上,弘扬"三创"精神,致力率先发展;在发展路径上,实现四大超越,推进科学发展。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苏南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初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精神与物质、公有制与其他所有制、增长与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8.
论“九叶”诗派及其代表诗人穆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40年代,国统区出现一个重要诗歌群体,即后来被称之为"九叶"诗派.该诗派成员 9人,实分为两支,穆旦、杜运夔、郑敏、袁可嘉出身于西南联大诗群,系正宗智性现代派;辛笛、杭约赫、陈敬容、唐祈、唐则湜在特定时期分别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走向现代派.他们既有超越社会现实之心,又怀介入时代斗争之志,是富于良知的知识者,以智性现代派把握世界的独特的认识角度,概括出新颖的感觉方式,传达诗情突进的艺术技巧来展现大动荡中生存体验的创作群体,而穆旦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9.
新实学是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实学优秀传统的反映中国现时代精神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构想。新实学的价值观立足于现实的人现实的历史的存在之中观察和思考全部价值现象,对价值问题做历史性研究,是一种价值的历史性思维方式;确认价值是应该与事实的统一,价值是事物的现实的历史发展的存在方式,特别是现实的人现实的历史发展的存在方式,价值的本质是事物的历史发展性质,价值的形式是事物的活动及其历史发展过程,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倡导以求真务实为乐,反对和克服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的小康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李春阳 《南都学坛》2006,26(5):65-66
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新写实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追求生活的本来面目,力求不再对生活作人为的矫饰,致力于再现生活原本色相和人的原生状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热衷于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并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他们的创作呈现出新鲜的气息,被评论界称之为“新写实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