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钟月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07-110
析取词是构词法中难以界定的边缘现象,往往是把词汇中的臆断部分作为词缀,逐渐固定使用。英语表音特征和汉语表意特征决定了英汉析取词汇形态特征各异。英语中的析取现象出现在词首和词尾,汉语则主要出现在词尾。尽管英汉社会文化基础不同,但是析取成分的产生共同遵循联想原则、经济原则和通用原则。对英汉析取词进行对比分析,可为增强语言学习的正向迁移,提升学习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类比构词的探讨、溯源,分析了社会因素、科技进步和历史事件对其产生的作用以及类比词对汉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拼缀构词兼具合成与截略两大构词特点,是当代英语最具典型意义的构词方法。研究表明,拼缀构词的认知机制可归结为不同心理空间的概念合成。Fauconnier等人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不仅能较好地解释拼缀词的意义构建过程,而且揭示出当代英语中大量类比词的产生与拼缀构词在认知机制上的统一性,具有很强的阐释力,为拼缀构词现象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英语词汇的语义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许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102-103
成对词是英语习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构词和使用都有鲜明的特点.文章从构词理据、语义理解和语法应用等几个方面对成对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刘欣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4):60-62
英语仿它词是现代英语构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义观出发 ,分析英语新词语中仿它词的意义特征 ,即词义的形象比喻性、词义的类比性、词义的转义 ,可以了解词语的准确意义和演变过程 ,进而正确运用它们。 相似文献
6.
金冶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99,(6)
当今世界,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科学技术飞跃发展,作为思维外衣的语言及词汇也在随之变化。缩合词已成为新词产生的主要方式之一,形成现代英语构同的新趋势。加强对缩合词的学习和研究,掌握其构成及发展规律,这对于我们从事外语教学和语言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论汉语字、词、词素的本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剑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43-49
汉语文的"字"虽然很特殊,但汉语文的历史发展又使词和词素概念成为必要。古汉语基本结构单位以单音形式为主,是一种字、词、词素三位一体的"字本位语言";现代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以复音形式为主,是一种字、词、词素有别的"词本位语言"。当前的字本位理论是向古汉语的回归,不适应"词本位"的现代汉语;其"字"、"字组"概念所指歧异,不符合荀子提出的"善名"标准。恰当的选择仍应是让字、词、词素之名鼎足三分,各行其道。现代语言科学理应面向当今。 相似文献
9.
温锁林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
词的离合现象是语法研究中的老大难问题。文章独辟蹊径,从与词的离析使用密切相关的准定语和准名词入手,根据句子的信息结构原则,解释了词的离合现象的成因。文章指出,话语的信息结构安排是促成句法结构重组的语用推力:话题语的指称化处置诱发了准定语结构的操作,基本不涉及词的离析;评述语受单一新信息原则制约而出现的事件化处置,迫使及物性低的双音词强行拆分以容纳事件化所需要素,是诱发词的离析并催生准定语和准名词的直接动因。文章的观点是,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汉语中并无什么离合词,词的离合只是非形态语中双音词的用法变异,是语用型语言句子信息结构进行整编与重组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10.
温锁林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
词的离合现象是语法研究中的老大难问题。文章独辟蹊径,从与词的离析使用密切相关的准定语和准名词入手,根据句子的信息结构原则,解释了词的离合现象的成因。文章指出,话语的信息结构安排是促成句法结构重组的语用推力:话题语的指称化处置诱发了准定语结构的操作,基本不涉及词的离析;评述语受单一新信息原则制约而出现的事件化处置,迫使及物性低的双音词强行拆分以容纳事件化所需要素,是诱发词的离析并催生准定语和准名词的直接动因。文章的观点是,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汉语中并无什么离合词,词的离合只是非形态语中双音词的用法变异,是语用型语言句子信息结构进行整编与重组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11.
陈欣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87-89
元末明初吴中诗人杨基的七律诗明显呈现出词化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将外部环境与内在性格综合起来加以分析。而词化的现象究竟对杨基的诗歌产生了何种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汤雪妹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它是经济性原则和认知经济性原则的客观要求。产生一词多义的原因有多种,本文在参考他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社会历史角度和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英语一词多义的演变,探讨词汇多义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陈秀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2):53-57
结合英汉对等翻译语料分析英汉语中“走”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和词化程度,发现英汉“走”类动词词化模式都为“走 方式/原因”,英语“走”类动词数量较多,包容的语义丰富,词化程度高,一些表示特殊步态的语义,英语用综合式表达,汉语没有相应的词,用分析式表达。“走”类动词的基本范畴:“walk”和“走”,使用频率都很高,汉语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4.
庞秀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03-111
联绵词并不是汉语特有的现象,无论表层还是深层,它与英语重叠词存在惊人的相似点。这些相似点是由重叠动因促成的,而重叠动因是一组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的原则和规则。表层分析比较重叠的语音、形态、语义、文字理据,深层分析比较文化、审美和认知理据。象似性分析解释了英语重叠词和汉语联绵词家族相似性的根本机制。句法上的重叠偏爱可能是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分水岭。对重叠词和联绵词的比较深化了各自的研究并揭示了人类语言的某些共性。 相似文献
15.
詹鄞鑫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5):150-156
联绵词与单音节词有音近义同的现象,如"窟隆"和"孔","葫芦"和"瓠","辗转"和"展".这是语言现象,但不能排除文字现象的可能性,即单个书写形式跟两个音节对应.上古文献中文字跟语言不对应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提示书面语以单字形式记录双音节词的可能性.除了联绵词单字形式的事实,一字的两读正好构成联绵词两个音节的奇特现象也暗示联绵词的单字记录形式,并透露出部分联绵词来源于复辅音声母的迹象.这对认识双音节词的演变以及早期汉字的性质,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陈云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11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经济性。因此,一直是词汇学与语义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传统的成分分析法和语义场理论对一词多义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将使用非范畴化理论来解释一词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17.
隐喻和转喻是词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首先简单介绍隐喻和转喻,以及它们的异同,然后以“heart”为例探讨一词多义的产生机制,分析隐喻和转喻这两种认知机制在词义延伸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贾笑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420-422
在各种不同的语言中,颜色词是指用来描述不同事物颜色的单词。当这类词语表示颜色本身或含有相同的含义时,可直译。但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颜色词在英语和汉语中会分别表示不同的象征性意义,可意译。通过对这些颜色词的引申含义的对比来介绍它们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佘烨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悲壮雄浑的无产阶级战歌—《国际歌》即将迎来公开发表和传唱120周年纪念。本文对照《国际歌》的法文原文,比较其英译词与汉译词的异同,对《国际歌》的翻译问题展开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英语宾语从句标记词是从古英语中的指示代词语法化而来的。that的语法化过程体现为功能变化、语素句法变化以及语音变化的统一体。that的语法化受到关联句发展为复合句这一趋势的推动。that的语法化机制为重新分析。that的语化理据为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心理组块效应以及信息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