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朱德同志题眉山三苏祠说:“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对苏门文苑三杰给予很高评价。但历来的文学史,对大苏评论较多,而于老苏、小苏往往一笔带过,大约是才气横溢的苏轼文名太盛,父亲和弟弟的文学成就不免为其所掩吧。近年来随着大家对宋代文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对大苏的研究已扩展到对三苏的研究,一些同志已做出了不少成绩。本文只是在这些新的成果鼓舞和启发下,应有关同志之约而临时涂写的两则短论。  相似文献   

2.
苏辙辞赋创作的主要体制形式有文赋、骚体赋和四言赋。苏辙的辞赋创作是其生活理趣的生动写照,同时也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生活情趣、审美风尚和赋学观念的一个反映。考察苏辙的赋作创作,在辞赋的形式、题材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其文赋的创作,是北宋古文家"以散言为赋"的一个典型;其骚体赋既是对屈原"发愤抒情"的精神传承,也是北宋中期经世致用思潮的反映;其四言赋,则是拟古的结果。苏辙辞赋创作的这些探索,对北宋后期苏门文人的辞赋创作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保林是有成就、有个性的散文家,也是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和创作追求的散文家。他的文体自觉表现在对散文理论和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更表现在他在创作实践中自觉地探索散文的艺术形式,守成创新,不离其宗。他以自觉的艺术实践丰富了散文范式,为散文艺术发展辟径开路,提供了更为开阔的发展空间。郭保林鄙视文坛上的低迷颓败之风,拒绝纠缠鸡毛蒜皮的小悲欢,他要创造具有史诗般品格和浪漫主义精神的散文世界,创造浓墨重彩、瑰丽凝重的散文世界。  相似文献   

4.
上篇黄春安,曾用笔名忆梅。一九三八年出生于中国福建闽北山区一穷苦人家。幼年给闽南晋江一户贫侨人家为子。四五十年代的中国,正纵跃于截然不同的新旧两个社会与时代,这给如黄春安先生这一时期出生的中国人的青少年,抹上了一层浓重而又鲜明、沉郁而又热烈、感性而又丰富的生命底色。这个生命底色是如此的不可忽略:它演绎生成象黄春安先生这个年龄段的中国人的一种最基本的生命基调、生命意识与生命景观。那是这一代人所特有的一种气质和信念,无论是走到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身穿洋装还是土装,无论吃饭是拿餐刀还是拿筷子,无论说的…  相似文献   

5.
徐治平是一位蜚声广西文坛的散文作家。他大学一年级就在《羊城晚报》发表了《在金笋丛生的地方》,敲开了散文艺术宫殿之门;二十多年过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出版了两本散文集:《在金笋丛生的地方》和《海灯法师弟子在边关》,最近又出版了散文理论专著《散文美学论》。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了他的散文理论,以特异的色彩,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瞩目和赞誉。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6,(5):112-115
苏洵自称其文"得乎吾心,成于自然",而实际上,苏洵的文章也有刻意锤炼的一面。他文章中对立要素的平衡与统一是一大特色,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苏洵之文,确具构思之功。这一特色表现在风格、修辞、结构、语言等四个方面,具体展示为犀利与委婉、雄刚与温淳、工整与变化、凝练与生动的统一。这种对立统一使苏洵散文呈现出平衡美,不同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散文而别具风貌。苏洵散文之所以具有这一艺术特色缘于苏洵所处的文道和谐的政治时代、置身的三教合一的思想环境和自身的落拓旷达的性格气质,此三者的合力造成了苏洵散文风格、修辞、结构和语言的两重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当代散文正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诗歌曾经“朦胧”过,小说也“意识流”过,影视又有第五代导演,甚至从散文中分支出去另立门户的报告文学也讲“轰动效应”。散文无法回避这种挑战,散文必须接受这种挑战,除非它以不再生存作为代价。 近十几年来涌现  相似文献   

8.
<正> 臧克家的全部创作,诗与散文始终是“双管齐下”的。在现代,自是“诗压散文”;在当代,特别是“新时期”后,却是“散文压诗”了。作为“诗人”,他受到的关注、研究较为充分;而作为“散文家”,对他的关注、研究就显得太不够了!话头自然还得从“现代”说起。从1925年到1949年,即从作者20岁到45岁这25年中,臧克家共结集、出版散文著作7部,它们依次为《津浦北线血战记》(通讯集,1938年5月)、《乱莠集》(散文集,1939年5月)、《随枣行》(散文、通讯集,1939年10月)、《我的诗生活》(回忆录,1943年1月)、《挂红》(小说集,1947年6月)、《磨不掉的影像》(散文,1947年10月)、《拥抱》(小说集,1947年12月)。除去两部“小说”集不算,也还有5部之多。臧克家的这些“现代散文”创作,在我看来独创性强,自成一格,丰富和充实了白话散文创作的实绩,具有多方面不容忽视的“文学史”意义:首先,表现在狭义的“抒情散文”自出机杼上。他擅长于“人物散文”的写作,《老哥哥》、《六机匠》、《悼》、《十六岁的游击队员》、《拾花女》、《我的先生闻一多》、《海——回忆一  相似文献   

9.
以剧作家闻名于世的陈白尘也是优秀的散文家。作为融于时代而执著现实、熟悉舞台和银幕、擅长喜剧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风姿和色彩。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散文创作生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是新时期文坛中较早触及生态美创作的作家之一。他在散文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一种审美的生态思想:在微观上,他刻意描摹自然的原生情态美,展示生态的生机与活力。贾平凹描摹自然生态美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客体化(人的自然化),即将自己移入对象之中客观描写自然,展示对象的美,很少抒情,二是客体主体化(自然的人化),即通过对客体结构形态的描摹,抒发主体的诗思哲情。在宏观上,他努力创造“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表现生态的和谐与平衡发展关系:生命和万物的同一是贾平凹“和谐”艺术世界的亮点。这种独特的和谐文化意识,主要源自作家人生过程中习染的两个方面,一是作家生活的古朴淳厚的“商州”文化濡染,二是受中国人传统宇宙意识的制导。从现实超越性上,他批判“工业文明”的生态悖论,追寻着人的生态本真:工业文明虽然给人类带来丰美的物质享受,但无限膨胀的欲望又将人类带入破坏和谐关系的悖论,使人陷入“自掘坟墓”的险境。  相似文献   

11.
<正> 象南国大地的繁花树那样,秦牧的创作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体裁的写作他都涉猎过,并且都有卓著的成就.在散文创作方面,他更以大量的名篇佳作,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开了一代文风,成为当代中国的散文大家.从1947年他出版第一本书《秦牧杂文》算起,迄今为止,共出版了21本散文集,300多万字,如果把各种选本计算在内,则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其中《花城》、《土地》等十几篇,被选为国内和香港、澳门、新加坡的大学、中学、小学语文教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范文.  相似文献   

12.
"五四"以来的散文界,高手林立、佳作如云;而奇怪的是,一位光临人世仅只二十八年的散文家梁遇春(1904-1932),却以两册薄薄的集子——《春醪集》和《泪与笑》——竟也能卓然独立其中,令人至今不忘.唐韬说过:"我喜欢遇春的文章,认为文苑里难得有象他那样的才气,象他那样的绝顶聪明,象他那样顾盼多姿的风格."梁遇春的散文,确乎象彗星一般放射着异样的光芒.他的散文,单是标题就显出与众不同:《人死观》、《醉中梦话》、《谈"流浪汉"》、《"还我头来"及其他》、《"失掉了悲哀"的悲哀》、《一个"心力克"的微笑》、《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观火》、《吻火》.而他那种意出尘外的议论和灵动飘逸的文体,更是世所罕见,人们展读它,便可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滔滔不绝、纵横自如"的气势,文句如瀑布奔流而下,使读者的感情随  相似文献   

13.
没有情感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情感在散文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情感不但属于感情的范畴,而且它是感情发展的高级层次。在散文创作中,情感的功能主要有:情感的流动决定构思的基本建构;情感的流动制约材料的优化选择;情感的流动与立意密切相关。情感的作用主要是:情感的教化作用;情感的感化作用;情感的美化作用;情感的文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茅盾的整个文学生活中,散文是他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先后结集的有:《宿莽》(一九三一年)《茅盾散文集》(一九三三年)《话匣子》(一九三四年)《速写与随笔》(一九三五年)《印象·感想·回忆》(一九四四年)《白杨礼赞》(一九四六年)《生活之一页》(一九四六年)《脱险杂记》(一九四八年)《苏联见闻录》(一九四八年)《跃进中的东北》(一九五八年)《茅盾散文速写集》(一九八○年)  相似文献   

15.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研究者往往关注他这些方面的成就与影响,而对他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尤其是其散文创作的状况极少涉及。其实,张謇曾被人视为当时文坛的八大散文家之一。他一生撰述丰富,其散文创作的主旨是爱国思想的阐发,而儒学是其抒发己意的基础。张謇的散文既立足于桐城派的既成传统,同时融合了时代的积极因素,表现出鲜明的艺术特性,其散文有明显的过渡时期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兆胜 《河北学刊》2001,21(4):25-32
林非散文创作持久的热情和动力,与作者的思想理念相关,也与他对学术文化背景、学术功能和自我价值的反省有关,还与他对散文浓郁的兴趣和研究联系在一起。大致说来,林非散文创作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后期,80年代进入开创期,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为发展成熟期,近几年又有了新的开拓和深化。但总的来说,林非散文具有道德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情怀,强调真情实感,注重文化理性反思,偏重典型细节的刻画,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林非散文个性之形成可能受到鲁迅和卢梭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知名女作家陈华淑以创作散文见长。她的散文创作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偏重于表现生活感受的叙事性散文,一类是记录游踪的记游性散文。这两类散文在海外华文文学界,常为许多作家,特别是女作家所青睐。可是在强手如林的文坛,陈女士的散文却受到广大读者的激赏与赞许。新加坡作家尤今曾在《下笔慎重的陈华淑》一文中描述了她读陈女士散文的感受:“每每读完全一篇,我便抱着期待的心情,等待着另一篇的出现。”这说明陈女士的散文以其独特的风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散文是一种长于抒写性质的文体,所录人文者,乃是作者的真性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在朱熹的散文中 ,比较富于文学意味的有三类 :一以写景为主 ,包括游记、亭台记等 ;二以记人为主 ,包括墓志、行状中的片断及记人物言行的短文等 ;三以抒情为主 ,包括序跋、书札等。他的散文写得既平正周详又简练明快 ,是宋代理学家中成就最高的。他的创作实践 ,为我们理解理学家文学提供了很好的窗口  相似文献   

19.
程旸 《江汉论坛》2020,(6):89-93
2019年的散文作品里,有对历史人物的讴歌咏叹,对家人故交的回忆,亦有对于大自然奇绝美景的赏析赞叹。还有从某个细微角度切入,详尽地介绍某块土地,某个历史遗迹之上所包含的人文历史往事的叙述性散文作品。也出现了一类个人怀旧型的散文。此外,描写普通劳动者生活中的悲欢喜乐、不屈奋进的作品也不在少数。还有一种"学术议论性"散文,分析研究小说、绘画、散文的创作技巧与手法,予人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给人物散文定义的基础上,对古今散文作家的创作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概括了这种散文的美学特征;并从题材、主题、形象刻划和篇章结构四方面,论述了真实与典型美、深邃美与哲理美、传神美与简约美、波澜美与曲折美的创造规律和艺术手法。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散文创作美学理论的建设和散文创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