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这一点目前已基本达成了共识.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翻译界纷纷制定行业翻译标准以提高翻译质量,为此在大学阶段就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有关翻译标准理论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标准意识.论述了翻译标准的意义和作用以及翻译课上具体翻译标准的讲授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翻译标准意识以便在翻译实践时有章可循,从而提高翻译水平,为未来翻译事业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2.
早期的翻译技术研究强调的是技术资料翻译研究,而今天的翻译技术研究涵盖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语料库翻译研究以及翻译工具等多个领域.翻译技术应用于翻译具有三方面优势:规范了翻译流程,体现出分层次的翻译,并将翻译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在一起.目前翻译技术工具与翻译教学的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翻译技术对于保持翻译术语、翻译文体、翻译风格的一致性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的文本类型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是机器可读的文本形式.  相似文献   

3.
国内翻译学者倾向于视鲁迅为"异化"翻译的倡导者.事实上,鲁迅的翻译活动始终没有脱离文学翻译这个领域.因而,在研究鲁迅的翻译思想时,我们应该从文学翻译的视角出发,既要探讨他在其翻译生涯中曾经采用过的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以及对待翻译和翻译批评的各种评价与主张,还要研究他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所贯穿的翻译观念、翻译原则、翻译目标和翻译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4.
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伦理行为.翻译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文化转向后,翻译伦理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成为翻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回顾国内外学者在翻译伦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同时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翻译伦理研究应该建立在描述性研究基础之上并关注具体社会场景中的翻译主体及其翻译行为.  相似文献   

5.
中国翻译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每次均对当时的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晚清翻译译作虽多,却因普遍对原文"不忠"而饱受诟病.不少论者借用西方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只看到中国翻译对于西方翻译的"共性"部分,却忽略了对中国翻译活动中"个性"因素的研究.晚清翻译之所以"不忠",有着其历史必然性,翻译传统在其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译者的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都受到翻译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纽马克翻译理论中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出发,重点针对新闻翻译中的词汇、修辞的不同特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并且对所选新闻中的一些词汇、修辞翻译进行了例证分析,并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对新闻翻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新闻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向大众传递信息,因此新闻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言文化交流.在新闻翻译中,信息接受者即译语读者是译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强调译语读者和译语语境的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它的译文,也决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因而能有效地指导新闻翻译.  相似文献   

8.
本地化翻译是传统翻译在新时代背景下及技术支持下的产物,其与传统翻译在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上并无差异,但在内涵、翻译对象、技术依赖程度和质量标准上有显著的不同.本地化翻译从其自身特质出发,在实践中需要遵循五大原则:准确性、一致性、连贯性、规范性及敏感性.以这五大原则为方向,落到实处注重细节,是做好本地化翻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传统语义学,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语义学的翻译现在解释翻译现象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启发我们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翻译过程.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指出:翻译具有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翻译的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分析译本.  相似文献   

10.
从翻译目的看异化翻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忠实翻译可采用归化翻译手法,亦可采用异化翻译手法.中国一千多年的翻译史证明归化翻译始终在中国占着上风.但社会在发展进步,译者要在全球一体化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里忠实地翻译外来知识,就必须在坚持归化翻译的同时注重异化翻译.因为异化翻译不但能正确表达原语作者的思想与写作风格,还能给译语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丰富译语的语言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周易》取象思维方式对《庄子》寓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受《周易》的影响,在散文中采用取象思维方式创作了大量寓言。这些寓言意在婉曲地表达深刻的哲理,给人们以某种启示,并具有不确定性、歧义性和跨越时空的特点。所取之“象”较《周易》更加鲜活而独具艺术魅力,其取象艺术对后世的语言和文学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寓言与寓言式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寓意的作品即为寓言,一些作家如但丁、斯宾塞、卡夫卡被视为“寓言型作家”等提法是否妥当?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首先明确判断寓言作品的标准是什么。只有那些短小轻快幽默、运用劝喻或讽刺、可以“合理地破译”的作品才可称之为寓言。而有寓意的作品虽具有寓意丰厚、并运用比喻、象征、投射等手法,创作由小见大、由具象到抽象的艺术“模型”等寓言化特征,只能说明其作品有寓言化倾向,可称为寓言式作品。这些创作寓言式作品的作家,因未创作真正意义上的寓言,并不能称为寓言型作家。  相似文献   

13.
围绕同一寓意而组织起来的若干篇寓言,即同心圆寓言。在对同心圆寓言作了界定的同时,对《庄子》同心圆寓言也进行了分析,认为《庄子》同心圆寓言可分为平列式、嵌入式和公转式三种类型。《庄子》同心圆寓言,既可以形象地表达思想,也能鞭辟入里地进行论辩,还有利于保存寓言珍品。  相似文献   

14.
冯雪峰的一生充满悲剧的意味,其中有不少值得后人总结的东西。冯雪峰以其寓言被誉为“中国现代寓言的奠基人”,他的寓言揭示了他的政治品格、战斗精神和坦荡胸怀,是他为了抗争黑暗而在特殊时代选择的特殊武器。这些寓言诅咒黑暗现实,赞美革命事业,呼唤光明未来,而其中冷静的理性思考则显示出了常人难及的思想高度,其绝笔之作更象征着冯雪峰的坦荡胸怀。  相似文献   

15.
1625年,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和中国天主教徒张赓翻译了《伊索寓言》的第一个中文选译本——《况义》。《况义》的翻译受到正处于创作高峰期的中国寓言的影响,同时,它所传入的西方寓言又为中国文人关注,促生了第一批西方风格的中国寓言作品。  相似文献   

16.
特殊的时代催生了冯雪峰特殊的讽刺寓言,历史的迫切性使他获得了深刻的原动力,社会和政治的危机使他的寓言具有了强烈的批判内涵。这些寓言敢于直面现实,每个故事都有现实生活的折光,每个形象都融汇了作者鲜明的政治思想;它们洋溢着饱满的战斗激情,有力地鞭挞社会的黑暗与丑恶,小小故事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了一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它们充分发挥了特殊的批判作用,在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从修辞学的角度看,寓言乃是比喻,有其本体和喻体,《庄子》寓言自不能外。《庄子》寓言的本体就是他的人性之道、养生之道和治国之道;《庄子》寓言的喻体可分为神话题材、社会题材和自然界题材三类;其寓言的本、喻体之间的逻辑联系方式乃是“一本多寓式”,其优越性则在于寓言主旨可以得到多角度多侧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盘古神话不是当地原始社会神话的遗存,而是汉籍中的盘古神话随北方汉族道教在南方的广泛传播而流传开来的。神话传播研究是研究少数民族神话的基础和前提。用西方进化论神话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方法值得纠正。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司马迁在《史记》中采录了大量的民间传说、故事、谣谚、寓言神话、方言土语等民间文学语言,借鉴和吸取了民间文学中特有的结构模式、叙事手段和言说方式等艺术手法,使得《史记》的文学语言在作家书面语体为主导的风格中,带有了较强的民间口头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20.
论《庄子》寓言结构艺术的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一书的思想核心是“道”。作者以多种结构方式相互交错、相互补充,使得这一主旨得到充分的展示。《庄子》独具匠心的结构艺术,不仅造就了容纳大量寓言的便利条件,而且连用寓言的格局,更加有利于对寓言主旨的多侧面多角度论述,从而使其寓言文学表现出较为完整的艺术美。这种结构艺术带来的巨大功效,对寓言文学及后世学者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