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我们将自然世界视为理性主体的表象世界时,自然语言或语言现象就作为了这种表象世界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理性存在的原因世界必然地提供着这种表象世界的先验理性基础,提供着语言现象经验的先验理性基础,即一种作为先验形式的语言原因存在;先验语言形式与语言现象的统一实质就是理性存在的统一;先验语言形式与语言现象的对立和统一因为回到理性存在过程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是在分析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起交往理性概念的。他是以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二元分立为基点,赋予交往理性以对抗工具理性的使命,通过“交往理性”这种新理性观的确立,解除了意识哲学的“先验主体”和“先验理性”的设定,摒弃了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从而取消了主体中心主义的独裁,从根本上否定了狭隘的传统的“理性”观,也为现代人逃离现代性困境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茅盾是理智型作家。人们都说《子夜》深刻,就是因为它渗透有作者深刻的理性思索;所有的人又都不能否认《子夜》存在概念化毛病,这也是因理性介入的结果。在《子夜》创作过程中,理性因素在深化艺术的同时,又给它带来损伤,这种现象很有分析、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康德的启蒙箴言出发 ,分析启蒙与理性 ,理性与理性主义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相关讨论 ,文章最后得出结论说 ,当理性被规定为某种理性主义的时候 ,启蒙就与这种特定的理性相分离了 ,就此而论 ,并非启蒙不再需要理性 ,而是理性主义将自己封闭起来从而堵塞了启蒙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高校管理中的理性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高校中理性管理面临着碰壁的现象。如何解释并解决这种理性的困惑,增进高校管理效能,是每个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者都应关注的问题。高校是学术和行政并存的二元权力结构,理性管理所强调的标准化并不适用于高校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和知识的创新;而非理性管理重视人的情感和价值因素,公共治理理论更提升了教师的自组织管理,这些为高校管理带来了新思路。只有刚柔相济、理性和非理性的结合才是解决高校管理理性困惑的手段,也是21世纪管理学发展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6.
如何培养和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已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当下,我国公民社会责任建设中存在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严重背离的现象。文章分析了这种背离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且提出寻求这两种理性的统一是我国公民社会责任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2011年的基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多个地方出现了独立参选现象,这种独立参选行为在当前的体制下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根据选举理性,这些独立参选行为可分为非理性参选、半理性参选和理性参选三种类型。在实践中,对于独立参选现象要依据这三种类型区别对待,即限制非理性参选,引导半理性参选,鼓励理性参选,在此基础上,完善选举提名制度,培育参选人理性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8.
技术理性和艺术理性论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理性思维是技术理性和艺术理性的融合,在古希腊的理性思维中已经包含了技术理性和艺术理性分裂的萌芽。近代技术理性成为人类理性思维发展的主导模式,并支配着艺术理性的内容。未来人类理性思维的发展,必然会超越这种模式,构成以艺术理性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唐昊 《市民》2006,(2):5-5
很多人说,广州是一个市民社会成熟度比较高的城市。在我看来,这种成熟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一种理性——既是市民的理性,同时也是政府的理性。  相似文献   

10.
以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创新理论为分析视角,围绕创新的内涵,就创新的价值反思、创新价值的理性追求两个维度分析了创新形成的基本特征。指出创新有正值、负值和零值之分,而实现创新正价值的前提是在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实现理性超越。强调这种实现理性超越是创新形成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1.
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是落实政府及公共文化部门责任并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行之有效工具,也是构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但现存公共文化服务评估体系却普遍存在工具理性张扬与价值理性迷失的问题,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是建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契合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估体系,以更好促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2.
理性批判与人的启蒙--重读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的理性危机呼唤着对理性批判的理性态度。在康德所展开的理性批判中,人的问题是核心问题。通过理性的批判而实现对人的启蒙,正是康德哲学的中心命意。在理性批判中所敞开的人的主体性和有限性的价值理念,是康德哲学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思想遗产。理性地对待理性自身,在直面人的有限性的前提下确认人的主体性,领悟人的存在的意义,敞开真实的人本身,应当成为当代理性的自觉意识。在人仍然成为"问题"的当代,人的存在仍然需要理性的启蒙。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由于工具理性的全面统治和价值理性的消褪,给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世界的“祛魅”,现代人所处的道德困境是意义感的丧失。解决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只能是实现责任伦理的自觉。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和完善的过程中,责任伦理的自觉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把科学技术纳入到交往合理化的框架中来建构技术批判理论。他把社会看做系统和生活世界的双层结构模式,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表征的是目的行动合理性和片面的社会合理化,技术自身的控制性会导致整个现代社会的生活世界殖民化。对于技术问题的解决,必须在技术进步和社会生活实践之间建立一种辩证互动的民主对话机制,也就是通过政治的对话和公众舆论在技术与民主之间进行合理地讨论和对话。一方面,启发社会的政治人物纠正仅仅满足集团利益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合理的控制和发展科学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消解当今社会的技术统治现象。  相似文献   

15.
归纳推理的或然性、逻辑性、有效性与合理性的问题是归纳推理中比较重要而又容易混淆的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角度 ,在阐述归纳的或然性、逻辑性、有效性问题的基础上 ,探讨归纳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面对复杂的现代性问题,哈贝马斯并未因现代性使科学、道德、艺术与生活世界相分离并按照各自逻辑发展的特点而全盘否定现代性。他认为,工具理性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生活世界的再生产功能产生了破坏,科学的发展虽然在控制自然方面能力有所提高,但影响并破坏了以语言交往为主要功能的社会整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确立交往理性的权威地位,将工具理性容纳在交往理性当中,克服启蒙理性所产生的生活世界问题,启蒙谋划仍是项未完成的工作。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现代性救赎,实际上是对启蒙思想所强调的“理性”的重新理解,是种由“工具理性”向“交往理性”的哲学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基于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理论,对我国理论界和决策界共同关注的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理性人出于个人理性的选择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从而导致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相悖。摆脱不了集体行动的困境,解释了农民合作组织为什么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也解释了发展较快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往往有"能人"带头,并进一步指明了促使集体利益的实现是对合作原则修订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随着学界对人的主体性、价值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现代人类生存困境的关注,合理性特别是实践合理性问题凸显出来。人的本质、需要和实践三者具有内在一致性;需要的合理性是实践合理性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需要和实践的合理化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状态的题中之意,也是摆脱现代人类生存困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实践合理性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合理性的实质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实践活动的价值和意义的反思、评价和规范。实践合理性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所合乎的“理性”本身的合理性的追问、反思和评价。实践合理性研究的目的是如何实现实践的合理化,即实践合理化的条件、原则和途径问题。实践合理性追求的现实意义是为当今人类走出生存危机、摆脱发展困境寻找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卢德友 《南都学坛》2011,31(1):119-122
在价值评价过程中,合理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评价主体的主观性与相对性始终制约着价值评价的合理性。为突破当前存在的理论困境,需要从事物合乎自身之理、主体的合理需要及两者关系的历史统一的角度出发,对合理性进行再分析,进而探寻价值评价合理性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