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三青团是蒋介石于抗战爆发后成立的青年政治组织,蒋介石创立三青团的动机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对于中共实现“和平统一”,以组织手段消弭国民 党内的派系之争,建立嫡系“法统”政治力量,运用三青团“统一”和“领导”青年运动等。其成立的根本动机在于实现政治资源的高度统一与集中,从而加强蒋介石的自身统治 ,通过组织形态的建设和意识形态的控制,实现“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最终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后,上海三青团为扩展组织,将发展对象转向职业青年。为争取青年工人的信任,三青团采取多种方式为工人发声,包括介入劳劳纠纷。但三青团此举目的并非维护工友权益,而是借此掌握工人、控制工会。但三青团对劳劳纠纷的参与引发上海总工会的不满。1947年,双方围绕信和纱厂工会纠纷,展开争夺信和工会及工人的博弈。三青团、总工会、上海市政府等方面在其中的参与,体现了上海支团战后的发展路径及三青团在地方政治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关于“党团矛盾”、“党团合并”的历史考察(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三青团与国民党的矛盾的原因 ,一是党团关系定位歧义 ,二是三青团性质未曾明确定位。中前期党团矛盾表现为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如人事安排 ,团员年龄及日常工作等方面。蒋介石曾力图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二曲的思想研究一直是一个不太被学术界重视的领域。一直以来,学术界不仅以“陆王”心学说,“程朱”理学说,兼采“程朱”、“陆王”说和“王学”、“庄”学说等多个不同的视角对二曲思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阐析,同时在二曲学的学术宗旨上也观点不一。此外,学术界认为二曲思想的内涵和特色主要表现在“悔过自新”说、“明体适用”说以及教育哲学思想等方面,由此而孕育的二曲思想以启蒙和经世致用指向昭示出鲜明的的时代特色。在此基础上,学术界一致认为二曲思想不仅与关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与实学以及西方文化(天主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二曲思想对我们的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文化观研究初始于1993-1994年《邓小平文集》(1-3卷)的全部出齐,发展于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深入于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新概括。在这三个过程中,学术界对邓小平的文化概念、文化范式、文化观的内容与特点,尤其是江泽民对邓小平文化观的继承发展的比较分析等诸方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乏新且深刻的见解,但也有不少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沃尔夫(1900-1938)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在美国文坛的著名小说家。他以“百科全书式”的人生探索和掺和着迷惘与追求、痛苦与激愤的复杂情感世界,显示出超越南方地域文化特征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形成了自己别具特色的创作风格。文章从译介出版、总体研究、文本研究三个方面全面回顾中国学术界的沃尔夫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无论在成果数量还是研究力度上,沃尔夫研究在国内英美文学研究中都是刚刚起步。我们已经翻译出版了沃尔夫的主要作品,我们还未从文化、宗教、语言、创作技巧等多个方面对沃尔夫的思想和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与国外沃尔夫研究相比,我们还有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口述”与“书写”近年来引起学术界热烈的讨论,除了“后殖民主义”大背景以及学术反思等原因外。对“口述传统”与“书写文化”的发生学意义、叙述形式的方法论认识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许多学科,包括政治学、文学、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等都参与了讨论。本文试图从二者的发生形态、书写的“话语”权力以及多元历史下的多元叙述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有关文学经典与文学史的话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争论非常激烈 ,这也是当前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中外文学发展史和当代文学理论的角度来思考以上诸种观念及其关系 ,把经典、理论与文学史写作这三者联系起来并从历史和逻辑的层面来加以思考。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论题 :“经典”的释义、“经典”的形成、西方学术界对文学“经典”的重新审视、中国文学里的“经典”问题、文学史写作观念的更新。随着各种各样新理论的不断出现 ,传统的文学经典将会重新命名 ,文学史写作也将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自2004年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武汉理工大学召开至今,学术界在科技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从科技文化的内涵、科技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强国战略、科技文化的当代反思、科技文化的生境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择要论述,在此基础上,对科技文化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提出一年多来,国内学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对“四个全面”的内涵与特点、形成过程、内在逻辑关系、方法论基础、理论定位和战略意义等方面展开研讨。然而,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当前学术界需要明确“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关系,重点研究“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发展战略调整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佟晶心是最早使用“话剧”这个词的人,他在《剧学月刊》、《歌谣》等当时知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戏曲及民俗研究论文数十篇,他的专著《新旧戏曲之研究》被誉为“革命式的书”,学术观点曾得到卢前、赵景深、台静农、吴晓铃、叶德均、顾颉刚、罗常培、谭正壁等著名学人及名伶程砚秋等人的关注。佟氏还是一名高产的剧作家,在话剧及传统戏曲方面均有作品问世。令人遗憾的是,佟晶心和杜颖陶、邵茗生等人一样,均是20世纪上半叶古代戏曲研究史上不容忽视却久被忽略的“失踪者”。这种学术史地位与研究史现状之间的悖论,再次说明目前的学术研究史版图还远远称不上丰富和完整。  相似文献   

12.
以哈佛学派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十分强调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效果的决定作用,提出了著名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以恢复和维护有效竞争市场秩序。与之相反,效率主义认为市场绩效或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结构,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围绕这两种观点,学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近年来的理论界最新争论,主要围绕结构优先,还是行为优先问题,越来越把研究的视角深入到经济的"细枝末节",从企业决策、个体行为等角度探究现实中的问题。在政策取向上,强调了政府、市场、企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世纪团员青年的特点、热点和难点,增强基层团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丰富团的活动内容,增强团的教育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促进基层团活动的全面展开,焕发基层团支部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整体活跃。我校团委组织开展了“我的团日,我做主”自主团日活动,通过此项活动提高改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4.
"华夷之辨"的思想是《春秋》大义之一。所谓华夷之辨,是要辨明诸夏(华夏)与夷狄之间的不同。华夷之辨是道德之辨和文化之辨,而不是种族之辨和民族之辨,华夷之辨无种族主义色彩,华夷之辨也无民族主义色彩。孙中山之民族主义完全是来源于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民族国家思想和理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彻底背叛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华夷之辨"的思想,孙中山之民族主义异于"华夷之辨"。凡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之论者皆失之。  相似文献   

15.
自清人赵翼《廿二史劄记》提出“金元俱有汉人南人之名”以来,学界虽对此概念多有使用,但却未从不同历史语境下对“汉人”“南人”的多重内涵进行更深入的解读。检点史料,赵氏所言金代“汉人”“南人”说具有一定的历史时空局限性,未能反映这一概念的整体面貌。金初“汉人”概念由辽朝沿袭而来,特指由辽入金的汉族群体,至金中叶以后,“汉人”逐渐成为金朝境内汉族群体的统称。“南人”起初是与“汉人”相对举的概念,指代由宋入金的汉族群体。但在一定时期内又特指黄河(旧河)以南原伪楚、伪齐统治区。而在一些与宋朝相关的特殊情境下,金人也常以“南人”指代南宋政权(南宋人)。金代“汉人”“南人”概念之所以被提出和使用,与其所处的多重历史语境有关,主要包括“辽宋之别”与“重北轻南”的统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共青团干部素质的高低对于共青团组织能否顺利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共青团干部教育培训发展历史,总结了共青团干部教育培训的经验做法,并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共青团干部教育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了实现“中国梦”“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价值追问、力量源泉和责任担当。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价值主体地位、权利主体地位。当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面临官僚主义扩张、工具理性主义膨胀、社会分化加剧和公共理性欠缺等现实困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应该围绕人民主体观强化公权力与人民的新型关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围绕人民当家作主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新公民;围绕巩固“人民主体的核心”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代国内学界对勇敢美德的研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对我国传统勇敢美德的研究、对古希腊勇敢美德的研究、中西比较视域中的勇德研究以及对道德勇气的研究。当前国内学界对勇敢美德的研究虽然有着一定的理论深度与广度,但多停留在表面,对勇敢美德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如何把握中国当代慈善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是当前慈善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从1993—2019年中国知网收录的慈善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可以总结出我国慈善事业和慈善研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2007年),研究重点在于慈善事业的恢复和发展问题;第二阶段(2008—2015年),研究议题扩展到组织公信力与制度建设等焦点问题上;而在现阶段(2016年以来),慈善研究侧重于慈善法、互联网公益和社会治理等新的议题。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不断演化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影响,也展示了慈善事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下一阶段慈善研究的焦点在于个人捐助行为和网络慈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