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扩大积极失业我国失业问题,可以说是集中反映了人口与发展的矛盾。我国现代社会生产力内部矛盾主要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的矛盾,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突出表现为过剩的人口或过多的人口与相对稀缺的自然资源的矛盾,尤其是人均耕地或我国农民的人均耕地比世界人均水平低得多,我国人均耕地的占有量只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这就造成了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的闲置与向外流动的趋势。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人口有4.4亿,其中75%从事第一产业、12.4%从事第二产业、12.6%从事第三产业。但…  相似文献   

2.
宅基地建房限制流转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权法立法过程中对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能否自由转让的问题存在重大争议.物权法最终并未对该问题做出直接规定,而现行最新规定仍然不允许自由转让.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学者对该问题的不同观点和理由;由于认为这些观点和理由缺乏系统性和较强的说服力,本文试用法律经济学分析政府监管制度的理论框架,从克服市场失灵问题、实现分配目标、出于父母式关爱主义和服务于利益集团私利四个方面的可能理由来系统地分析和解释我国现有的农村宅基地建房的限制流转制度.本文认为,现阶段的宅基地建房限制流转制度不利于保护公共利益,也不利于实现政府分配目标--保护农民利益,而放开该限制则将有利于农民利益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职青云 《社科纵横》2007,22(8):48-49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被征用的土地将越来越多,而我国目前征地制度存在很多问题:法律规定不完备,征地规模过大,侵害失地农民权益等等。改革征地制度、保护耕地、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已经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5,(4):70-71
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确权关系到农村集体利益和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实现,在确权过程中,要本着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原则,以农民利益保护为出发点,按照实体法律规范的规定和程序法的基本要求严格进行,将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使用权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主体身上,使其能够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利益保护的有效依据,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李晓东 《学术交流》2004,(11):107-109
近年全国许多地方搞"开发区"、"大学城"、"高尔夫",大量圈占土地。自1997年至今的7年间,全国耕地减少1亿亩,4000万农民失地失业。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和体制不利于耕地保护和严肃执法;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清,农民无力保护自己的土地权益;地方政府越权批地,打着"公共利益"旗号过多过滥征地等。据此,亟待完善和落实土地治本之策:强化农民土地使用权,使之作为一项独立产权交给农民;规范和限制政府权力,依法全面退出土地市场;严格限定"公共利益"项目,缩小征地范围,切实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6.
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外出务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原来僵化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已被打破,农村人口外出务工逐渐成为最具影响的社会经济现象。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的松动,为了增加收入,人均耕地面积相对减少,寻求生活方式的改变。制度的松动和耕地减少为农民外出提供了政策支持及形成了客观原因,而农民自身观念的改变则促成了农民外出的行动,二者紧密联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土地征收和征购法律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耕地不减少以确保粮食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是我国立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当前不少地方仍存在着非法批地和违法占地问题,而一些经营性用地搭公共利益便车也在加速造成耕地的不当减少。理论论证与立法实践都清楚地证明:把对非法征收土地的控制只寄希望于对公共利益的明确界定上,这一良好愿望短期很难实现。因此,在完善我国现有征地法律制度的同时,应建立非公利益用地征购制度,这样既能解决商业用地的现实需要,又可以尽可能地控制耕地的不当减少。  相似文献   

8.
1.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经营使用权转移到了农户,使农民开始形成利益一激励机制,提高了劳动效益和土地生产率。但是,土地的家庭承包逐渐地暴露出在耕地管理和使用上的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政府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户本身对土地的管理不力,耕地被随意占用,弃耕撂荒,地貌被破坏,土地肥力下降,水利设施老化等现象不断发生;二是按人口分包土地,造成分割零碎,土地经营规模过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居民点用地需求与整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农村居民点用地在数量、结构及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也出现了农用地日趋减少的现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党和国家确定了未来15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并提出紧紧围绕耕地保护目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行农村土地整治.当前面临着这样一个历史发展机遇,对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存在着的废弃地、闲置地、多占地、占好地等土地资源浪费现象,对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等粗放土地利用方式,对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进行改造、调整及整治,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0.
《青岛画报》2011,(1):5
一场"农民上楼"运动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指出,和平时期大规模村庄撤并运动"古今中外,史无前例"。但一些地方拆村并居的目标是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用增加的耕地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调  相似文献   

11.
秦天枝 《社科纵横》2009,24(5):51-53,65
土地问题是关系到一国、一省、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河南省作为目前我国人口大省,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占用大量耕地。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又承担着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重任。人口、土地、农民的利益、经济的发展,相互交织而出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从现行国家土地政策、河南省目前土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入手,探讨有效加强土地管理的一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统筹"从何入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兰芳 《社会》2004,(2):38-40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城市和农村实行不同的经济社会政策。在农村采取粮食统购统销等办法,从农民那里提取了大量的“剪刀差”,使资源配置向城市、工业倾斜;同时以户籍制度为界限,对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实施不同的社会福利政策,逐步形成了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但这种城乡格局的局限性日益显现:不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这一数字不到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的三分之一;而且农民的人均税负水平远高于城镇居民,却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受现行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劳动力还难以实现自由流动,进城务工的农民受到歧视性政策的束缚,在就业、社保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支持;与此同时,目前的财政、金融、教育体制,也不利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核心内容.但是,近些年来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普遍滥用土地资源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城市占地规模过大、滥设开发区、违法批地用地等.造成中国土地滥用的根本原因是土地产权不清晰:一是国有土地所有者虚位造成各级政府都有权行使所有者权力;二是政府使用土地的收益大于成本造成使用土地资源的机会主义倾向严重;三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清晰使农民无力保护耕地.因此,明晰土地产权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必须重塑国有土地所有者主体,使土地所有权与行政管理权分开,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明晰农地的产权主体,真正赋予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利.只有对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实行变革,才能防止各级政府滥用土地,才能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作者认为“农民”与“农村人。”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农民”仅指在农村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它指的是一种职业,与“工人’等表示职业的概念相对应。而“农村人口”的概念则要宽泛得多,它表示的是一种“地域意义”。我们不能将这两个概念相混淆。因此我国现阶段不存在9亿农民,“38亿是我国农民数量的最高峰值”。如果说农民仅仅指一种职业,那么就会产生这些疑问:第一,一批以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而现在已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是不是农民?第二,大量的在大中城市打工、而户口仍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是不…  相似文献   

15.
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和中央政府对农用地的严格管控,使得征收农村建设用地成为地方政府获得增量土地的主要方式.现有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赋予地方政府垄断征收权和城市一级市场的垄断供给权,被征地农户因此只能获得较少的补偿,而城市土地使用者则要支付更高的土地出让价格.现有的制度安排降低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也减缓了农村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速度,更不利于推进中国城镇化建设.政府只要做好土地用途规划、 加强使用过程监管、 维护好土地市场良好秩序,农村建设用地自由流转后不仅不会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后果,而且能够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增加包括农民在内的全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四化建设中,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国近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耕地不足,农业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是制约我国成为繁荣富强国家的根本因素,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问题,是我国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关键。要使农村和农民富裕起来,只有把现代科学技术应  相似文献   

17.
吴九占 《学术交流》2003,(11):78-80
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就必须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各级政府应当把城镇化列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较大范围内实施保持土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置换政策,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和特色经济,实行有利于人口向小城镇集中的户籍管理制度,鼓励农民在小城镇建房和购房,实施有利于农民向小城镇转移的承包地管理政策,建立乡镇一级财政体制,建立完善的小城镇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民收入应当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农民增收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于农村 ,造成农业边际产出低下 ,而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有很强的盲目性 ,我们应积极探索多种转移途径 ,实现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国富 《社科纵横》2005,20(4):197-198
甘肃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整体素质不高,农村隐性失业严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城市、其它行业、其它地区转移。但目前还存在着大量制约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因素,需要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引导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20.
矿业用地国有化的价值悖论与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科纵横》2015,(3):56-62
本文立足于矿业用地国有化过程中价值悖论的梳理和分析,揭示了目前我国矿业权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及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文章认为,矿业用地的国有化制度设计源自国家所有权的神化以及优先发展工矿业的传统思维,它对于矿业权的实现和原土地权利人的权益都造成了显著的损害。文章提出矿业用地非国有化路径的改革建议,力图为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最大限度实现矿业用地的复垦和利用提供更为合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