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启正 《学术界》2022,(10):203-209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面临深刻的时代变革。在百年变局背景下,美国冷战思维却呈现出回潮态势,表现在极化意识形态差异、打造排他性集团阵营、鼓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三个方面,加剧了世界的分裂与对抗,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美国冷战思维的回潮源于其在世界“东升西降”变局下的霸权护持焦虑、国际秩序分化裂解态势下的领导力重塑需求以及国内政治极化撕裂背景下的外部矛盾转嫁倾向,维护霸权领导地位是其核心成因。面对当前冷战思维回潮下美国对华遏制围堵的加剧,中国可从保持战略定力,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应对风险能力;促进合作共赢,主动管控中美分歧;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四个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
欧元启动以来,期间表现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欧元将以何种姿态走向21世纪并对欧洲和世界经济.对国际货币金融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已是全球关注的世纪之问。欧洲人不相信美元1挑战美元冷战结束后,基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低迷不振和西欧经济调整的相对缓慢,美国经济结构明显高出一筹,配合新的技术增长动力,以美元垄断的国际金融地位为保障,美国几乎重建了类似于战后初期的经济霸权:其信息产业与金融服务业结合,造成产业结构跃升,形成其在国际经济中属于统治性质的经济技术基础;通过冷战获得的政治强势,可以以领导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3.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其在政治制度上的独特安排,使得民族问题成为清末立宪必须面对的一个政治难题。满洲贵族作为清王朝的统治者,是整个立宪运动的领导者和决策者,立宪本身又触及他们自身的特权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清末立宪本身;清末立宪中的平满汉畛域,不仅仅是一个族群平等问题,而且关涉整个宪政改革的内在悖论;清末边疆地区的宪政改革,也是对原有多民族政治秩序的一种重新整理。  相似文献   

4.
当代国际政治秩序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过渡,信息化对当代国际政治秩序的建构具有多重影响。信息化进程的不平衡发展塑造了单极格局,失衡的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又凸显了全球国际政治秩序构筑的单极主导性,并使地区政治秩序的重构也受到单极辐射的制约。单极主导型国际政治秩序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信息化时代高科技知识的霸权效应和秩序效应显露。然而,信息化与全球化发展产生的全球政治秩序萌芽、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和多元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存在,也在成为单极主导型国际政治秩序的掣肘力量,当代国际政治秩序在单极性、多元性、民主性的矛盾、妥协、斗争与平衡中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5.
国际关系主流理论范式均就“霸权”现象做出过解释。以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为代表的世界体系理论也就这一现象进行了考察,形成了其独特的霸权观。然而.笔者通过对美国霸权特点的分析后可以看出.世界体系理论霸权观对美国霸权走势的预测与国际政治的现实存在明显悖反。笔者认为,沃勒斯坦在研究方法上过分拘泥于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分析.并把从中引申出的法则普遍化:完全忽视了其它因素的影响,而片面地夸大了经济的决定作用是导致悖反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全球海洋支点"构想是印尼佐科总统就治国理政而提出的一个总体规划,战略意涵是以建设海洋强国为核心目标,利用印尼的独特地缘战略地位,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安全,开展海洋外交,重塑地区海洋秩序,全面提升印尼的中等强国影响力。受不确定性因素限制,新构想实施过程中将面临建设资金短缺、海洋安全能力不足以及海洋认同薄弱的挑战。"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具有地缘政治的高敏感性,引发了区内外大国的高度关注和回应,对东亚海权博弈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应该重视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的战略对接,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国际关系主流理论范式均就"霸权"现象做出过解释.以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为代表的世界体系理论也就这一现象进行了考察,形成了其独特的霸权观.然而.笔者通过对美国霸权特点的分析后可以看出,世界体系理论霸权观对美国霸权走势的预测与国际政治的现实存在明显悖反.笔者认为,沃勒斯坦在研究方法上过分拘泥于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分析,并把从中引申出的法则普遍化;完全忽视了其它因素的影响,而片面地夸大了经济的决定作用是导致悖反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领导是组织管理活动中最重要、最主要的一部分 ,领导行为的质量和效能 ,关乎整个管理活动的绩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领导是影响各种管理活动成功与否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分析领导角色和领导人格 ,对于我们深刻把握领导的本质 ,扮好领导角色具有重要意义。一、领导角色的内涵  领导角色是领导者在一定社会群体中所处的优势地位以及由此地位规定的行为模式。领导角色的这一内涵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 ,领导角色是领导者在群体中所处的优势地位的表现。一般来说 ,领导者在组织集体中处于优势 (主导 )地位。这种优势地位集中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王婧 《理论界》2010,(4):202-203
霸权稳定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很有影响的流派之一。罗伯特·吉尔平在《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一书中首次把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结合起来,运用现实主义的方法,从单个国家行为体出发来分析国际政治的变革问题。他强调经济效率和政治、军事力量是霸权的两个核心维度,由于报酬递减规律霸权国会不可避免地衰落,引发国际体系的不平衡。他认为,霸权体系是最稳定的体系。本文拟先对霸权稳定论进行理论梳理,进而分析吉尔平的霸权建立和转移理论,最后对霸权论中的国家实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期,和平与动荡交织并存,国际社会正经历罕见的多重风险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近年来,美国日益强调中美关系中的竞争性,对华战略竞争趋势逐步增强。其根本动因在于中国的崛起和近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实践引起了美国霸权焦虑。随着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需要追求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正当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这与美国尽力维护自身霸权地位以实行强权政治的目的产生矛盾。霸权焦虑导致美国对华战略判断发生改变,转而采取战略竞争政策。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战略竞争在拜登时期得到全面加强,通过联盟战略聚焦于经贸、科技创新、军事与安全、全球治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既是反美主义的极端表现,也是反美主义掀起新高的标志。五年多来,全球反美主义呈现新的特质,并对美安全形势和国际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反美主义根源在于美借超强实力在全球推行霸权战略,布什政府的单边外交政策加剧了反美浪潮。当前,反美主义已成为销蚀美软硬实力的“无底洞”,但短期内仍难以憾动美一超独霸地位。  相似文献   

12.
美帝国主义的统治史和衰落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美帝国主义在全球的霸权统治正受到挑战,但他仍然借助其军事、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试图统摄全球,建立起新的国际秩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殖民列强剥削、掠夺着亚非拉地区,但他们内部又因分赃不均而时常爆发冲突.在美国垄断统治的重压下,国际资本主义规则和美元被赋予了绝对权力,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并加剧了美国的全球垄断.基于此,一些人提出了跨国资产阶级理论,但其实质与"超帝国主义"理论如出一辙,是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工人运动、社会革命和民族解放战争对帝国主义的全球统治造成了威胁,亚非地区人民的反封建反殖民斗争冲击着帝国主义特权.多极化世界的加速崛起以及围绕新兴经济的国际合作的加强,必然会瓦解美帝国主义对世界经济的垄断,从而使其霸权统治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3.
新干涉主义:21世纪初国际秩序的主要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干涉主义是全球化形势下霸权主义新的表现形式 ,是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战略威慑、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征服和控制的政策工具 ,是打着“人权”旗号、披着“道义”外衣的强权政治 ,目标是建立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新干涉主义建立在美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霸权的基础之上 ,不接受国际关系准则的约束、国际秩序的制约和其他国际力量的制衡 ,是 2 1世纪初世界和平与国际秩序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14.
国强必霸,这是西方500年来始终不变的历史旋律。然而,国强必霸并非普世的历史逻辑,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人类将开辟一条强而不霸的现代化之路。习武不是为了打人,强大不是为了称霸。"强而不霸"的选择与承诺,不是中国崛起的权宜之计,不是消解"中国威胁论"的策略考量,更不是泱泱大国的草率表态,而是基于当代中国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以及现实逻辑得出的必然结论。今天,世界仍然处在霸权的阴霾之中,但霸权终结的曙光已经展露在新的地平线上。中国的崛起是终结霸权秩序的重要筹码,是重建世界秩序的中坚力量。21世纪,美欧主导的国际旧秩序必将终结,多极化将是世界秩序重建的基本方向,人类将有希望迎来一个没有霸权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全球知识霸权与国际发展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代 ,思想、研究和对策在世界范围的高度一致 ,连同社会批判、异见和另类思想的非法化 ,构成了全球化和当前国际体系的特征。这种高度一致是全球地缘变化、冷战结束以及那种打败了对手的模式取得支配地位的结果。全球知识霸权产生了种种恶果 ,值得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特别关注。它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目标和志气 ,解除了其思想武装 ,取消了其各种权利 ;也损害了联合国的权限和地位。本文在国际发展合作的背景下讨论全球知识霸权 ,阐明它是如何以不同方式获取养分的。本文认为 ,在一国政治特别是在非民主社会中尽人皆知的那种运作机制 ,现在由新的技术 ,凭借那些权势集团对全球的支配而得到扩张 ,这一事业因缺少有组织、有分量的反对派而进展顺利。本文认为 ,需要深入研究和从政策角度讨论这一全球现象 ,该现象在学术界、决策圈和公众舆论中几乎未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6.
作为领导者阶层所持有的政治文化观念,领导文化处于一国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不仅具有对领导者阶层的规范和引导的功能,而且具有对整个社会的整合和促进的作用.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彰显人文精神的现代意蕴,升华传统领导文化为符合现代理性精神和民主追求的新型领导文化,使之更契合于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的时代特征,不仅是适应科学发展需求在文化观念层面上的价值规范转型,更是领导主体提升和证明具有先进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葛兰西的霸权概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兰西的霸权概念是一个具有总体性意蕴的概念,它不仅指伦理———道德意义上的文化领导权,而且指经济与政治意义上的霸权。作为下层阶级,要获得霸权,除了一种经济与政治上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获得文化领导权,这需要将大众的共通感提升到一种自觉的理性,在这个过程中,受政党领导的知识分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说叙事的公共性与政治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的政治芙学属性,深刻体现于其公共性.小说叙事作为理解生活的形式,首先表现为建立意识形态的"想象的共同体".小说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安排,与公共生活中的政治冲突具有深层关系.小说叙事的秩序,特别是人物的角色安排与行动逻辑,体现了政治秩序与情感秩序的统一.小说叙事的视点,体现了公共生活之中"看"的权力,显示了政治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公法秩序在现时代所遭遇的危机使得必要从大空间秩序的视角去重新思考国际公法秩序的基础和本质问题。施米特基于大空间的视野对欧洲国际公法秩序的讨论构成了国际公法演化历史的独特解释范式。基于施米特的大空间的视角,可以辨识出国际公法秩序发展的三个阶段:欧洲阶段、实证阶段和全球阶段。在这三个发展阶段中,空间概念也表征为政治的、规范的和思维的。基于此,政治地理学从物理空间的范畴走向了想象空间的范畴。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际公法秩序的历史发展表现为从欧洲国际公法秩序向全球国际公法秩序的典范转移,其表现形式是人权法的强行法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领导地位,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根本性质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自身优点及其执政地位决定的;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复杂性和现实国情决定的,西方资本主义多党制不符合中国国情.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同各个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