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肥人余阙是元朝第一忠臣,为记元末合肥修建城墙撰写了《合肥修城记》。该文详细记录了元末合肥城墙的修建情况,描绘了宋元时期合肥良好的民风民俗,颂扬元末合肥地方官员懿德,道出他本人是合肥人及元代城墙修建政策的改变,是一篇颇有价值的合肥地方历史文献。通过分析该文所含有的有关合肥的信息来揭示元末合肥社会实态,并用其他史料加以佐证,全面论述了该文作为合肥历史文献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泛长三角视野谋划合肥滨湖新区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长三角的形成具有客观必然性.合肥从地理位置上说,处于长江流域,城区向巢湖方向发展,建设现代化滨湖城市符合建设泛长三角经济区的潮流.把合肥滨湖新区建设成泛长三角的现代服务业中心,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在合肥滨湖新区建设中需要突出金融集中区、旅游休闲胜地、循环经济示范区等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3.
发展合肥都市圈是推动合肥经济圈不断壮大、提升安徽国际国内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关键路径。都市圈的良性成长离不开核心城市和内部市县的协同发展。文章在对合肥都市圈各市县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揭示圈内各市县经济发展特征和存在不足,提出促进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重点阐述合肥中心城区与周边市县的联动发展、圈内各市县的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并提出交通完善、产业协同、生态保护、土地集约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安徽撤销了地级巢湖市,扩大了合肥辖区范围,势必会进一步推动核心城市合肥的聚势发展,合肥经济圈也必然会形成三个新的发展趋向。一是体现在合肥经济圈与南京、武汉经济圈的关系上,合宁汉战略竞争与合作关系将会发生重要变化;二是体现在圈域空间特征上,合肥经济圈必然东扩,将会加快推进江淮城市群的崛起;三是体现在经济圈发展的广度与深度上,由于中心城市功能的增强,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程度将会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5.
南宋词人姜夔,青年时期为谋求出路,往来江淮十余年,五次寓居合肥.赤阑桥,是姜夔与合肥结下不解之缘的一个重要地名.宋光宗绍熙初年姜夔第三次寓居合肥时填写了四首词作,在<淡黄柳>词序中,姜夔提到他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五年后,姜夔在七绝组诗<送范仲讷往合肥>(其二)中写道:"我家曾住赤阑桥".由此对姜夔寓居赤阑桥,邂逅合肥女子,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结为知音的缘由,作粗略地考证.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国内外创意城市的空间特点,指出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空间形象是带动创意城市发展的基石与载体,并提出营造创意城市空间形象的战略理念,包括城市的定位、布局的整合、风格的营造等,然后以这些空间导向为根基,分析合肥城市的特色与不足,研究和探讨建立合肥创意城市空间形象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测算可以明确城市的主要联系方向,有利于城市和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发展。借助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合肥经济圈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状况进行测度,定量分析2006年至2010年间其经济联系隶属度,总结合肥经济圈经济联系存在以合肥为中心距离衰减的规律。综合分析合肥经济圈空间特征、发展阶段、发展模式,从城镇空间结构、产业分工协作、交通网络体系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移趋势与合肥招商引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趋势明显,这是合肥目前进行招商引资工作的背景.通过分析产业转移的形势和新特点,以合肥市的招商引资为个案,并引入大量较新的招商引资实证案例,对合肥招商引资的对策提出了多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在人与自然矛盾最突出的区域建设人地和谐的社会自然复合体的生态区,为此,提出了生态管护区、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三种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城市建设区域;并针对合肥区域的生态特点,为生态合肥建设划分出五个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中国掀起了市政改革的热潮,产生了众多近代化的大城市。民国二十一年(1932),梅县城区效仿各大城市市政改革的经验,进行市政改建。梅县城区主要采取了拆城墙、建马路、建街市三大措施对城区进行改造,对梅县城区发展影响较大。拆城墙打破了城墙对城内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限制,建马路促进了城内外的客货流通,建筑街市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市政改革改造了城内的基础设施,使梅县交通枢纽的地位得以增强,并吸引了大量的华侨回梅城投资,梅县城区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民国时期留下的相关档案史料,是研究这一时期梅县市政建设的重要原始资料,目前学术界对梅县民国档案的关注不够,应充分利用档案资料对民国时期梅县近代化的进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作为江淮官话的重要分支,合肥方言中的韵母普通话有着明显差异。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合肥话发生了不少变化。目前,有学者对它的连读变调进行了研究,但学没有针对其语音变化的研究。因此,本文进行了一次以合肥方音中特有韵母为语音变项的语音变化调查,并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分析发音人的职业、性别、受教育程度等社会因素和语音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时期即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城市。如果从历史时段来看,从秦汉开始至1949年,合肥城市功能和地位发生了较大的变更,由"市"向"城"转变,即由商业中心城市向政治城市转变,由经济功能为主导向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导转变。这在中国城建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合肥社会经济发展在经济结构、收入状况、人口状况、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均出现了重要阶段性变化。基于新常态背景,合肥农业发展应着眼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城乡发展一体化。就路径而言,合肥农业发展需要全面认识农业的价值、功能和作用,大力增加农业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统筹协调四化关系,用制度创新激发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合肥市地处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的省会。合肥方言属官话大区下面的江淮官话区。对1990年以来,合肥地区方言中词汇的整理和训释,所收词汇及记音以笔者出生地肥东县为准,该县城位于合肥市中心10千米处。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安徽省合肥市主题公园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与周边地区主题公园发展的异同,探寻未来主题公园的特色发展路径,以期能够对合肥地区主题公园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合肥的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繁荣,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作用,为合肥建设区域特大型城市做贡献。同时也希望为整个中部地区的主题公园建设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变迁、普通话的推广,合肥话发生了不少变化。通过对合肥方音中特有声母为语音变项的调查分析表明:其方音色彩较浓的浊擦音正朝着普通话的方向快速演变。受所处方言区与周围的方言区双重影响的[l]声母变化的进程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17.
清代书院的兴衰和清朝政府的态度具有很大关系,政府加强书院建设是为科举培养人才,书院只有和科举联系起来,才能获得发展,故清代书院表现出与科举同命运的特点,因科举的兴衰而兴衰,因科举的废除而改制,书院俨然成为科举的附庸,许多书院的条规都是围绕科举而制订的,如书院的活动安排和章程的制订,都以科举为中心,这说明书院终究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合肥地区的几所高校的调查,发现从总体上看现代大学生对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有着比较理性的认识,学生对实现生命价值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死亡的看法还有一点偏差,生命行为不能完全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有必要多方面加强高校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9.
对于宋代说话中的"说参请",由于资料的缺失,历来聚讼纷纭。"说参请"由佛门禅堂说法问答而来,是带有宗教性的特种说书,旨在借佛门参禅悟道,劝俗化愚,弘扬佛法,《青琐高议》相关篇目可以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