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从流散批评视角出发,对奈保尔早期成功作品《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进行解读。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毕司沃斯先生先天的文化断奶以及后天的寻根失败,揭示出因殖民统治而产生的"流散他者"在面对文化身份缺失的困境中的苦苦挣扎。  相似文献   

2.
"文化流散"是一种"跨文化"的生存状态,所有的流散者"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居住于一个多种文化之间的世界,于矛盾的和冲突的传统中创造自我的身份认同".当代少数民族先锋诗人大都属于文化流散者;在他们的"流散写作"(diaspric wrting)中,"家园情感"是与文化身份的模糊或丧失紧密相连的情感形式,并通过文本中的"非家幻觉"(unhomely)得到集中表现.文化流散既是一种精神与情感上的创伤,又是一种文化特权、一种不可多得的优势,它所带来的这种独特经历,有助于诗人们在诗歌中从"跨文化"的场域去书写个人的生命体验和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有利于少数民族诗歌走出传统的樊篱,获得一种全球性的诗歌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前,美帝国主义正在疯狂地侵略多米尼加共和国。美国总统约翰逊派出大批武裝部队,血腥鎮压多米尼加爱国军民反独裁、反暴政的斗爭。美帝国主义对多米尼加共和国的侵略,是它犯下的侵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又一严重罪行。多米尼加共和国的爱国军民,正在为保卫他们祖国的独立和尊严,为把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赶出他们的国土而坚决战斗。全世界人民,特别是亚、非、拉各国人民坚决支持多米尼加人民的反美爱国正义斗爭,同声声讨美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4.
黑人音乐是全球化时代的流行文化,更是流散黑人的灵魂。黑人音乐在生成过程中以音乐的形式记载了流散黑人的种族经历,表达了他们的非洲记忆。黑人音乐在西方社会呈现的双重意识即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反映了黑人音乐在产生、发展与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困境和张力。因为西方社会的单一文化特性强调催生了当代流散黑人的认同意识,但黑人音乐的复杂性与混杂性又决定了它在流散黑人的认同性建构上的"拱形"非洲主义,既疏离于西方社会寻求精神家园的异质与回归,又并非真正回归非洲主义,表征为一种认同过程中的乌托邦主义。  相似文献   

5.
《秘符》是"流散诗人"艾布.马迪的一部经典之作。诗中场景的不断转换、诗人对万物的不停质疑体现着诗人在阿拉伯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对自我身份探索、认同的过程。诗人身上文化的混杂性使他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属性。作为一名流散者,他迫切地希望找到自己的归属感,而两种文化的差异注定使他的心灵漂泊在对归属的寻求中而不能落脚。于是,诗人的作品中便充满了这种寻求所带来的哲学思考,这也便是《秘符》之所以"秘"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犹太流散文学的"流散性"是指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犹太人被迫或主动的迁徙主题,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种族与文化的跨界、交汇、认同、冲突、变化、调整、适应、对抗、稳定与失衡等流散文化形态,带有既离散又聚合、既内在又外在于犹太文化与宿国文化的双栖或多栖性特点。具体表现为:坚忍的民族性;不可避免的变异性、混杂性、融合性;双向排异性、依附性;同化与反同化的矛盾性、两难性、失根性等。有关这些"流散性"特征的讨论,对全球流散时代不同国家、民族处理和调整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接骨师之女》是著名的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四部作品。从流散批评、身份认同以及"第三空间"建构等角度,对小说《接骨师之女》中主人公的身份认同过程进行考察,可揭示三位女性对身份的困惑、疏离、接受和重新建构的内在因素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流散文学的视角视之,张爱玲小说《同学少年都不贱》具有明显的流散文学特质。身处异国他乡的张爱玲,一如既往地蹙眉打量残缺人生,她以故人旧事为题材,把回忆和虚构组织进了作品,表现了人们面对富贵尊荣时摆脱身份危机、重建自尊的强烈诉求,其叙述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作为“流散文学”作家文化认同、身份建构方面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9.
长篇小说《渡河》是英国黑人作家卡里尔?菲利普斯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融汇了身处不同时代的非裔流散者以及流散活动相关者的生活、思想和感情。这些非裔流散者与流散活动相关者受到种族压迫和种族歧视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机制的塑型作用,在流散文化建构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贬抑性。然而,他们从不同的源头获得反塑型的力量,并在反塑型的过程中直接地或间接地为流散文化的积极建构发挥了一定的建设性的作用,为流散者的最终救赎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认同作为经历了历史积淀而植根于深层意识中的心理建构,会在历史进程中或者被强化或者被削弱。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认同不仅涉及成员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追溯、挖掘与重构,而且也关涉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政治及文化博弈,自我与他者的冲突与博弈。应对文化霸权以其发达强势的文化渗透所造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与断裂,不是简单的"回顾"与"模仿"而是"创新"与"重构",必须要认真反思"认同危机"与"文化空场"问题,从战略高度上采取种种措施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创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与"建构"民族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国传统语言哲学入手,从"名与实"、"规定与描写"、"和谐与征服"、"暗示与明确"几方面评价了中西翻译理论,主张在属于象形表意的汉语和属于拼音文字的西语间的翻译转换没有必要全盘引进,而应该中西合璧,采取描写多元的翻译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关于父母子女、祖孙和兄弟姐妹关系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法典专家建议稿婚姻家庭部分中 ,有关父母子女、祖孙和兄弟姐妹关系一章在 2 0 0 1年婚姻法修正案的基础上 ,主要增加了反歧视原则、子女亲生否认、认领子女、强制认领、父母的亲权责任、禁止使用对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有害的惩罚手段 ,以及收养关系的有关规定。将收养法并入婚姻家庭法编 ,单立一章。祖孙和兄弟姐妹作为重要的家庭成员在父母子女关系一章里专立了一节 ,并增加了有关扶养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 ,统一“赡养”“抚养”“扶养”为“扶养” ;增加了扶养的程度、方式、争议处理办法的原则规定 ,弥补了我国婚姻法缺少系统的扶养制度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回首往昔岁月描摹松江旧梦,潜入隐秘王国探照历史人物,聚焦都市病相刻画精神生态,施蛰存致力于挖掘人的本真生命形态,引领我们探查深藏于灵魂中的潜隐世界。在古与今、中与西、城与乡的合力浇铸下,他似一棵根系发达的植物——站在乡村与都市的边缘眺望两边的风景,游移古典与现代的时空吸纳两处的营养,跳出左与右的阵营聆听双方的讯息。走进施蛰存的文学世界,我们会发现,他穿梭于建构和解构之间,其文学枝叶是如此鲜亮而新异。  相似文献   

14.
回首往昔岁月描摹松江旧梦,潜入历史地表探照历史人物,聚焦都市病相刻画精神生态,施蛰存致力于挖掘人的本真生命形态,引领我们探查深藏于灵魂中的潜隐世界。在古与今、中与西、城与乡的合力浇铸下,他似一棵根系发达的植物-站在乡村与都市的边缘眺望两边的风景,立于古典与现代的接壤吸纳两处的营养,跳出左与右的阵营聆听双方的讯息。走进施蛰存的文学世界,我们会发现,他穿梭于建构和解构之间,其文学枝叶是如此鲜亮而新异。  相似文献   

15.
典雇妻女现象作为古代中国独有风俗,从其产生开始就受到官方文化的否定,并逐渐被纳入法律禁止的范围.可是,严历的法律不但没有根除这种行为,典雇妻女反而作为一种民间的风俗习惯而普遍存在.为什么法律明令禁止却收效甚微?为什么典雇妻女之风俗普遍存在而法律却显得苍白无力?这涉及到儒家传统道德的影响力,中国古代立法的价值取向,国家法律实施的效果,风俗习惯的沉积和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用法律去禁止人们为了生计而被迫采取的行为,固然会起到一定的功效,但法律的权威性必然要受到挑战,而有禁不止所带来的副作用,更会使法律的尊严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是进行课程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是根本目标。以此为价值尺度进行评价,可以得知,思想政治课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几个关系:“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文件与实践”的关系、“模式与特色”的关系、“阶段性与持续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乞丐和乞讨是现实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但其形成原因、现实表现、社会处理方法在国内外有所不同.在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对乞丐和乞讨行为进行分类处理:对于真正贫困的乞讨者要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互助体系来消除;对于职业乞讨者,则要更多地给以正面教育,使其能自食其力;对于"恶抢恶夺"的行乞者则需通过法律手段给予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18.
大学校园里的“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为读书人的必修科目并没有被列为早期教育的专门学问。现代大学制度确立以后,大学“文学”状况变得复杂起来,出现了“专业”与“趣味”之分,“文学”已经成为大学里的重要专业或者主干课程。但大学文学教育不是要造出专门文学家,相反却要有利于其他学科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9.
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笔墨饱蘸深情,抒写亲友离别时的感伤与慰勉,诗中常常以景寄情,借外物来烘托和渲染其内心情感。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既吐露对送别之人深沉真挚的情谊,也借赠答送别诗展现个人的襟抱情怀,通过其赠答送别之作,使人从中可以感知、体察到诗人内心的情思意绪。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不仅是作者社会交际的生动记录,也是其内心思想的折光和投影。  相似文献   

20.
深入了解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管理状况,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面临形势进行分析,总结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利弊影响,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