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8—19世纪新疆地区的官营畜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中叶,正是清朝统治新疆的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时期,也是清朝在新疆统治由建立、发展到开始衰落的重要时期。新疆因军事、屯田、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需要,牲畜如果仍然由内地调拨,不但长途糜费,而且因路途遥远而倒毙过多。为此,清朝政府决定在新疆境内兴办牧厂(清代称牧场亦作牧厂)孳生牲畜,发展官营牧业,以供需求。这些牧厂繁殖了许多牲畜。清朝政府经营牧厂是发展新疆地区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不但对发展畜牧业生产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新疆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同治五年(1866)五月,在新疆政治严重动荡时刻,伊犁将军荣全临危受命,走马上任.荣全任伊犁将军10年多,深入俄境,孤军效命,驻守塔城;收集滞留俄国的索伦兵民和伊犁溃散官兵,进行屯田练兵,生产自救,加强武备;遵旨同俄国进行边界勘分,绝沙俄侵吞占我更多领土的野心;深谋远虑,驻军严控乌苏一带,切断乌鲁木齐至伊犁的交通线路,以防俄军东侵,为支撑清政府在新疆的统治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巴里坤地处新疆东部,清政府选择在此处屯田,不仅可解决新疆驻防军队的军粮问题,而且可减少从内地长途运粮的费用,故此,巴里坤成为清朝初期在西路屯田的核心区。清政府在巴里坤推行了兵屯、民屯、犯屯三种屯田形式。清代巴里坤屯田对清朝统一新疆、加强西北边防、巴里坤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曦 《学术探索》2006,(5):93-97
以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寻甸、武定二府土司叛乱为始,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为止,连年战乱,云南的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屯田这一容易实现并行之有效的方式遂成为清朝统治势力深入云南、巩固西南边疆的历史选择。本文通过考察清朝在滇西、滇东北等地屯田的情况,全面论述了屯田在发展云南社会经济、巩固西南边疆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屯田与移民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伊犁九城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统一新疆后,筑建了著名的伊犁九城,设伊犁将军,驻惠远城。本文拟就伊犁九城的兴衰,作一探察.不当之处,希读者指正。一清朝政府于乾隆二十年平定准噶尔后,继又肃清了大小和卓木叛乱势力。为了加强统治,恢复发展社会生产,保卫边疆的安宁,于乾隆二十七年十月十六日,设置了“总管伊犁等处将军”,后改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以伊犁为控制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政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鲁木齐政略》的几个问题王希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朝统一新疆后,伊犁、乌鲁木齐成为重点建设地区。二十七年(1762年),清朝于伊犁设立将军,总统天山南北两路。三十八年(1773年),又于乌鲁木齐设立都统,统辖东至哈密、巴里坤,西至库尔喀喇乌...  相似文献   

7.
清朝重视西北边疆经略,将大量内地贫民移民出关屯田实边作为治理新疆的重要措施。西迁的锡伯族成为充实新疆的重要力量之一,是清王朝治理新疆的一次成功实践。有清以来,清政府将锡伯等八旗子弟遣往新疆屯垦戍边,在战略决策上充分体现了对新疆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也是清朝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仍能有效管理新疆的重要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清前期河西柳林湖的屯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前期河西柳林湖的屯田开发●徐实自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制民屯田,分成收粮,取得卓著成效后,分成制民屯成为省转输、供军糈、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为了统一新疆,多次对准噶尔蒙古用兵。战争期间,清朝仿照曹魏旧制在河西地区开办了多处分成制...  相似文献   

9.
清代新疆台站体系形成于用兵新疆的过程中,是清朝对新疆进行有效统治的必要条件.它由入疆台站和新疆内部台站构成,包括台、塘、站等形式.新疆台站体系在乾隆时期强有力地支撑了西北战事.但乾隆以后,由于外部敌对势力的骚扰打击和内部运转机制的日趋腐化,新疆的台站体系开始衰落,到同治时期,随着清朝在新疆军府统治的崩溃而瓦解.左宗棠依靠特殊的通讯方式平定新疆.新疆建省后,台站体系重建,但很快向近代邮政体制转化.  相似文献   

10.
察哈尔部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原是达延汗的左翼三万户之一,后被后金征服.清中叶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立即在全疆各地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机构.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在新疆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驻惠远城.由于当时伊犁等地区“地闲人空”,为了加强对这些地区的军事防御及恢复伊犁地区生产,清政府决定从内地派遣大量官兵来伊犁等地筑城驻防,戍边垦殖.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居住在张家口外的察哈尔八旗兵中的一部分也随之西迁至新疆.察哈尔兵迁入新疆共分三批:第一批于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进入新疆.这年九月,乾隆皇帝下令“派索伦兵一千,察哈尔、健锐营兵各五百,共二千名,令纳木扎勒三泰驻防伊犁,所余察哈尔等兵各五百,酌派七百,益以绿旗兵三百,共一千名,令舒赫德以头等侍卫职衔驻防阿克苏,仍余察哈尔等兵三百,并以绿旗兵二百,共五百名令鄂实驻防库车”.由  相似文献   

11.
在元代经济史中,屯田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早在蒙古萍国时期,蒙古社会经济中就已出现屯田。当时,尽管屯田在设置地区、规模、数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为蒙古族进入广大农业地区以后巩固和完善自己的统治,以及元代屯田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忽必烈当政不久,元朝正式建立,屯田在全国范围内很快兴盛起来。元代屯田有着特殊的组织系统,各个系统又有着不同的特征,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朝统治者们始终都非常重视对蒙古族等制驭统治政策的经营。他们在认真研究总结历代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经略制驭政策得失的基础上,早在后金政权初创之际,就十分注意按照蒙古社会组织经济制度等特点,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蒙政策。其后在实施中经过不断充实、调整、完善,使其成为清朝统治蒙古的主要法规,在有清一代延续近三百年贯彻始终。清朝统治者经历了一百余年时间,才逐渐完成了统一蒙古各部的大业。为此,他们对蒙古实行的统治策略是:既要使其永远不能成为威胁清朝统治地位的北部边患势力,又要通过怀柔笼络蒙古封建主,令其有效地控制蒙古的铁骑劲旅,使其成为清朝统治中国各族人民的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进而使蒙古成为清朝帝国北部疆域“不设边防以蒙古为屏藩”的忠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3.
理藩院是清朝管理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中央机构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还负责处理对俄国的外交事务。因此 ,《理藩院则例》不仅是理藩院这一机构的行政法规 ,也是清朝统治蒙、藏等地区的根本大法 ,还是清朝处理中俄关系的依据。在研究清代边疆史、政治制度史、民族关系史、司法审判史、中外关系史、宗教史、交通史、风俗史等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参考书目。在清朝统治的 2 0 0多年中 ,《理藩院则例》在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多次纂修 ,有满、蒙、汉等多种文本。仅目前见到的汉文本 ,就有乾隆二十一年内府抄本 ,道光六年刊本…  相似文献   

14.
清朝统一新疆后,积极鼓励内地军民移驻新疆,以达开发新疆并稳定新疆统治之目的。在此过程中,内地文化亦随之传人新疆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戏曲即为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内地文化。由于满洲皇帝视戏曲为“卑污之习”,担心其危及满洲之认同和清朝在边疆之统治,故下令在新疆全面禁止戏曲,在一定历史阶段严重阻碍了戏曲在新疆的发展。但是,禁而不止的历史事实表明,人口流动和文化传播都是人的意志所无法阻挡的,清朝的政策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5.
清季新疆商业贸易潘志平清朝光绪初年(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阿古柏入侵势力覆灭和伊犁回归,新疆结束了延续十几年的战乱、分裂局面走向和平、统一。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得以恢复,商业贸易也有所发展。本文主要依据珍贵...  相似文献   

16.
清朝统治新疆前期,为了保障驻防新疆军队的物品供应,控制内外贸易,在一些主要城市先后开办了规模大小不等的贸易机构。这种从资金来源、货物买卖、到经营管理、利润分配完全由官方一手控制的贸易机构,史称“官铺”。本文试就清代新疆官铺的经营情况作些介绍和分析,并就与官铺有关的对外贸易的变化作一探讨,不妥之处,诚求指正。  相似文献   

17.
十八世纪(主要是清乾隆年间,即公元1736年至1795年)清朝统治基本稳固,经济发展较快,是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盛世”。就宁夏地区的经济发展史来说,这一阶段更是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各民族已由分裂而转向统一,宁夏政局也相应地由战乱而转向稳定,本地人口由流散而转为聚集,社会经济由衰败而转向兴盛。十八世纪宁夏的社会发展,对以往几千年来说固然是空前的,而对此后一百多年来说,更是奠定了延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影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铁厂是清朝在新疆设置时间最早和生产规模较大的官办铁厂。该铁厂的设置和生产,对新疆地区的矿物开采、垦荒屯田以及防务建设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史料所限,目前对乌鲁木齐铁厂的研究尚欠深入系统。笔者在整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过程中发现了一部分有关乌鲁木齐铁厂史料,其中绝大部分是当时驻乌鲁大齐办事大臣、参赞大臣、都统等员缮写进呈的奏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主要依据这些新发现的满文档案,并结合有关汉文文献资料,就乌鲁木齐铁厂的设置、生产、管理和作用等方面问题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19.
关于清代新疆军府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希隆 《西域研究》2002,3(1):26-39
清代新疆建省之前,当地的最高军政建制是伊犁将军府.伊犁将军在清代边疆驻防将军中辖地最为辽阔,受其节制的高级军政官员最多,故其名号前冠有"总统"二字.但是,由于新疆划分为四大军政区,各区有专辖一区之军政长官,伊犁将军直辖伊犁军政区,对其它军政区的都统、参赞大臣等长官只是名义上的节制,其"总统"之权有限.正是因为伊犁将军直辖伊犁军政区,该区虽设有号为"疆帅"的参赞大臣,但与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两大军政区的参赞大臣有所不同,补放无定制,长期缺悬.清朝在新疆实际上设立了两个军府,即伊犁将军府和乌鲁木齐都统府,乌鲁木齐都统虽然在名义上受伊犁将军节制,但都统与将军同为武官从一品,都统统辖的驻防军兵力、军政事务等与伊犁军政区基本相同.故和瑛认为,乌鲁木齐都统一职即汉西域都护.  相似文献   

20.
乌禅幕部落起源于哈萨克斯坦南部草原,公元前1世纪以前主要活动于中亚泽拉夫善河畔的康居(后称“粟特”)与伊犁河畔的乌孙之间。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2年),乌禅幕投奔匈奴日逐王,东迁新疆天山地区,成为匈奴统治西域的重要生力军之一。匈奴“五单于争立”时乌禅幕部随匈奴单于之子稽候猾东迁蒙古高原。近年新疆天山地区和蒙古高原发现的“胡须墓”,实乃乌禅幕部留下的遗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