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年杜甫研究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即民国时期、改革开放之前、改革开放之后。无疑,改革开放之后是杜甫研究的高潮期与高峰期,成绩斐然。百年杜甫研究的成绩概而言之有:杜诗文献、文本及杜甫相关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杜甫生平、思想、个性及人格研究;杜诗艺术研究;杜甫文学思想与诗学理论批评研究;杜甫对前朝文学文化的学习、继承、评述及后世对其诗歌的接受、传播以及杜诗鉴赏、普及、传承研究;比较研究;域外杜甫、杜诗研究;杜甫及其诗歌的文化研究;杜学与杜诗学的建构;各类研究综述、概述;有关杜甫研究的团队、平台、阵地建设。百年杜甫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重复研究是主要不足之处。需要拓展的方面:一是大量宋元明清杜诗笺注、笺释等文献的整理;二是大量宋元明清杜甫及其诗歌的诗话类、笔记类等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三是大量域外杜甫研究的梳理;四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拓展;五是大众化视野下的杜甫文化与杜甫精神的普及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2.
杜甫诗歌中存在大量的身体词汇,体现了杜甫对身体的格外关注,杜诗中的身体书写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当杜甫走向生命之秋时的身体观念;二是杜诗身体书写中的生存之悲;三是杜诗身体审美的生灵之叹。杜甫诗歌中的身体书写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加深了诗歌内容的疼痛感;二是形成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三是丰富了杜诗的审美意蕴。杜甫诗歌中的身体书写对于研究杜甫及其创作心态、诗歌审美风格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士祯研究杜甫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儒家思想与自己的神韵理论结合起来作为研究的指导思想,形成独到的思路与方法。他对杜诗的总体评价是"杜甫圣语"。他认为杜诗"纯以忠君爱国为气骨。故形之篇章,感时纪事,则人尊诗史之称","其大过人处在诚实耳"。论杜诗的艺术的伟大是"以雄辞直写时事,以创格而纾鸿文","此正一主于赋,而兼比兴之旨者也"。王士祯对杜甫的研究非常广泛。他游宦到杜甫漂泊和生活的地方,实地考察研究杜甫的生活思想和杜诗的内容。他考释杜诗的一些名物,研究杜诗的一些版本文字,还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杜甫对后世重要诗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诗圣杜甫诞生1300周年,各地专家学者在古都西安隆重集会。会议议题涉及杜甫的生平和思想与创作、杜诗学、杜诗研究与当下诗词创作、域外杜诗研究、杜甫与长安、杜诗与长安文化等。会议的学术研讨集中体现了以下几大特色:时代气息,文化研究;最新成果,集中展示;命题集中,亮点突出;回归学术,精神传承。  相似文献   

5.
作为经历明清鼎革的文人,余怀的诗歌带有鲜明的故国之思和哀婉沉痛的风格。其诗取法杜甫,有明显的杜诗特色。本文从三方面论析余怀诗歌对杜甫诗歌的接受:诗歌内容上,对杜甫诗句、意象和诗歌内容的吸收;诗歌风格上,取法杜诗沉郁顿挫、清丽澹远、萧散自然的风格;艺术创作手法上,对杜甫律诗、纪游形式、炼句的继承。最后,结合余怀本人经历、交友情况及时代背景,探讨余怀宗法杜诗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用西文阐释学理论,去审视清代杜诗学,以期从另一视角对清代杜甫研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当然,阐释学研究范式也并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若机械地用之于杜诗研究,或有其大而无当之嫌,或有其削足适履之弊。因此,文章力图避免直接套用西文阐释学哲学的话语、方法论,而是根据杜甫研究自身的特性,做出超越一般阐释学研究范式局限的选择,进而对清代杜甫研究内涵的丰富性,特别是清人杜诗阐释的客观性追求做出尽可能深入的认识与梳理。  相似文献   

7.
杜甫一生中亲身经历了“开边”战争、安史之乱和蜀中之乱,在这三次不同性质的战乱中,杜甫写下了许多以战争为题材的诗篇,我们统称之为议战诗。本文试图把杜甫几次战乱中所写的议战诗综合到一起,从而分析他对历次战乱的态度及不同的心理矛盾,进一步认识杜诗现实主父精神的深刻性,认识杜甫忠君与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为更深刻地认识杜诗的人民性与战斗性提供更有力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杜甫的七律标志着杜诗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文章首论杜甫七律的时空感;次论杜甫七律的内涵外延及抒情风格;复次论杜甫七律的章法句法;最后论杜甫七律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沉郁顿挫”是杜诗风格特征 ,这种风格特征的形成与杜甫的创作心态密切相关。本文认为在杜甫丰富复杂的创作心态与诗歌风格中 ,有五种最为突出 ,其分别为 :目空风俗的自负心态与凌云健笔之美 ;己饥己溺的济世心态与深厚博大之美 ;氵项洞难掇的焦灼心态与激越苍凉之美 ;家园难归的漂泊心态与渊洄氵亭蓄之美 ;九死未悔的执著心态与悲壮崇高之美。这五种创作心态及其诗美特征的水乳交融构成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诗美风格 ,这种美学风格是杜甫对古代诗歌艺术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诗中描写黄昏景象自古有之,杜甫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示了不同的黄昏风光,将自己的人生感受融入其中,构建了独特的黄昏意象。通过梳理杜诗之前黄昏意象之发展脉络及其特点,从杜诗写漂泊人生,描绘恬淡生活,展示边塞黄昏等三个方面,揭示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对黄昏意象的发展及成就。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学批评中的杜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学对杜甫的评析在以下四个时期有不同的特征一是唐代,杜诗不为世所重,激赏者寥寥,但论评基本能切中杜诗骨髓神味;二是宋代,杜甫及其诗作受到普遍推重,然随之出现穿凿和拔高的倾向;三是元明两代,人们普遍尊唐而不宗杜,不少人受格调论影响极力区划唐音与杜格,出现对杜甫的批评之声;四是清代,人们从总结诗学理论的角度进一步审视杜甫,杜甫人格形象与诗作价值得到更辩证深入的评析。这一繁复的历史轨迹,标示出古典诗学批评中杜甫论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2.
该文试图从杜甫的忧患意识去分析他诗歌"沉郁顿挫"艺术风格的形成。为了论述的方便,"沉郁顿挫"被分为三部分:"沉"、"郁"、"顿挫"。杜甫忧患意识的深广,决定了杜诗内容的深厚沉重,于是就形成了"沉"之风格特征;忧患意识这种情感体验越深厚沉郁,杜诗表现出的情感就越深厚郁结,这就形成了"郁"之风格特征。基于忧患意识的深广与忧...  相似文献   

13.
杜甫的七律标志着杜诗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文章首论杜甫七律的时空感;次论杜甫七律的内涵外延以及抒情风格;最后论析杜甫七律的章法与句法.  相似文献   

14.
祁国宏 《东方论坛》2011,(6):102-107
屈宋骚赋“衣被词人”之功绵延深广,一代“诗圣”杜甫的诗歌创作即对其有多方面之接受。具体表现大体在如下两端:一是杜诗对屈宋辞赋语汇及意旨的借用化用;二是杜诗对屈骚厚重忧愤之文学精神的认同汲融。  相似文献   

15.
杜甫诗歌对清代的诗歌理论和创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清代的诗学理论对杜诗之格调、情感、用字各有借重,清诗创作则与杜诗之“诗史”精神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原集在他去世后不久就已散佚,宋代"二王"本<杜工部集>是杜甫诗文集的第一个定本.宋人在"二王"本的基础上陆续对杜诗进行拾遗补缺,共得佚诗46首.今存之<续古逸丛书>影宋本<杜工部集>与文献记载中的"二王"原刻本在诗歌数量上有抵牾不合之处,即前者较后者多收诗歌5首.宋代不同版本的杜诗集注本所收杜诗的数量不尽相同,本文对宋代各种集注本所收之杜诗进行了准确的数量统计与评述.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大量的宴饮、赠答、记游词中对杜甫诗歌信手拈来的化用,表明辛弃疾对杜诗非常熟悉。稼轩词引用化用杜诗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宋代印刷术为杜诗结集及其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其二,辛弃疾爱国、忠君、入世的儒家情怀与杜甫的思想一致。其三,宋人对杜甫精神及诗风的普遍推崇。  相似文献   

18.
杜甫,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有着“诗圣”之称.他的诗歌以其丰富的内容,真挚的情感,精辟的修辞为大家所知.近年来.研究学者不仅着手于杜诗的内容,更将研究领域扩展到杜诗中特殊的修辞.本文从杜诗修辞中的藏词艺术着手,一改前人对其修辞手法的批判,提出藏词的正面艺术效果,以杜诗为例,说明藏词的艺术特色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此酷爱古诗词的毛泽东在不同时期与场合都对杜甫及其诗词作过评价。有些学者依据毛泽东的这些评价认为他并不喜爱杜诗,而有些学者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们认为毛泽东对杜诗评价极高。本文不介入这种辩争,笔者根据毛泽东毕生大量阅读、圈画杜诗以及在其诗词创作中借用和化用杜诗的事实,对毛泽东评价杜甫及其诗词时的时境、场境及语境进行具体而详尽的分析,认为应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辩证地把握毛泽东对杜诗的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20.
"沉郁顿挫"是"杜诗学"论及率颇高的一个词汇。沉郁顿挫是《诗》、《骚》之传统。钟嵘《诗品》充分体现出沉郁顿挫的论诗之旨,而杜甫不论是诗论还是诗作,于沉郁顿挫都情有独系,因此,研究杜诗不能不考虑《诗品》和杜甫诗学在这一诗歌美学境界上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