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人到中年的人格力量--略论《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到中年》的作者谌容 ,以严峻的现实主义态度和艺术家的胆识 ,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反映了一代中年知识分子的生活、工作、苦哀、命运…… ,通过对他们工作和处境的描写 ,有力地揭示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严重社会问题———中年知识分子问题 ,发出了关心爱护中年知识分子的呼喊。同时 ,通过书中主人公陆文婷兢兢业业、忠于职守 ,勇敢而顽强地面对多处困难 ,在平凡的位置上 ,年复一年 ,默默无闻地为党为人民做出诸多贡献的描写 ,以感人肺腑的笔力、讴歌了中年知识分子高尚的献身精神和优美品格。作者笔下的中年知识分子 ,爱祖国、爱人民、…  相似文献   

2.
唐珍名的《时光在陪伴中重生》记录下了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在不经意之间向我们敞开了一名刚刚步入中年的七零后知识分子的心扉。与谌容《人到中年》进行比较阅读,《时光在陪伴中重生》反映出来的中年知识分子的所思所想,与其形成了一种跨时空的问答。  相似文献   

3.
谌容同志的短篇小说《同窗》(载《北京文学》一九八七年第六期)是她继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和《献上一束使来香》之后,又一篇反映知识分子的力作。这几个中短篇,虽然都是写知识分子的,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人到中年》呼吁改善中年知识分子的政治经济待遇;《献上一束夜来香》则呼吁摒弃积淀的封建宗法心态,迎接开放时代的意识;《同  相似文献   

4.
在汉语研究中,关于词与词组的界限如何划分的问题,讨论了半个多世纪也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最近,陆俭明先生《名词性“来信”是词还是词组?》一文(见《中国语文》1988年5期。以下简称陆文)认为,“你的来信”中的“来信”还是处理为词较好。可是在实践上,不论是用同形替代法进行分析,还是用延伸扩展法进行分析,都会得出“来信”是词组而不是词的结论。为了弥补分析方法上的这种缺陷,陆文提出了把“来信”放到“现代汉语整个语法系统”中去考察的方法,即从“句法”的角度和“词法”的角度去进行考察。所谓的“句法”,陆文是指在“现代汉语里,动词一般不能直  相似文献   

5.
中年知识分子是各行业的主力军,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重任。高校的中年知识分子更是如此。因此,了解中年知识分子的身心特点和保健知识,对中年知识分子本身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人到中年,知识和经验都在不断地丰富,而身体状况却在不知不觉中走下坡路,人体的生长发育在25岁左右达到高峰,机体在这一时期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处于最佳状态,身体的抗病能力最强,经过几年的稳定后,大约在30岁以后,  相似文献   

6.
论陆文婷     
谌容中篇小说《人到中年》里的陆文婷是感人至深的社会主义时代的新人形象,她为“四化”自觉自愿“超负荷运转”是人生的楷模,她的从“疲劳”到“断裂”引人思考.作品突出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使这一人物形象熠熠生辉,《人到中年》当之无愧地成为文学领域里的当代经典.  相似文献   

7.
“四字格”这个名称,是陆志韦先生在《汉语的并立四字格》一文里首先运用的。陆先生认为研究四字格“会帮助我们认识汉语是怎样的一种语言”。但是陆先生的着眼点在于探讨汉语并立四字格是不是一种构词格,对于四言词组的问题,没有正面涉及。后来,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一文里,讨论到四字格所涉及的单双音节问题。吕先生大大放宽了四字格的范围,不仅讨论到四音节的复合词、成语和熟语,而且把四音节词组(如“大事小事”“新书旧书”)也包括进去了。  相似文献   

8.
电影评论有三种基本的类型:一般影评、专业影评和深度影评。深度影评一般讨论影片的文化和社会问题。围绕张艺谋、陈凯歌影片出现的深度影评(以发表在《文艺研究》和《当代电影》上的三篇文章为例)忽略了“代沟”所造成的意识形态的断裂,因而未对这些影片的社会文化价值作出令人信服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小说创作,大多收集在《呐喊》、《彷徨》集子里。鲁迅直接或间接地创作知识分子形象的文章颇多,尤其是正面的、爱国的知识分子形象。为什么知识分子问题会引起鲁迅的深切关注,从而创作出寓意隽永的知识分子众生相呢?本文试图从鲁迅早期“立人”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故乡》中的“归乡”叙事既留下了丰厚的启蒙思想遗产,也留下颇具问题性的思想“债务”,即“知识分子道路”这一经典问题。在思想主题与结构形式上,当代作家张承志的中篇小说《黑骏马》与《故乡》构成了富有意味的“对话”与“互文”关系,前者对主人公两次归乡经历的叙述潜在地回应了“知识分子道路”的问题。在“归乡”之不可能与可能的辩证关系中,《黑骏马》重新开启了启蒙者/知识分子不断“归乡”——“回归民众”的“思想道路”。张承志以此表达了对“知识分子道路”这一经典问题的另类思考,从而与“八十年代”产生了复杂的思想与美学张力。  相似文献   

11.
古六国考     
<正> 一、名称古六国名称的由来,是与该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说文、六部》:“六、易之数,会变于六,正于八,从入八。”按“六”不从“入”,当从“亠”,与甲骨、金文的“亢”、“京”、“高”、“毫”等字的“亠”同。丁山谓“借入为六”①,亦不确切,甲骨、金文均有“入”和“六”,不同字。林义光说:“《说文》云:‘夫,菌夫,地蕈,丛生田中,从(?)六声。’按《说文》夌下云:‘从刄从夫,夫高也。’夫义为高,当为陆之古文,古作(?),象陆,(象陆下有水形)(?)陆上草木,或作(?)。“又说《说文》”“六,从入八”之义不可晓。古陆字或  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和人才问题,实际上就是知识分子问题。我们党历来重视知识分子问题。早在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没有知识分子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并制定了一系列争取、团结知识分子的政策,因而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直接参加到革命队伍中来。他们在困难的年代里艰苦奋斗、浴血奋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末,绝对权威化的政治话语开始消融,文学艺术向其本质审美向度倾斜。《人到中年》蕴含谌容浓郁的人文关怀情结,延留救亡与启蒙的文学母题,是作者倾力为新时期文坛奉献的一部力作。主人公陆文婷在集体无意识的驱使下践行形而上的理想,将知识分子人性的崇高张扬到了极致。但中年时的她缺乏对自我边缘化的业余生活状态和自身作为女性生命主体的观照意识。  相似文献   

14.
《时与文》群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与文》群体是抗日战争后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忽视的自由知识分子群体。笔者采用网络分析模式,详细考察了《时与文》群体的建构过程,亦即自由知识分子实现自我认同的过程,勾勒出战后上海知识分子公共交往的清晰脉络和整体图景,从而对战后的上海知识分子发展史作出了初步的描绘。  相似文献   

15.
刘远柱在《理论月刊》2007年第11期发表“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科学内涵”一文认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知识分子观,从而开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局面。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以及知识分子的团结、利用、改造政策等方面的思想构成了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16.
陆机是晋朝的著名诗人和作家,据《晋书》记载,司马氏一举灭吴国,陆机时年二十。此后便“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太康(晋武帝司马炎年号,280—289)末年,与弟陆云离吴入洛,当时文坛名人张华曾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可见陆机在当时的名望和影响。《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文章传》说:“机善属文,司空张华见其文章,篇篇称善,谓曰:‘人之作文,患于不才;至子为文,乃患太多。”钟嵘《诗品》不唯将陆机列为上品诗人,且将他同潘岳作了一个对比,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其高下亦不言而喻。臧荣绪《晋  相似文献   

17.
写实的嬗变     
写实的嬗变金全民凡是读过《人到中年》这部小说的读者,无不被那个生活条件艰苦,时时处在生活工作挤压之中。并且满脸疾容的中年女医生陆文婷感动得热泪盈眶。很难设想,读者在那个时候会不让自己思想感情的潮水放纵奔流。《人到中年》能产生这样强烈的感染力,这与作者...  相似文献   

18.
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里讲:“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这意思是说,《文心雕龙》的撰写,首先是本之于道。在《原道》篇里,他对此又作了进一步具体论述,认为一切“文”,包括天、地、万物乃至入之“文”,都是“道之文”。也就是说一切“文”都原于道,本之于  相似文献   

19.
“鼻”字普通话读bí,按古今语音演变的规律,系由古入声变来,可是在几本中古韵书里都只有去声的反切,没有入声的反切。《唐韵》父二切《广韵》《集韵》《韵会》毗至切《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亦根据《广韵》的毗至切,说明它是中古至韵并母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的《方言调查字表》,也把它放在止摄开口三等去声至韵并母字格里,与篦(枇)同音。李荣先生在《音韵存稿》一书的《陆法言的切韵》一文  相似文献   

20.
《元杂剧论稿》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学术界,目前支撑局面的主要是中年学者。旧戏里每说“人到中年万事休”,而现在,不仅在学术界,而且在四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年人都在起着骨干的作用。从学术的承传上说,中年人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等院校,他们是教学、科研的主要力量;在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