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社区旁边不远就是劳动公园,那里有个群众自发的“相亲角”,来这里转悠的基本上都是60岁以上的退休居民,我姑姑就是这里的常客,瞒着儿子大宝,三天两头地到这里来。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姑姑竟然拽上我,叫我和她一起去劳动公园给她儿子相亲。“您给大宝相亲,怎么带我去啊?”姑姑敷衍我:“去了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2.
俞晓红 《金色年华》2009,(11):14-15
为了庆祝儿子10岁生日,父亲带着儿子来到贵州偏远山区徒步旅行。在这里,儿子结识了13个因为家贫上不起学的同龄孩子,并萌动了一个近乎异想天开的想法:省下自己的零花钱,在这里建一所希望小学,让13个小伙伴都有学上。回家后,儿子瞒着父母开始了他的筹钱计划:拍卖长辈们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想方设法哄爸爸妈妈“奖励”自己……终于有一天,孩子的秘密被爸爸妈妈发现了,  相似文献   

3.
1月的辽宁丹东,寒气逼人,在离市区10多公里的振安区九连城镇下尖村,一个叫做“夕阳之家”的大院里却不时地传出让人感到温暖的欢声笑语——这里生活着几十位孤寡老人和他们的“儿子”张克勤。  相似文献   

4.
钟大爷年老体弱,又没有生活来源,全靠儿子照料。多年前,他与儿子因家庭问题产生矛盾,此后,儿子拒绝承担钟大爷的生活所需。双方为此还闹上了法庭,经法院判决,儿子不得不履行赡养义务。最近,儿子因病去世。在分割遗产时,钟大爷提出自己是法定继承人,可以继承遗产,但儿媳妇却拿出遗嘱,说儿子在遗嘱中取消了钟大爷继承的份额,所有遗产由儿媳继承。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塘沽区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里,两栋居民楼之间,一排像车棚一样的平房里,生活着二十几个残疾孩子,每天来这里上课的还有一些家庭贫困的健全孩子。包吃包住三四百块钱,与其他幼儿园比起来低很多,“条件好的就多收点儿,困难的就少收点”,院长王百军身材高大魁梧,操着一口天津话热情地招呼客人。他就是这家特殊的保育院的负责人,他的儿子王泽也是个智残孩子,就生活在这里。  相似文献   

6.
吃茶去     
睡前听儿子说,明天中午吃茶去。我多次来广东小住,知道广东话吃茶就是吃饭的意思。 这里的饭店也有档次高低之分,我们这次吃茶餐馆算是比较高档一些的,名字叫金六福喜宴,属于粤菜。细想起来吃,粤菜多少还有点儿讲究。  相似文献   

7.
1孩子们要放暑假了,再过10天左右,他们和老婆就可以来我这里。最近打电话,总是问他们来的事,儿子也开始接我的电话了,生活已显得有些热闹了。今天,女儿的学校放假,家人都回到村子里了。刚打电话,又是儿子接的,说奶奶在包粽子,问我想吃吗,我当然想吃了。  相似文献   

8.
为了儿子,他可以放弃财富和舒适的生活。这就是一个父亲的品质。——题记钱惹的祸,儿子成为不良少年叶君在建筑这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后,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工程公司。到1997年,他已经拥有了两百多万资产。这年7月,他在武汉购置了房产,把妻儿接来,决心在这里扎下根,让一家人幸福地  相似文献   

9.
孩提时,儿子扬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起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是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着。这是孩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10.
母亲     
她的儿子是一个残疾人,左手没有手掌,脊柱也稍稍有些歪曲。大家都劝她把孩子送出去,她不干。“我的儿子也是一个人呢。”她这样说。因为坚持要这个儿子,丈夫与她离了婚。她一个人带着儿子过日子。她拾过破烂,摆过小摊,给当地供销社挑过脚,在城里做过保姆……日子过得艰难极了,但她没有叫过一声苦,没有喊过一声累。她对儿子非常好,自己不吃,也要让儿子吃饱;自己挨冻,也要让儿子穿暖。儿子很争气,从小学到中学,功课总是年级头几名。高中毕业后,儿子考上了大学。她的负担更重了,生活更苦了,但干劲更足了。大学毕业后,儿子被…  相似文献   

11.
李先生:我的邻居李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一名工人,小儿子则是一名小学教师,而且是一名党员,现在两人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在分家时,小儿子认为李老太太偏袒他的哥哥,存在财产分配不公的情况。自从分家以后,小儿子就跟母亲不来往了。  相似文献   

12.
芳草地的小“老外”们文/伊木北京有座名扬世界的小学──芳草地,这里流转着一批批小"老外"。1956年,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亲王把自己的一个儿子送来北京交给周总理,从此,芳草地有了它的第一个外国学生。1973年,芳草地小学正式招收驻京外交官子女入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一则描述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公益广告:老人什么都记不住了,谁都不认识了,但在某一天儿子将其带出去聚餐时,餐后看到餐桌上剩了几个饺子,老人直接用手抓起饺子准备收到口袋里。当儿子尴尬地阻止老人的“丢人’行为时,老人口里清晰地嘟嚷出一句话:“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这个。”在这种场景下,虽然儿子在众人面前显得非常尴尬,但这种在老人所剩无几的记忆中流露出来的对儿子的爱,却让人动容不已。类似这样的残存记忆中的爱的例子,许多人也许只是在电视上看过,但在我们的服务过程中却不乏这样的例子。  相似文献   

14.
《老年世界》2013,(7):10-10
编辑同志:2010年春为帮儿子结婚,我和老伴拿出60万元存款给他买了房,登记在儿子名下。结婚后不到两年儿子儿媳协议离婚,儿子将此房给了女方。这60万元是我和老伴一生的积蓄。请问:儿子来通过我们有权处置这宅房产吗?  相似文献   

15.
莫特 《老年世界》2010,(21):14-15
儿子与父亲发生矛盾,儿子埋怨父亲不慈,父亲却说儿子不孝。当父亲在这场家庭纠葛中恼怒烦怨旧疾复发住院治疗后,一场围绕精神赡养的离奇官司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6.
儿子14岁生日那天,我郑重地对儿子提出一个要求:以后我们一起出门,如果公共汽车上只剩一个空座位了,请你给我让座。儿子很吃惊,以前都是我为他让座,这仿佛是天经地义的。虽然我也要他为老弱病残孕、婴幼儿让座,可没告诉过他要为父母让座。看到儿子吃惊的样子,我认真地对儿子说:“孩子,你已经14岁了,长得和妈妈一般高了。你现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妈妈已人到中年,腰腿都不如从前了,所以妈妈要在你生日时提出这样的要求,你能理解吗?”儿子说:“妈妈,我懂了!”  相似文献   

17.
一对打工夫妻将儿子带来深圳读书,省吃俭用费尽心血送儿子进入重点中学。然而儿子经常责备和怨恨父母无能,在今年的正月十五晚上掀翻了家里的一桌团圆饭。  相似文献   

18.
当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当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  相似文献   

19.
王瑶 《老年世界》2013,(5):16-16
常言说:父母在,不远行。然而母亲却因为我的远行而离开家乡。几年前,我和儿子随在部队的老公到北京定居。刚到北京时,我们租住在一所简陋的两居室,一切都是再简陋不过的设施,很长时间我才适应。母亲时常感叹:放着家里好好的房子不住,却跑这里来租房住。我通常笑答:“冲全国人民都向往的首都呗!”  相似文献   

20.
赵:您的后代现在也不干这个了吧? 老冯:干【三儿子、二儿子、老儿子,三个儿子都干。现在全套的操作,三个儿子都掌握了,包括进货、配作料……还有煮肚子的那种高压锅怎么使。我觉得我的话都说到头了。其余的儿子我不教,你想学我才教,你不想学,有一搭没一搭的,我也绝不教,学手艺得心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