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平厌恶是对差距的向往,是对能力和位势完全均质的一种反感;获得性遗传是公平厌恶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实现公平厌恶的一种手段和公平厌恶行为在代际间的一个延伸。贫富差距是一种集体性的公平厌恶,同时在地理和智力遗传逐渐弱化、父辈遗传和获得性遗传逐渐凸显的时代,社会群体集体采取自闭加以响应,使得社会结构日趋模块化,最终贫富差距也得到反馈式的加强。因此,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平台,打破财富分配和遗传的僵化格局,避免仅靠生物本性自发选择生成的阶层固化现象,使得良好的致富信息真正在各阶层群体之间发生共享,从而真正实现身份无贵贱、职业无贵贱的社会和谐状态,是破解贫富差距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促进民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目标。“促进民生”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给予人民群众公平获取和发展的机会;推进文化民生,让主流意识形态走近群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现今贫富差距已逼近社会底线的实情调查,对城乡收入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群体间差距不断扩大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得出贫富差距扩大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结论。通过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偏差、体制本身问题的研究,提出改革收入分配体系、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监控垄断行业、建立健全城乡保障体系、实现教育公平等缩小贫富差距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前,按劳分配是我国唯一的分配原则,中共十三大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公平”;之后,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逐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先后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还首次提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是贫富差距过大,劳动收入与资本收入倒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地区收入差距过大。鉴于此,中共十七大对收入分配政策作了进一步调整,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加大兼顾公平的力度,以有效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相似文献   

5.
蔡辉 《山西老年》2012,(3):12-12
长期以来我们有一种误会,以为不公平的根本原因是贫富差距。可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贫穷的公平”显然已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6.
在批判“GDP崇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等观点和做法的同时,也要切实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对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而且还在持续扩大这一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但也要看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总体上是正常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不是市场取向改革造成的,也不能归咎于我们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坚持。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流派,生态批评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生态批评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对“类中心主义”,主张“生态中心主义”和环境公平。其分支生态女性主义批判了“男权中心主义”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深层生态主义主张超越生态学作为科学这一事实达到“自我意识”和“地球智慧”深层次境界;文化生态主义认为生物多样性等环境问题必定会反映在语言与文学领域;印第安族裔生态文学的关注焦点从社会关系转移到了自然关系。生态文学代表作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丰富的生态思想,生态批评是人类为其所生存世界斗争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威廉·华兹华斯的诗学理念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有较为完备的阐述,其中表达了一种观念,即诗歌创作所传递的情感应该是一种“愉快”的情感,我们称之为“愉快”诗学思想.以《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廷腾寺》、《我们共七个》等作品为例,从华兹华斯的自然情怀和儿童情结出发,分析出华兹华斯“愉快”诗学的创作原则,即:立足于生命本体需要,坚持生命内在的幸福感与外在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就其核心内涵和社会影响而言,华兹华斯的“愉快”诗学思想对当下文学艺术创作及社会发展变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造成当今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自然历史、政治、经济、政策、法律和教育6个方面原因的分析,指出造成今天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不是市场化取向改革带来的必然结果,即不是一种经济公平,而是在改革中政府缺位造成的。并由此指出政府应在社会保障、权力监督、国企财务监管、改革政策调整、健全法律和公平教育上着手,力求在社会收入分配领域实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中国古代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有必要从“行为规范”、“支持精神”和“相关思想”三个方面来进一步分析和阐述这一思想资源。在“行为规范”方面,儒家所主张的规范可以简略地归纳为主要是一种“时禁”。支持儒家生态伦理的精神主要是一种“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而两个对环境保护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的思想,则一是涉及对经济及物欲的看法,即限度和节欲的观念;一是涉及对人和事物的一种基本态度,即一种中和、宽容、不走极端,“不为己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也谈当前收入差距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差距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居民个人,城乡,地区和行业收入差距四个方面,城乡,地区和行业收入差距四个方面。收入差距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自然差距;二是非自在差距。合理的自然差距能够刺激竞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非自然差距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调节收入差距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和谐意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扩大的城乡贫富差距以及农民的制度外诉求表达行为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增进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疏通农民诉求表达渠道,缓和社会冲突,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差距是产生贫富差距的主要因素,但收入分配差距不绝对等同于贫富差距。作为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如何更能反映贫富差距呢?应用考虑生活消费成本的居民实际收入代替居民名义收入计算基尼系数,同时辅之以变异指标等,方能对贫富差距作出较为客观、真实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老子思想中符合生态伦理理论的分析,从三个角度探寻老子的生态伦理观,即“平等”、“无为”和“节制”,并结合历史与现实,阐释老子思想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平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开发自然等一系列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15.
臧凤华 《中华魂》2011,(3):45-46
最近,追寻中国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原因的文章,常见诸报端。其中,有一组数字被广泛引用,并以此为据,断言中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根源”是“垄断”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大型国有企业。例如有的说:“目前七个垄断行业职工占全国职工人数的8%,而工资和福利收入却占全国总额的50%以上,这是造成收入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现实语境压力即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唤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在文学界越来越多的文学家和文学研究者开始把生态学引入到文学研究和教育中,开辟了文学批评的新视野.文章从生态批评角度分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及其在诗作中的体现,感受人类早期厌恶工业文明、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进而呼吁全社会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社会成员之间悬殊的收入差距和财富拥有量,引发或加剧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或矛盾,也引起了学术界对分配结果“公平性”问题的长期讨论.在提出均等分配结果“公平”和“不公平”两个判断、介绍关于两个判断的若干种经典解释的基础上,按照“当事者”和“参照者”的不同立场,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点纵横两个维度上,构建了所得、所得与贡献、所得与需要三个视角的分配结果“公平性”分析模型.由此得到六个重要推论:公平是通过比较得出的具有相对性的判断;公平是弱势群体的愿望与追求;公平是事实描述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单一的“所得”比较是简单的、浅显的“公平性”判断方法;“所得与贡献”的分析适用于对初次分配结果的判断;“所得与需要”的分析更适用于对再分配结果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的教育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具有“筛选器”的功能,有利于促进效率、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化,这需要市场的有限介入;一方面是具有“平衡器”的功能,有利于促进社会平衡,促进教育公平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市场的力量会自然而然地将生产要素引向发达地区,包括稀缺资源和人才,导致中国的收入差距、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在教育领域也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19.
论贫富差距过大的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富差距过大,会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削弱党的执政基础,阻碍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会引起政权的更迭。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注重初次分配的公平;改革税收制度,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坚持取缔各类非法收入。  相似文献   

20.
儒家提出“均富”思想,反对贫富两极分化,重视损有余以补不足,提倡戒奢崇俭,对解决我国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分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