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为基础的语言分析美学是一种有待开掘的美学研究方法。这是一种防御性美学,对形而上美学式的、普遍性的美学论断持怀疑态度,并运用语言分析方法对形而上美学的大概念进行彻底质疑和否定。从表面上看,这是在消解美学,其实不然。语言分析所破解的是普遍式美学论断,它并不走向彻底的解构主义;相反,通过语言分析,美学重新在语言使用的基础上获得重生,在美与艺术的分析上提出新的建设性方向,构建出新的美学语法。  相似文献   

2.
以“语言游戏说”为向导 ,分析“私人语言”的含义 ,着重考察维特根斯坦如何从否定私人对象的存在、指出私人定义的不可能性、遵守规则等方面对私人语言进行反驳 ,最后指出这一论证对于批判传统哲学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确实性》中的某些段落似乎透露出某种相对主义倾向,这与维特根斯坦一贯的反相对主义格调不太协调。对于维特根斯坦对相对主义到底持什么态度,构成了他的“相对主义之谜”。基于对摩尔命题的轴心地位、信念系统的确实性、行为方式等理论在维特根斯坦哲学中所扮演角色的分析,“相对主义之谜”的谜底逐渐露出水面。  相似文献   

4.
作为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的主要代表,维特根斯坦在其后期思想中认为语法研究是探索哲学本质的唯一途径,是哲学研究的核心。维特根斯坦从哲学的意义上使用"深层语法"这一概念,认为"深层语法"是对出现于语言实际运用中的语言形式进行内在的分析,是对语言的实际使用进行的描述。他指出只有通过以生活方式为基础的深层语法分析才能消除哲学困惑,匡正人们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简帛医籍否定副词有“不”、“未”、“弗”、“毋”、“非”、“莫”、“勿”、“無”共8个,全部承袭先秦汉语而来.出现一些新的用法特点:“毋”表叙述否定与“勿”表禁止否定以不带宾语的情况为主;“未”由否定过去发展为否定未来;“莫”的指代性消失.  相似文献   

6.
“够意思”——“不够意思”、“好意思”——“不好意思”、“有意思”——“没有意思”是汉语中含有“意思”的三对肯定否定结构,也是常用的惯用法之一。如果对它们进行比较深入地考察,就会发现每对结构中的后者并不仅仅是前者的否定形式,而是在语法、语义、语用或语气等方面呈现出与前者不同的语言特点。因此,对这三对结构进行细致地分析,无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本体论研究还是方法论研究都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维特根斯坦的"使用论"强调了训练和使用在学习和理解语言过程中的作用。本文从使用语言的角度分析维特根斯坦所提出的语言游戏说理论,进而探讨在使用语言中理解语言的实际意义。通过对"女性语言"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没有本质意义,也没有统一性意义,人们只有在多种多样的实际用法中,才能把握语言的意义。维特根斯坦重视在使用语言中理解语言是正确的,但是他走向否定一般、否定概括则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8.
主要通过对《哲学研究》进行分析和理解,结合相关的资料和评论,引出维特根斯坦否定私人语言存在的著名论题。通过私人语言与外在参照系、私人语言缺乏检验的标准、私人语言无法建立规则等三个步骤论述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论题。最后阐述该论题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对唯我论的反驳,以及对语言哲学流派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左传》中的否定词“未”的语法功能和表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未”的表义问题。“未”不是只能对过去表示否定,而是对过去以至现在表示否定,对将来表愿望或可能,强调动作行为的可变性;而且“未”没有“不”的含义,当“未”后跟助动词,没有动态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时,“未”表静态否定,但仍有动态意味,表示“还不”。  相似文献   

10.
生成语法学派的诞生主导了当代语言学研究从结构分析模式向生物语言学框架的“由外至内”的范式转向;原则和参数理论时期“自上而下”从普遍语法内部探究其规则及应用,推动了语言获得研究向纵深发展;最简方案时期,尤其是21世纪以来从普遍语法之外的第三要素出发,以“自下而上”为主,融合两种方式考察狭义语言官能的本质。生物语言学走向交叉学科背景下探索“最小递归”和语言官能演化之谜的道路。本文论述了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理论的建立动机及历次转向的动因,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书刊简讯     
《探讨》杂志发表维特根斯坦专号《一元论者》杂志发表“黑格尔在今天”专号在挪威奥斯陆出版的《探讨》(Inquiry)杂志1964年冬季号发表关于论述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专辑,内容如下:论文方面,有魏恩帕尔(P.D.Wienpahl)的“维特根斯坦和命名关系”,沃尔加斯脱(E.H.Wol-gast)的“维特根斯坦和准则”,勒维森(A.B.Levison)的“维特根斯坦和逻辑必然性”;讨论方面,有波根  相似文献   

12.
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观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期的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分析 ,主要是从语言与逻辑的关系来论述的 ,其中以“语言图像”理论为代表 ,后期的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分析 ,则转变成从语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来加以论述 ,其中以“语言游戏”理论为代表。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点的这种转变 ,对语言哲学 ,尤其是日常语言哲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维特根斯坦是日常语言哲学的开山人物。从哲学视角研究日常语言概念的意义表达和语法判定,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两大基点。就前者而言,维特根斯坦主要针对语言用来做什么的问题给予哲学意义上的解答;而就日常语言的语法判定而言,维特根斯坦主要从哲学方法上回答语言怎么样使用才能合法地用来表达与交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逻辑哲学论>中,"意义"是维特根斯坦所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向度.本文将通过对维特根斯坦关于意义与名称、意义与命题以及意义与神秘之域之间的关系所作出的规定进行分析,特别是通过将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进行比较,来论析维特根斯坦对于意义的独特理解,并勾勒出维特根斯坦所提出的富有特色的意义理论.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为了探寻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值得过的生活,维特根斯坦不可避免地要对宗教信仰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其身上所具有的神秘性也体现出强烈的"宗教性",并且终其一生都是如此。本文试图探析维特根斯坦的"宗教性"以及语言和宗教之间的关系,使其隐晦不彰的宗教思想明晰化,并尝试将其遑遑展开的地方勾勒出来,名之为语言宗教观。  相似文献   

16.
《逻辑哲学论》§5.6宣称:“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这是维特根斯坦对他的“唯我论”的全部论述的开头语.按照维特根斯坦的意见,这是理解“唯我论在何种程度内是真理的问题”的“一把钥匙”.因此,正确理解这一论述有助于我们把握维特根斯坦对“唯我论”的见解.然而,这一把“钥匙”本身又存在着理解问题.这是我们进入对维特根斯坦的“唯我论”研究之前所需要认真解决的.在《逻辑哲学论》§5.62,针对“世界是我的世界,这点显示于语言的界限即我的世界的界限”这一论断,维特根斯坦在“语言的界限”一语后,插上了一个附句.它的德文原文中是:“dieGrenzen dor sprache(das sprache,dieallein ich vertehe),die Grenzen meiner welt.”正是这一个插句的出现,引发了我们的问题.曾有人指出:“在这一讨论述中,一个有问题的特征,就是代名词”我的“之突然出现,而其所指为何,本身非常不清.”对此,英译本名称基本上有两类译法:甲类:“THE LIMITS OF LANGUAGE(OF THE LANGUAGE THE ONLYI UNDERSTAND).”乙类:“THE LIMITS OF THE LANGUAGE(THE ONLY LANGUAGEWHICH I UNDERSTAND).”无独有偶,中文译本所有的两个版本也分别体现这两类不同的译法:甲类:“语言的界限(唯有我懂得的语言)”(张申府译《  相似文献   

17.
“在永恒的方式下”是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一种神秘主义的直观世界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世界将被直观为一个“有限的整体”.维特根斯坦强调,“在永恒的方式下”是人们与“更高者”建立关系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引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重新发现善与美的价值.诗人布莱克的《天真的预言》帮助我们理解了何为“有限的整体”,而海德格尔对亚伯拉罕诗句中“天鹅雪中游水”哲学意象的分析,也展现了一个“最短暂中的永恒”的实例.本文强调,人们只有首先转换到一种永恒的方式下来观察事件,他才有可能从里面发掘出类似“瞬间的永恒”这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的方法论有两个主题:1.日常语言深入研究的必要性,2.贬低“哲学”的倾向。本文目的便是讨论在维特根斯坦思想中所存在的这两种倾向的根源。提出对某一问题的一种哲学分析,这等于把正在分析的问题所由以构成的一套辞或概念,分解为另一套辞或概念。但是这些“辞或概念”的地位或价值究竟是什么呢?确切地  相似文献   

20.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是其后期哲学思想的精华,他从日常语言人手对语言意义作出经典阐释,不仅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语言哲学观,而且对修辞学的哲学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维特根斯坦在“语言游戏”中对意义使用的语境、目的与规则以及生活形式概念的阐释无不蕴涵着修辞哲学思想,对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贡献.从分析“语言游戏”三个特征出发,进而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上论述了“语言游戏”所蕴涵的修辞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