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当用户社交网络账号权益受到损害,寻求法律救济的首要难题是如何确定相关权益归属,以及其是否能够转让。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社交网络账号在民法中的地位,以及应当如何适用法律。从是否可以被类型化保护的特征出发,民事法律利益分为法律规定的权利、法律尚未规定的权利与法益三类。以此为据,可以从知识产权等法律规定的权利、虚拟商品等法律尚未明确的权利以及作为入口的账号自身等法益这三个方面界定社交网络账号的法律属性。进一步地,可以基于法律属性的界定明晰社交网络账号的保护规则。  相似文献   

2.
法律是作为规则体系的“准实在”,司法活动需要在规则的教义性和救济性中予以把握l同时规则的正当性和回应性应在司法过程中生成和证立。因此,有必要区分制定法规则和判例法规则,并认真对待它们之间的功能区别和价值关联,以圆满地实现法律的正义承诺。  相似文献   

3.
正义镜像的缝合——法律救济与救济法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体来看,法律救济源于权利、正义、规则,立基于适度的主动,追求真实、良善、艺术的问题解决.在现代社会,法律救济有立法、行政、司法、市场、宪政等多种通道.司法是其中心通道,也是实现法律救济法律化的根本要津,必须体现法治正义的内在训诫.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言论自由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和表现方式,但是公民在发表言论的同时可能会触犯他人的权利。加强对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和限制是现代法治发展的需要。我国对公民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保障与限制存在诸多问题,应从宪法条文重构、制定专门法律、加强司法救济等方面完善对公民言论自由的法律保障与限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被互联网的虚拟世界所吸引,其中尤以网络游戏最甚,于是有关虚拟财产的纠纷也日益增多,人们便将这些纠纷诉诸法律,因此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关于虚拟财产的司法判例。文章通过分析司法实践中形成的虚拟财产的司法判例,剖析司法实践中虚拟财产的法律界定问题,比较分析了各法院对虚拟财产属性认定的不同原因,提出我国应该通过制定单行法,完善司法解释和建立网络仲裁制度来解决虚拟财产纠纷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作为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运用的可行性方向正逐步为人关注,而人工智能在社区矫正中是否可以具备主体资格,能否承担相应责任,是这一技术应用时所产生的法律问题。通过对社区矫正人工智能运行现状及主体特征进行考察,借助主体责任价值、民法代理规则、侵权归责、刑事责任范畴四个方面辨析人工智能主体责任,合理界定人工智能的责任属性,并且注意人工智能在社区矫正中的主体责任监管、伦理道德和责任豁免三个问题,可以为将人工智能引入社区矫正奠定法律主体基础。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近年来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纠纷已对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产生消极影响。妥善处理农村土地流转纠纷已经成为保障农村稳定的关键之所在。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目前我省土地流转纠纷主要有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土地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土地承包权继承纠纷四种类型。呈现出纠纷数量大,递增明显,涉及人数多的特点。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为立法的滞后与过分概括及司法的低位与窘境。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法律的细化与重构,承包经营机制的完善与相应配套机制的建立以及建立土地承包日常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网络账号有关的"数字遗产"继承问题已经进入了现实生活,但相关的法律却滞后。首先,本文界定了"数字遗产"概念,梳理了"数字遗产"保护现状。其次,讨论了与账号有关的"数字遗产"的特点;结合实例,在当前法律环境下对具有不同特点的与账号有关的"数字遗产"的继承性进行了研究。最后,从网络公司、用户、国家立法三个角度出发,分别提出了应对当前"数字遗产"继承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法社会学的角度详细探究了私力救济所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其它成因,提出应在法律的许可限度内,允许公民在一定规则和司法的合理引导下,通过私力救济解决问题,使公民合理地享有私权自治处理纠纷的权利与可能。  相似文献   

10.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调查权违法或不当,可能影响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赋予行政相对人相应的法律救济权利。针对现行行政调查法律救济的立法与实践现状,从行政调查法律救济途径的角度,对行政调查法律救济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法律角度,雨云是一种气候资源,具备物的要素,可以成为法律关系客体;人工影响天气是以公权力为依据的公法行为,其所造成的损害应仅限于非法作业导致的直接损害。国外人工影响天气立法和司法比较成熟,而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损害的法律救济保障不足、归责不明。在现实立法条件下,应当把人工影响天气损害救济的重点放在事前预防上,尤其是注重公共利益的保护,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包括公告制度、听证制度、异议制度,从而有效预防人工影响天气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文明法治环境是指人们的法治观念、法治行为和法制制度等法治因素的总和.文明法治环境由文明法治的思想观念体系、行为模式体系和制度结构体系构成.创建文明法治环境,就是要在我国公民中焕发公民意识,完善和宣传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开展小区文化建设,去掉不良的法律观念;就是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要切实制约公共权力,尊重私人自治,坚持司法独立;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我国的立法制度、司法制度,要在执政权、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建立起科学的协调和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法律解释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私家解释”到“官方解释”的过程,目前依法由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分享法律解释权。然而,此种法律解释权配置现状却存在法律依据欠缺合宪性与合法性、立法与司法解释倒置以及实践中司法解释混乱等一系列问题。据此,文章在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后,提出应制定统一的法律解释法、明确赋予法院法律解释权及实现个案解释与统一解释并存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第 2 0条对正当防卫作了明确规定。从理论上讲 ,正当防卫无罪具有坚实的哲学、法学和道义根据 ,我国正当防卫的法律地位较英美法系、大陆法系更具积极意义。在司法实践中 ,只有对正当防卫的理论根据及法律地位予以充分认识 ,才能准确领会正当防卫的立法精神并正确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5.
论法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法治建设不仅是其一个重要指标和要素,也是社会的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形成机制和保障机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法治建设还任重道远:信仰法律,牢固树立权利本位的法治理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和司法救济工作。  相似文献   

16.
法律模糊语言的成因、弊端及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性是法律语言的灵魂与生命,但模糊语言同样客观地存在于立法和司法等各个环节。法律模糊语言的成因复杂,在法律领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此同时,法律模糊语言的消极作用已成为司法实践的障碍。为了维护法律的效力,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采取措施消除模糊语言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网络版权侵权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网络版权侵权问题始终为立法界、司法界和学术界所关注。网络版权侵权的法律救济是规定应对受到侵害的网络版权权利人给予何种救济措施的法律制度,因为关系到网络版权侵权责任的追究效果,所以很有研究的必要。我国网络版权侵权的法律救济必须从民事救济的体系化、行政救济的完备化、刑事救济的规范化入手,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就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及司法实践来看,对刑事被害人民事权利的法律保护显得薄弱和不足。完善刑事被害人民事权利的法律保护制度应打破“先刑事后民事”的传统立法理念,树立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观念;确认刑事被害人对权利救济途径的选择权;对刑事被害人就追诉对象的犯罪事实所致损失而提起的诉讼法院均应受理;允许对应负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9.
法律适用必须以追求一定的法律价值为诉求。正义与秩序是法律价值的基本内容,正义在司法中的判断原则应该以符合事物的本质和平等为基础。在法律价值的位阶中,正义是居于首位的。  相似文献   

20.
法律事实与法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律方法是把成文法向个案判决转换的方法,从法律事实出发认识法律方法实际上把一般方法的阐释与个案独特性的理解结合起来,方法与事实之间是互动的;阐释法律事实的方法主要包括:法律事实的识别、认定、证据规则的运用、事实的发现与判断、法律事实的涵摄、对事实的法律思维方法,以及在事实的特定语境中对法律作出的解释、论证、价值衡量、漏洞补充等方法;运用法律方法破解法律事实问题,意在将法律与事实有机连接起来,寻找法律推理大小前提之间的联接点,使法律推理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