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民居风格住宅是传统建筑文化有机更新的积极尝试,它融合了传统民居的元素,具有十分鲜明的符号特征。现代设计将传统民居构件抽象化、几何化、建筑化,再用到设计上,由此产生了可以适应当代住宅的新民居符号,形成了当代住宅的新民居风格。  相似文献   

2.
所谓景观建筑就是将景观分析融入建筑设计的建筑形式,可分为历史型、纪念型、展示型、游乐型、公共空间型、宗教型、居住型七大类.景观建筑的设计理念强调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和谐统一,突出其地域特点与人文关怀.中国当代景观建筑存在着一些弊端,而中国传统的景观建筑理念值得借鉴,继承传统而又融入现代元素,才能设计出中国特色的景观建筑.未来的景观建筑应是体现人文关怀、结合地域文化、运用生态技术的新建筑景观.  相似文献   

3.
侗族的鼓楼原本只是南侗地区常见的建筑形式,但在旅游场域中逐渐成为整个侗族的民族景观.本文试图探讨鼓楼在侗族传统社会中的社会文化意义及其在当代的变迁,并指出现时的鼓楼实际上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脱离了地方社会文化根基的文化展示景观.  相似文献   

4.
从呼伦贝尔地区民族文化的系统认知着手,详细阐释了其民族文化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从传统建筑文化的当代诠释、民族艺术符号的建筑转化、民族精神意蕴的深层演绎三个方面深入论述了民族文化在当代建筑形态创作中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形式美学和中国传统建筑文脉出发,阐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方圆构图、对称、重复等三种视觉形式的美学特质,并由此发掘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的形式审美逻辑,以期对当代建筑设计延续传统文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设计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中国设计艺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是中国设计艺术对自身文化的一种再造活动,其借用主要有象征、直观和意象三种手法。就文化意义而言,设计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借用为中国现当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话语源,使中国当代设计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对话与交流中获得一种话语可能。  相似文献   

7.
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构性、象征性和形式主义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从意识与审美、技术与功能、宗教礼仪和空间序列表达几方面对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转化进行了阐述,目的是通过解析传统建筑要素在形态解体、空间异化过程中所体现的意义,探讨当代建筑创作实践中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 ,当代中国建筑在继承传统中国建筑文化的同时 ,也需要在世界建筑文化之中独树一帜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现象背后看不见的手。对当代中西建筑碰撞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的角度与深度进行解读十分必要。通过中西建筑文化的比较指出:中国传统建筑的本质是“器”,“器”的定位是“室”用,是实用;西方Architecture的定位是“器艺”,是实用与艺术的并重。对中国当代建筑在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美”与“非美”观念、回归传统的倾向、经济因素与建筑精神、原创与中国建筑大师的培养进行了文化解读,并对日本建筑的现代化历程进行了剖析。指出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必须依靠中国本土建筑师的努力,做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与现代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文化不断接触、碰撞、交融、竞争.当代中国文化最强有力的影响者和竞争者,无疑是基督教文化,它已经成为英美主流文化,正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迅速渗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让人担忧.祖国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新的阐释,文化理念的创新性建构问题也由此在与传统、现代及后现代文化理念撞击的张力中凸显.尽管当代文化理念在与西方观念的撞击中呈现出回归意识,但不应沿袭传统文化理念的建构模式.文化理念的创新性建构应是立足于当代文化的现实土壤上,在与传统和现代的对话场域中,达到一种融通和批判性超越,生成具有当代视野的文化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图书馆建筑的历史沿革、传统的皇家藏书楼的文化渊源、当代我国图书馆建筑的文化传承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同时指出目前存在于我国图书馆建筑领域中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建筑与生态文化关系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生态文化,例举并分析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黄河中下游地区北方典型建筑形态、四合院布局形式、北部及西部边疆等地区的民居形式,提出传统建筑艺术的生态文化对当代城市生态建设的启示,即当代城市生态建设应吸收传统建筑艺术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的四大生态观。  相似文献   

14.
在泉州这样一个多种宗教相并存的城市,回族祠堂建筑有其特殊的审美文化特性。回族祠堂建筑是泉州传统血缘、宗教、地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化的传承性要求我们在展望泉州回族祠堂建筑保护的同时,也应该对祠堂建筑的当今价值进行探讨。现以侨乡泉州的回族祠堂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从历史考证的角度对泉州回族祠堂建筑的典型——丁氏回族祠堂——的审美文化进行美学特征探讨,并对其当代意义和保护与开发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5.
传统建筑文化是一种宝贵资源,其内涵的探索与传承是现代社会的历史责任。皖南传统聚落空间的营建策略具有极大的人文价值和宜居价值。合肥民航家园小区整体布局形态遵循着有序的生态空间布局形式,借鉴皖南建筑传统聚落整体空间的朴素生态观,居住小区内的功能空间布局各具特色,整体风格和谐统一。文章以合肥民航家园居住小区的空间形态规划为例,对皖南传统聚落空间营建策略的当代借鉴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对当代居住规划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对于吴文化这样一种既具有丰富传统内涵又在当代呈现出鲜活时代气息的地域文化类型进行研究,充满诗性气质且关注当下的苏州女作家范小青的创作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参照.当代吴文化继承了传统吴文化的优良基因并有所创新,其智性的写实精神、悲悯的包容精神和韧性的进取精神等吴文化的当代精神在范小青近作中得到了诗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了张永和的建筑观点,并通过对我国社会文化与建筑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的阐述,进而分析了张永和的建筑探索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和带来的启示.从而揭示出建筑与城市在设计当中应以关注和体现人文精神作为设计者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古琴文化的当代发展是一种新的文化建构过程,资本转换成为历史记忆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形成新的文化表征之一.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行为规范的维护与利用、文化主体社会角色分化而产生的不同需求等外在社会因素对传统古琴文化内涵的冲击,导致了人们对古琴传统边界当代消解和古琴现代文化表征多样化的疑问.结合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从公共文化视角对古琴文化“资本化”发展的当下局面进行了探讨与反思.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之后,酉方建筑呈现出一种分裂状态的多元化现象,论文分析了这种特殊建筑文化的特征,并将其与20世纪初建筑的多元化进行了比较。以此阐明西方当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特征,奠定客观认识西方当代建筑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三大文化体系,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文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以及通向和谐社会之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和合文化或和谐文化,把和谐视为社会普遍的价值追求;西方文化通过对竞争、冲突和矛盾消极后果的反思,意识到了和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三种文化体系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措施和方法.中国当代和谐文化的建设,应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以当代中国现实为依据,对这三大文化体系中的和谐思想进行创造性的整合,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理念,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