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文学"现代"语境中,湘西作家群坚守本土文化阐释身份,以鲜明的民族性建构起当代中国区域文化之间、中西之间文化的对话平台.在文化阐释的选择上,从本土走向历史理性;在艺术与审美表达上,采取了现代甚至后现代艺术的某些形式与方式.坚韧耕耘,揭示和探寻生命的庄严和价值,发掘人性的美质,深度思考人性的健康发展和包含苗、土家等少数民族在内的整个华夏民族文化建设的关系,为当下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积极的启示,这是湘西作家群民间立场、本土书写的意义所在,这也是当代湘西作家群文化阐释视阈的现代性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五四文化保守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复杂关系和建构现代民族文化身份是与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纠缠始终的两大问题.五四时期,在世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作为对激进主义知识分子现代性单雏体认方式的否定性回应,文化保守主义者在质疑进化论以暴露新文化运动的理论局限性的同时,亦从这两个方面展开了对文化现代性的理论设想.在这一意义上,五四文化保守主义中庸平和的主张背后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现代精神,它理应和激进主义合力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进程.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文化方案与现代性经济方案、政治方案之间应当是相向而行、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现代性文化方案必须观照人的内在价值结构秩序,即观照人的信仰与终极价值、道德人格、精神气质等三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其中,道德人格是其链条上最关键的环节。现代性文化方案滞后造成了现代人的德性颓废,并致使现代社会秩序的紊乱。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历程应当赋予现代性文化方案应有的地位与尊严。基于这一诉求,现代性文化方案具体落实的应然途径就是实现人道德人格建构的自觉。抓住这个核心基点,就等于为现代性文化方案改变被边缘化命运找到了一条通道。在这个意义上,道德教育在建构人的道德人格时,不仅要寻找积极的现代性文化资源的支撑,还要担承现代性文化建设的重任,既要救赎德性,又要整饬秩序。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视野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国社会发展对现代性诉求的必然反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最高意义上的现代性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双重文化意义,既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又代表了中国文化现代性的方向。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蕴涵着建构新的现代性的价值诉求。马克思在中国迅速传播并中国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学审美论是当代占主流地位的文艺观.随着现代向后现代的发展,这种文艺观也在发展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需要反思,而现代性则是这种反思最宏大的历史视域.当前的现代性和美学研究已经揭示出文学艺术是审美的或美的文艺(fine art)概念的现代性质以及美学的现代性性质和它规划下的审美的现代舍义.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已经揭示出文学、审美及其理论作为审美现代性的组成部分和话语与现代性及其话语的共生关系,而现代性是我们处身于其中的现代社会和文化的一种本体论的、目的论的、决定论的元话语实践,它直接造成了我们目前的生存境遇.如此看来,在现代性视域下,我们才能看清当代文艺审美观的深度根源、价值、问题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唯物史观的立场,从审美现代性与现代性、主体性哲学的关联入手考察审美现代性的源起及内涵,揭示它在现代生活中的悖论性命运:一方面,审美吁求上要求独立,是审美现代自身在现代性大厦中发展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现代性的审美在强调自律的同时也被赋予了强大的精神功能,从而展示审美现代性内在矛盾结构:以审美知识的分化与独立为起点,向审美价值以至审美本体论的渐进演化.  相似文献   

7.
“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是一组充满了歧义的概念“星丛”。“现代”等概念是一组历史性概念,内涵丰富,变动不居,很难有明确的定义。大体上说,“现代”是一个区分社会历史发展的时间性概念,“现代”意味着古代传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开始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现代性”是一个具有社会学意义的概念,是指现代社会的内在质的规定性和演进逻辑,“现代性”既有进步意义也有负面效应;而“现代主义”则是一个具有思想文化意义色彩的范畴,主要是指审美文化,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指审美现代性。“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萌生于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世纪上半叶德国美学东渐的历史事实为依托,分析德国审美思想与中国语境中审美现代性问题的内在关联。文章认为,中德审美思想的现代性关联,从现代学科发展的意义上来说,首先表现在知识论层面,与审美话语和审美知识范式的革命性变革有关;其次则表现在审美思想与社会文化、个体生存的互动关系上;而上述知识学与审美社会学意义上的现代性关联,与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创造性转换有关,并最终源于中德知识人对审美在现代知识谱系中本体论地位的深刻认识。论文分四个部分:一、现代性转换:中德美学的关联域;二、审美本体论意义上的现代性关联;三、审美人生层面的现代性关联;四、审美知识学方面的现代性关联  相似文献   

9.
审美现代性是近现代以来西方学界一个重要的理论话题。在西方学者那里,审美现代性是与社会现代性相对立的概念,审美现代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自律性的审美和艺术来批判物化现实,抵抗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对社会的控制,但也陷入了对历史进步的怀疑和悲观主义情绪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看到了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不仅有对抗的一面,更有结合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一面。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既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审美现代性的发展有赖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也主张通过审美现代性克服社会现代性的阶段局限性、特定时期的片面性,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不仅把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而且把它分为“优美”与“宏壮”两种审美形态。王国维之所以这样甄别审美境界、形态,之所以把真作为其“境界说”的价值核心,是因为他的“境界说”融入了现代学术视野,注入了现代性文化元素。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分别,其实体现出文化心理上的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11.
摄影不仅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视觉艺术,而且还是一种负有传播现代文明重任的视觉文化;摄影促使了文化传播的主流由文本方式向图像方式的转换。本文约略论述了摄影的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一些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2.
莆田妈祖民间美术是妈祖民俗文化的载体,其内容与形式充分反映了妈祖民俗的各种事象;兵造型是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物质形态;其品类丰富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莆田妈祖民间美术造型是妈祖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在民间文艺普遍萎靡的背景下,东北民间文艺却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大众广泛的审美认同。但当这种认同与消费时代的商业逻辑互为缠绕的时候,不断被表述的“民间”与原初意义上的“民间”已经背离,消费文化对其文化意义形成了巨大的削蚀,在各种晚会和娱乐场所演绎的东北二人转,因为其同一性、复制性而具有了消费文化的趋同化特征。这种变异了的二人转并不是对传统民族艺术的传承,而是对其艺术精神的切割与断裂;出现在旅游景观中的萨满文化表演,一方面满足了生活在异质文化空间中的人们对东北文化的想像,另一方面又惊动了民俗的自然性与原初性,使游客只看到了民俗文化的外壳,而真正富有生命力的内核却被搁置。在消费文化语境下,东北民间文艺由于承载了太多的利益诉求而不断沦为商业消费符号。  相似文献   

14.
毕摩文化源远流长,蕴藉深厚,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关系到彝族社会结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民族心理、 民族认同等问题,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与传承意义。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毕摩文化面临着传承危机:毕摩数量减少、毕 摩素质参差不齐、毕摩文献与毕仪的缺失……笔者尝试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内部保护的薄弱两个方面分析毕摩传承危机的形 成原因,并对毕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形成毕摩共同体和建立毕摩传承人补贴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莆田木雕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融合,它融入了丰厚的生活元素和审美情趣。莆田现代木雕工艺在继承莆田民间艺人深厚的文化技艺传统上有着不俗的成就,却也同样面临新时代的诸多困境。莆田木雕工艺要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实用价值与审美观念的有机融合,并根据新时代的需要,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从而创作出符合时代气息的不同凡响的木雕作品。  相似文献   

16.
用当代建筑的眼光不断地体会传统的精神 ,寻找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点 ,是国际建筑界的重点研究课题。处理好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对传统文化艺术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建筑师创作的真正源泉在于对当今人民生活的理解和热爱 ,对文化遗产的深刻解读 ,以及来自对现代物质和技术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沿线文化资源主要有世界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的文化资源等。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应该从文化旅游、演艺娱乐以及工艺美术等文化资源类型的各自特点入手进行建设。另外,其发展亟须制定统一的国家战略,做好顶层设计。首先需对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进行合理规划,引领其整体发展;其次要打造优势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特色文化;还要建设知名文化品牌及其品牌营销推广机制;要培育文化创意新兴业态,鼓励民族文化与高新科技融合发展;更要扶持小微城镇文化企业,鼓励市民村民文化致富;最后,要加强国际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创建文化贸易合作机制与平台。  相似文献   

18.
当代的审美文化,在文化媒介转型的基础上已完成了从文字主导向图像主导,从语言艺术向图像文化转向的后现代转型,转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语言的式微与图像的狂欢,是当代审美文化最明显的表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图像文化是未来审美文化的唯一表征,也不意味着语言艺术的不在场,未来的审美文化虽以图像文化为主导,但语言艺术对图像文化的补偿与拯救却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9.
屏风文化在中国古典装饰艺术领域中有着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自春秋时期至今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屏风的审美语言和实用功能语言都发生了很多变化。目前,屏风文化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家居装饰领域,对于这一文化中的艺术语言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文章通过回顾屏风文化的发展脉络、传统制作工艺技术和材料种类等方面,从深层次的角度探析这一文化独特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20.
民俗文化广告是一种综合性的实用艺术,也是一种独具魅力的审美文化现象,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民俗文化广告通过民俗文化与广告传播的有机结合,以新颖的创意、优美的意境和富有冲击力的表现手法,在满足受众审美需要的同时,利用民俗文化拉近受众与商品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更好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