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标志着尤金•奥尼尔后期创作的一个高峰。无论从心理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看, 它在美国剧坛上都是一个杰作。它反映了人类普遍关心的家庭命运问题, 表现了为寻找生活的意义而挣扎的主题。该剧的成功之处在于细致的人物心理刻划和复杂的矛盾冲突,奥尼尔由此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神话:家庭人物相互的爱导致相互的恨。奥尼尔承认他从斯特林堡那里借鉴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爱恨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扩展为家庭关系, 认为一个人的现实存在和他的未来命运都是由他过去的所作所为决定的。通过这部作品, 奥尼尔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悲剧意识, 也展示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类共同弱点的理解和同情。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通过对奥尼尔的创作和在欧美产生的表现主义运动作一个简要的介绍和通过对奥尼尔在剧本《琼斯王》中如何运用心理分析手法作较全面的剖析从而阐明奥尼尔与绝大多数表现主义作家不同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奥尼尔一身共写了六十二个戏剧草本;由于不满意,自己毁掉了其中的十一个,另外还有几个打印在稿纸上,未曾发表.奥尼尔一生都致力于悲剧创作,发表上演剧本除《啊,一片荒芜》(Ah、Wilderness)是喜剧外,全都是悲剧.他曾四次获得普利兹戏剧奖,获奖的作品和时间分别是《天外边》(Beyond the Horizon,1920),  相似文献   

3.
尽管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不同,《雷雨》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都反映出相同的悲剧意识,触及了普遍意义上的悲剧主题,如个人的孤独,分裂的自我,神秘命运观(古希腊悲剧传统),遗传与环境决定悲剧命运(过去就是现在),以及人生的徒劳感。然而,两个悲剧由于剧作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和个人经历的差别,又各有其特点。《雷雨》中体现出的因果报应观念,是一种典型的中国社会传统观念;而尤金.奥尼尔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自传性质很强。两个悲剧分别带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却都反映了共同的悲剧人生观:人生是一场悲剧。  相似文献   

4.
论述尤金·奥尼尔坎坷的个人生活经历 ,他的悲剧审美观以及在作品《天边外》中所表现出的普通人的悲剧、爱情悲剧、家庭悲剧、社会悲剧、命运悲剧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看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标志着尤金·奥尼尔后期创作的一个高峰。无论从心理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看 ,它在美国剧坛上都是一个杰作。它反映了人类普遍关心的家庭命运问题 ,表现了为寻找生活的意义而挣扎的主题。该剧的成功之处在于细致的人物心理刻划和复杂的矛盾冲突 ,奥尼尔由此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神话 :家庭人物相互的爱导致相互的恨。奥尼尔承认他从斯特林堡那里借鉴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爱恨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扩展为家庭关系 ,认为一个人的现实存在和他的未来命运都是由他过去的所作所为决定的。通过这部作品 ,奥尼尔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悲剧意识 ,也展示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类共同弱点的理解和同情  相似文献   

6.
刘亮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0):62-64
结合奥尼尔几部重要作品,探索奥尼尔悲剧意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影响、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悲剧的伟大传统、西方现代哲学、现代心理学,以及家庭和个人早期苦难的生活经历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认为:在《送冰的人来了》和《月照不幸人》中,他否定了宗教对人类的拯救功能;《悲悼》体现了古希腊悲剧中命运锁链之罪与罚的情结;《榆树下的欲望》的恋母情结;《悲悼》中的恋父情结;《长夜漫漫路迢迢》中家庭生活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戏剧大师奥尼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悲悼》中的主人公劳维尼亚这一典型悲剧形象的分析 ,揭示了奥尼尔独特的悲剧美学观点和悲剧艺术特色 ,点明了奥尼尔成功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尤金·奥尼尔的思想和创作明显受到世纪初的反理性主义思潮和表现主义戏剧的影响,对现代西方工业文明所造成的人类精神异化、对新大陆清教文化对人性的戕害持彻底批判态度.本文以《悲悼》作个案,研究了奥尼尔的现代悲剧意识的构成:现代的悲剧命运观、强烈的主体意识、彻底的人生悲剧感.  相似文献   

9.
美国悲剧作家奥尼尔的创作深受其母亲的影响。同母亲复杂的情感纠葛使其对女性的认识等同于母性:衡量好女人的标准就是她能否像母亲一样给男人以抚慰。难解的“母亲情结”使奥尼尔在婚姻中寻找着母亲,在戏剧中塑造着母亲。在《榆树下的欲望》和《悲悼》中两位母亲身上都可以找到其生母的影子,而其对女性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抵触发展到理解和同情,并对她们的悲剧赋予了积极意义;剧中的母子关系反映了奥尼尔与众不同的母亲—儿子—妓女的三角母子关系的创作模式,再现了作家痛苦的内心世界,对母亲无望的追寻。  相似文献   

10.
奥尼尔善于从人物内心的冲突和斗争探讨现代人在失去精神信仰后的惶惑不安以及必然失败的悲剧命运,同时通过肯定人物在追求失败过程中表现出的尊严与力量,赋予这些失败的人物以悲剧美感.《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奇异的插曲》和《悲悼》是奥尼尔四部著名的心理悲剧,表现出奥尼尔对人物心理世界的深邃透视和人物心理冲突产生的巨大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11.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第一位把戏剧看作是一种严肃文学的剧作家。他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以犀利的文笔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金钱所异化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得人们互不理解、互不信任、甚至互相仇视。奥尼尔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琐碎、杂乱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了新的题材,使美国现代戏剧散发出古希腊悲剧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家思想对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道家思想在奥尼尔的代表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具体体现,然后从他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生涯等方面分析了道家思想对剧作家本人的深刻影响。其实,道家思想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体现就表明了道家思想对剧作家本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杰克·希伯德创作的《想入非非》是澳大利亚公认的第一部经典剧作,受到澳大利亚文学界极高的推崇。剧作家通过对一个疯狂而荒诞世界的描绘,反映了一位叫蒙克·奥尼尔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的情景。此剧极其深刻地探索了澳大利亚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4.
奥尼尔笔下的女性人物大都对人类最崇高的情感——爱情及幸福的生活抱有美的渴望,然而她们的命运却都注定具有悲剧色彩,面对悲剧她们失望、痛苦、迷茫、挣扎,最终甚至以扭曲的心态结束生命。研究、探讨这些女性悲剧人物的命运,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奥尼尔的悲剧美学和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5.
尤金·奥尼尔在《琼斯皇》中刻划的人物布鲁斯特·琼斯不能只看成是穷途末路的黑人暴君,就人物形象而言,他无所谓"好、坏"之分,他的视觉形象从"白化"到"返黑"的过程,是他灵魂从"失落"到"复归"的过程,这一切正验证了奥尼尔的悲剧观:悲剧的崇高,在于人对超自然力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奋力抗争和必然失败;悲剧的美,是美丑交织、丑中显美的。  相似文献   

16.
在尤金·奥尼尔的《安娜·克里斯蒂》一剧中,海,雾,陆地等意象频繁出现,本文从分析这些意象各自所具有的丰富象征含义及其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入手,来阐释《安》剧所蕴涵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鲁彦周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综合分析了第三阶段即八十年代后期以来的作品。文章对"生存系列"的六个短篇,对中篇《逆火》、长篇《阴阳关的阴阳梦》等作品中蕴含着的悲剧意味作了揭示,重点剖析了《乱伦》和《孽缘》这两部中篇小说的悲剧意义和作者创作观的演变成熟。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论述美国现代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传承。文章首先分析了悲剧对古希腊人精神上的重要意义,接着讨论现代社会中,奥尼尔是如何在作品中体现古希腊悲剧精神的。文章批驳了一些评论家的观点,并从奥尼尔在剧作中高扬的超出物质实利的梦想,以及其悲剧主人公身上表现出的梦想努力奋斗、勇于舍弃一切的精神和行动的力量两个方面,肯定了他剧作中的古希腊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9.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一生创作了大量悲剧作品,深入研究其戏剧,可清晰看出作者理想破灭的一个轨迹。奥尼尔不同时期悲剧作品中的悲剧人物,其精神内涵和悲剧意义差别巨大,从与生存环境格格不入殊死斗争到一点点被外物异化,最后连成为英雄的梦都要被残酷的现实惊醒,奥尼尔悲剧对后来荒诞派戏剧和存在主义戏剧起到承前启后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尤金·奥尼尔作为美国戏剧大师擅长运用表现主义和象征手法来揭示美国 2 0世纪前半期人民的思想和冲突。其作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剧本自始至终都充斥着浓厚的悲剧色彩。本文以奥尼尔的悲剧力作《榆树下的欲望》为例 ,旨在透视奥尼尔独特的悲观主义 ,即取精华于古希腊悲剧及弗洛依德无意识心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