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出版与文化交流原著日·箕轮成男贾占清译同其他所有的领域一样,在出版界,为培养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出版事业而举办的研讨、培训又何止百次于次。广义的出版,是指印刷及设计等极有普遍性的技术。就其本义而言,构成出版活动的著作、编辑、出版流通、出版经营、出版劳...  相似文献   

2.
介绍中国近代行业组织与企业出版的纺织期刊并作了评述。我国近代行业组织与企业出版的纺织期刊有80余种,其中行业组织出版30余种,企业出版50余种。刊物内容涉及纺织原料、纺纱、织造、印染和服装等。对其中的12种重要期刊作了较详细的介绍。结果表明:行业组织与企业出版的期刊数量较多,刊物带有行业组织和企业的显著特点。这些刊物为我们进行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史、科技史、出版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3.
近400万字的宏大篇幅、800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历经八年磨砺,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出版通史》(九卷本)近日正式出版。2月26日,新闻出版总署举行出版座谈会。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中国出版通史》总顾问柳斌杰,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邬书林、阎晓宏等出席。  相似文献   

4.
《高校社科动态》2008,(4):42-42
《中外文化交流史》近期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该书出版座谈会今年5月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外文化交流史》分上下两卷,共100万字,由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19位有影响的学者,使用东西方国家15种语言文字的文献资料,历经数年编写完成。该书对数千年来中外历史上的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5.
马礼逊、罗存德等人编辑的英华字典对译“Publish”,尚未使用中文“出版”一词。“出版”在近代由黄遵宪较早使用,由日制汉字传入中国。追溯“出版”一词的来源,要考察中国出版活动的演变历史以及中外出版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复制技术和出版活动的不断演变,“出版”的概念及其含义也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的许多人都会公正地看到,中国的出版业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发展得最迅速的一项文化产业。它从解放初年产仅近7千种图书,印数2.7亿册,经过40年的奋斗,已达年出7万余种、印数近60亿册的水平。分别增长了10多倍与20多倍。人均书数也从当年的0.6册增加到6.2册。40年间,我国共出版图书95万余种,1200亿册。而这些图书的2/3,又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新时期中出版的。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29日,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一层会议室举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讨会暨黄楠森教授和王东教授主编的《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哲学》出版座谈会。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中央编译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学术媒体共四十余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社科动态》2006,(5):46-46
历时六年、近50位专家参与编撰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中国出版通史》已接近尾声。8月5日至6日,《中国出版通史》研究编撰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出版通史》编委会主任石峰,原新闻出版署署长、《中国出版通史》顾  相似文献   

9.
今年11月12日,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台湾文献史料出版工程”主体项目之一《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副主任孙亚夫、叶克冬,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李明华等出席座谈会。叶克冬在讲话中指出,“台湾文献史料出版工程”对于推动有关学术研究,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所谓“去中国化”等“台独”分裂活动,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与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崔之清、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等30余位专家…  相似文献   

10.
演变中的中日出版与教育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出版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是中日两国早就共同形成的优秀的历史传统,这一传统符合传播学中视觉接受与听觉接受结合互动、强化传播效果的规律.中日两国出版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于中国的出版文化生发较早,历史上形成的顺序是编辑著作-出版印制-发行销售;日本的出版文化形成的历史顺序是市场交换-刻印出版-编辑著作.中日出版文化与教育,近20年来交流充分,发展很快.编辑、出版、发行,已开始形成交互循环型的现代多元化经营模式.两国出版教育的交流还应提高层次,扩大范围,完善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今年5月30日,由中国社科院科研局、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和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了科研成果发布会暨《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出版座谈会,推介该院重大课题成果《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该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任主编,张卓元、董志凯、武力任副主编。于2006年两会期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人民出版社等单位的8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座谈会。《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第一手档…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出版五十周年,中国修辞学会和我校联合主办的学术座谈会,于六月八日到十日在我校隆重举行.出席这次座谈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辞学工作者和语文工作者以及新闻、出版部门的同志近百人.会议共收到论文二十余篇.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诗话辞典》出版《中国诗话辞典》年初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此书由已故著名古代文论专家蒋祖活先生与陈志椿先生任主编,王英志、曹旭、母庚才任副主编暨分卷主编,江浙京沪四十余位专家学者撰稿,是一部中型的资料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专科辞典。全书72.5万字,收辞...  相似文献   

14.
我校客座教授薛君度先生新著《门林集》,今年1月已由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该书收录作者近作20余篇,内容涉及中国统一问题,美国亚裔学者概况,作者与外国政界高层人士的接触往来,以及1971年后返华的观感和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见记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出版安全问题产生的外因是中国文化的不安全,内因是中国出版体制改革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出版安全问题的实质是文化安全问题,进而上升为国家安全问题,其具体表现为出版体制安全、出版机制安全、出版内容安全、出版媒介安全、出版贸易安全.出版安全问题的战略就是要从战略高度制定出版安全目标、从体制高度审视出版安全机制、从观念高度增强出版安全意识、从民族文化角度营造出版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6.
1987年12月6至10日,河南省社联、河南大学、河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编辑分会,在郑州联合主办了全国首次编辑学学术讨论会。会上新闻出版署特邀顾问、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所长边春光同志作了《出版研究与图书质量》的报告。这个报告,提出并阐述了当前出版工作和出版理论研究方面的若干重要问题。为了推动编辑学理论研究,交流出版经验,现予刊登,以供广大出版编辑工作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周德聪先生系湖北三峡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兼艺术系主任 ,多年来潜心于书法创作与研究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评审委员 ,宜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周先生的作品古朴醇厚、雅逸生动、富于书卷气。此次出版的作品集收集了周先生近十年来创作的六十余幅作品 ,其中既有对传统书法的体悟与认识 ,也有对当代书法的借鉴与汲收 ,立足现代、沉潜传统 ,体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此书法集系《中国实力派书画家》系列丛书之一 ,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书名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周德聪书法集》出版…  相似文献   

18.
由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薛虹教授及颜中其、周毓芳、沙宝祥、韩山保、陈虹娓等主编的《中国皇室宫廷辞典》,即将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这部辞典是为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广大读者提供检索中国古代的帝王、皇族和宫廷等有关专门知识的中型辞书。共收词目6000余条,100余万字。该书内容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当代出版理念与出版思想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策划为基石和高起点建构的当代出版七大创新文化理念 (出版策划、出版产业、出版市场、出版效益、出版精品、出版品牌、出版国际化 ) ,不仅是一种高级的编辑思维活动形式和优化的出版行为 ,而且还是中国当代出版思想体系建设和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这一出版理论品牌和出版思想品牌的形成 ,体现了出版工作者不断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认真探索的精神。当代出版思想体系充满着哲学的辩证关系 ,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过程中 ,形成新的合力、辐射力和渗透力 ,从而为增强出版创新提供了一种深层的发展动力和智力保证 ,推动着出版整体的优化升级和优质高效。建设当代高品位的出版思想体系 ,要坚持道德和法治两手抓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11月16日,首部中国期刊蓝皮书《中国期刊产业发展报告——市场分析与方法求索》出版发布会暨中国期刊发展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该论坛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北京印刷学院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研究所、中国期刊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并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