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欧盟的碳捕获与封存立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碳捕获和封存立法的先行者,欧盟制定了完善的碳捕获和封存立法。从欧盟碳捕获和封存立法经验来看,国家应该通过立法方式确认碳捕获和封存的地位,从而表明国家支持碳捕获和封存的立场。此外,为了有效地控制碳捕获和封存风险,推动碳捕获和封存的发展,国家应该制定严格的法律监管制度,并形成能够激励其发展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2.
当前,由于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带来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加速变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为解决这一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节能减排"措施,其中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因具有减排能力强、成本低廉等优势而备受青睐。但该技术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必须对该技术依法进行规制,然而由于这是一个新兴的技术项目,世界各国在法律规制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安全方面、管辖权方面、责任归属和诉讼管辖权方面的法律规制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碳捕获与封存(CCS)活动首先作为一项极具潜力的减排技术方案而被引入到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议题之中,国际社会也已经充分意识到,对CCS活动做出合理明确的国际法律制度安排,是破除其发展路上障碍性因素的核心所在。但是,上述问题的全面解决,不仅仅是要关注到CCS活动的技术运行环节(捕获、运输、封存)对现行国际环境法的冲突与挑战,更为重要的是应当从纵向维度的:前端评估机制、末端监测与管理机制,以及全过程的:国际开发利用合作平台、统一技术标准体系以及公众参与机制,对CCS活动的完整过程链所牵涉的国际法问题,进行通盘的架构检讨。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作为长期成本最低的碳减排技术,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相结合将成为我国煤电行业碳减排的重要技术选择.然而,我国在推广利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方面还存在缺乏必要的政策法规等困难.对此,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应该正确认清国际碳减排技术发展方向,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推进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为促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有利于人类减缓温室效应,另一方面也蕴含了巨大的技术风险和可能造成新的国际社会的不公平,因此它的应用不仅提出了国内法上新的课题,也成为国际法关注的焦点.与此相关的国际法问题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及废弃物跨境转移等领域.目前已有部分国际法文件对此作出了针对性的修改.研究现行国际法体系如何适用于CCS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碳捕获与封存及其国际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框架公约》和《议定书》)中有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CCS)的初步思路,但没有明确规定CCS是否可视为缔约国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CCS技术对传统国际法的多个领域造成了冲击,提出了新的问题。应当对《框架公约》和《议定书》的部分条款作宽泛解释或加以修改,同时在各国协商的基础之上,将碳捕获与封存的有关法律问题纳入后京都时代的气候变化立法之中。  相似文献   

7.
碳封存技术融资属于具有一定政府干预色彩的环保融资。因其具有融资链条长、需求量大、融资期限长、融资风险较高、需政策引导等特点,单靠企业自身很难实现。TOT和ABS是碳封存技术融资的两种重要途径。在我国,碳封存技术融资存在直接融资薄弱、融资方式单一、缺乏必要融资法律环境等不足。通过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改革政府融资项目监督机制、明晰投融资主体及其环境事权等措施可以加强我国碳封存技术融资法制建设,推进碳封存技术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于碳封存项目的长期性和潜在损害的广泛性,因而应当构建应对责任风险的资金机制.我国碳封存示范项目可以采用“责任上限与政府财政负担相结合”的资金机制;未来规模化的推广项目则可以采用保证金、责任保险和补偿基金等资金机制.由于我国碳封存项目还处于示范阶段,因此这些资金机制构建中面临的诸多特有的关键问题还需依赖碳封存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最终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9.
美国“碳捕捉与封存”(CCS)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美国作为全球政治经济实力最强的排放大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CO2捕获与封存(CCS,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具有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巨大潜力。美国积极采取措施完善或制定新的CCS法律法规体系以促进CCS技术发展、扩大CCS示范项目范围。文章对美国CCS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为我国CCS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承诺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增加海洋碳汇是实现碳中和与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手段之一。保护和发展蓝碳的目的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是保护和发展蓝碳的保障。保护和发展蓝碳与实现碳中和主要体现的法理有实现环境权、维护环境公平与正义、环境法学中的环境利益理论等。为了加强相关法治建设,应建立健全保护和发展蓝碳的法律体系、执法监管体系、司法体系以及守法体系。从行政法、私法与社会法维度出发,建立健全蓝碳法律体系。在行政法维度,其立法理念为生态保护与环境义务,其主体包括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强化保护和发展蓝碳行政行为的规制,保障行政程序的正当性,健全蓝碳监管机制,明确规定包括新建项目蓝碳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保护和发展蓝碳规划制度等在内的有关蓝碳行政法律制度。在私法维度,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绿色条款的解释工作,出台司法解释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绿色条款与环境公法的衔接与适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中蓝碳保护相关条款来回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绿色规则。在社会法维度,加强蓝碳保护宣传教育立法以及保护和发展蓝碳项目促进立法。从加强蓝碳生态系统污染与破坏行为的行政规制,蓝碳交易市场的监管以及蓝碳监管与海洋生态监管的协调角度出发,完善蓝碳执法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蓝碳损害民事公益诉讼、蓝碳交易纠纷产生的私益诉讼、蓝碳行政公益诉讼等。完善政府及其官员守法机制、企业守法机制以及公众守法机制,形成良好的蓝碳守法体系。  相似文献   

11.
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投资者自发参与、利益与公益并存的商业化运作模式,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金融体系的支持。但由于CCS项目的高成本、高风险导致融资存在渠道狭窄、供不应求的困境。因此,设计了“政府财政补贴、风险分担+金融全业态联盟+供应链成本分担”的融资机制,并在政府作为外部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能源企业、CCS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三方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以探讨不同时期CCS商业化运营的最优融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政府财政补贴是几种融资机制中作用效果最快的,而金融全业态联盟则是最持久的;(2)在银行信贷风险方面,相比于政府针对银行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当前CCS运营商面临的碳价风险更为有效;(3)在供应链融资机制中,CCS运营商的成本分担比例应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CCS商业化的发展。此外还发现,CCS项目的运营模式应因企业而异,不可一概而论:商业化模式更适合于那些CO2累积排放量较低的中型能源企业,而那些CO2累积排放量较高的大型能源企业则更适合自营模式。CCS商业化运营模式及其融资机制的不断完善,将有效加快全社会减排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CCS技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公众的认知程度对CCS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国公众对CCS技术的态度,分析影响公众对CCS技术态度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CCS的公众认知度还很低,影响公众对CCS支持程度的主要因素有3个:CCS技术的风险、公众对气候问题的认识、CCS技术的效果,而增加公众对CCS的了解可以明显提高CCS技术的支持度。关键词:CO2捕集与封存;公众认知度;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碳纳米管的研究是近几年来低维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国际前沿之一,本文介绍了碳纳米管的微观结构、碳纳米管的场发射机理以及碳纳米管在平面显示器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对福建尤溪楠木(Phoebe bourmeiYang)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含碳率和碳贮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楠木林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含碳率为42.64%—51.45%,表现为成熟林最大,中龄林次之,幼龄林最小,0—100 cm土壤层含碳率亦表现出同样的规律;随林龄增大,乔木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贮量均逐渐增加,决定了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也逐渐增大,成熟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210.32 t/hm2,分别是幼龄林和中龄林的1.67倍和1.26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图书馆大都已把数字化作为一项基本发展战略和主要建设内容,即将云存储技术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相结合,以形成一套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强大的管理系统和资源体系。云存储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资源存在方式有着先天的巨大优势,它可以使图书馆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实现信息的高效共享。文章论述了云存储在图书馆数字化中应用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构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必要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