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是深刻总结、认真借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严重失败之后,在苏俄由国内战争转变到和平建设时期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为什么邓小平认为“列宁的思路比较好”?那是因为中国的国情与当年俄罗斯的国情是相似的,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与列宁的“迂回过渡”思想是相通的,中国与苏俄、苏联的经验教训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新鲜而丰富的史料证明,列宁晚期经济思想的实质是在认真地“建立实事求是的经济关系”的科学方法指引下,探索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社会主义与民主经济相结合的途径;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复杂、曲折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中,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体的历史命运就往往取决于这两个结合实现的速度与程度;由列宁亲自领导的俄国“新经济政策”时期,实际上发生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改革运动,列宁晚期的经济思想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新体制的坚实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列宁后期思想的政治性质及发展中的一贯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主张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改善工农关系,认为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是不能“堵塞”、二是必须引导,并且要求缩小肃反委员会的权力,维护执政党的团结和统一,改革国家机关和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这说明,列宁的后期思想具有政治平稳性的取向,或者说具有追求国家政治生活平稳发展的政治性质。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的思想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在国内战争时期的思想的多方面内容具有这样的性质。本文对此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从不同视角分析台湾的经济改革,希望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借鉴.首先回答为什么用唯思史观分析台湾经济改革;从唯思史观分析20世纪50年代台湾经济改革,涉及三个方面:国民党大陆统治时期的经济思想及其恶果,国民党退守台湾初期的经济政策及其恶果,统治精英思想的转变及其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得到的启示包括:改革必须首先解放思想,精英是推进改革的最大源动力,改革呼唤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经济效益探索的开拓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增文 《社科纵横》2006,21(2):33-34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实行的实质上是市场经济的政策。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想利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扭转经济形势,解决国内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稳固新生的革命政权。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建设经济效益问题的最早探索,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谈以下几个问题:效率和公开性;列宁曾把发展区分为“普鲁士道路”和“美国道路”;从新经济政策时期起,苏联就很重视美国,企图改变俄国社会传统的惰性;民主问题和对过去的反思是表明相互对立的不同观点的根本分界线;“新思维”的基本思想;持不同政见者的作用等等。苏联新政治方针的两个关键性观念就是效率和民主公开性。“美国主义”问题,是苏联历史上从新经济政策时期起的一个经常被提到的问题。列宁就认为,美国是文化和政治的重要基准点。众所周  相似文献   

7.
明治维新作为日本工业化的起点已被世人所熟知,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政策也多半被解释为工矿业的振兴和发展。至于明治时期在农业方面的业绩,则一般认为,最多只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手段而已。除了“地税改革”之外,其他几乎都很少提及。其实,农业作为“殖产兴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明治政府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政府发展农业的政策主要体现在推行“劝农政策”、重视农业教育和贯彻“明治农法”三个方面。从,劝农政策”到,明治农法”确立的发展过程,也是明治时期新的农学思想从产生到成熟的过程。阐明明治时期农学思想的原流,对全面理解明治以来日本近代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手段 ,是走向社会主义 ,不断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道路。社会主义各国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的每一步创新 ,都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 ,学术界不要把今天的每一种实践都强行与经典作家的言论联在一起。经典理论所提供给我们的是方法论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它的方法论。列宁正是根据俄国实际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这种思想方法是我们在科学研究时必须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在领导俄共(布)夺取和执掌政权的过程中,列宁围绕共产党要不要执政、为谁执政、如何执政、怎样才能执好政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主张构成列宁共产党执政思想。列宁共产党执政思想的形成,离不开作为其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离不开当时的总体社会格局,离不开俄共(布)时期的自身状况及其国内外环境,也离不开列宁领导俄共(布)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进程。列宁的共产党执政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共产党执政理论的先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列宁晚年思想日益受到研究界的重视,正在形成一个独立课题。大家较一致的意见是,加强研究列宁晚年思想,对提高我们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理论水平,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应当把列宁晚年思想看作一个轮廓粗略的思想体系 列宁的晚年著作凝集着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最后思想,它们构成了一个轮廓粗略的、新鲜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体系。它既涉及对十月革命的反思,也涉及社会主义总体观念,还涉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重大组织措施,亦即体制问题。 概括地说,这一体系可粗划为三个分支:1.关于建立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1.
辩证法的三个要素是列宁首先提出的,它概括了列宁对辩证法理论的主要贡献,可以说是列宁辩证法思想的精华。列宁的这一思想无疑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可是,长期以来,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列宁总结了自己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辩证法的十六要素。对这十六要素,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列宁所拟的唯物辩证法纲要,是列宁的珍贵哲学遗产。但是,就在这十六要素前面,列宁先提出了三个有关辩证法的理论问题,并且就这三个问题明确指出:“大概这些就是辩证法的要素”,接下去说:“或者可以较详细地把这些要素表述如下”,然后,才谈到十六要素。显然,在列宁看来,三要素是辩证法最一般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第三条道路”思潮是有一定理论支撑的系统的政策思想。过去的“第三条道路”指的是在政治制度根本对立的东方和西方两个制度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现在的“第三条道路”是指市场自由主义和福利国家思想之间的某种政策要求,在西方的政治光谱中应该排在中间偏右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3.
把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和《哲学笔记》等哲学认识论著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我们就不难发现,在列宁的认识论体系中,核心范畴是主体和客体,基本矛盾是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列宁的认识论就是以主客体及其关系为中心而展开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一、主体和客体的界说 对主体和客体这对范畴的界说,列宁不仅坚持了马克思提出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8页)等光辉思想,而且作了许多新的阐释。关于主体范畴,列宁提出了“具体的主体(=人的生命)”(《列宁全集》第38卷第…  相似文献   

14.
汉初的六十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史记·高祖本纪》)西汉立国达二百十年,与初期的调整政策密切相关,而这一调整政策受到政治思想的支配和指导。当时,思想处于剧烈动荡、融合、转变的时期,是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独尊儒术”转变过程的一个中继站。无疑,探讨这时期思想的特征、流变及其原因,既是解开春秋大一统学说出现原因的一把钥匙,又是窥探中国思想史发展规律的一条孔道。  相似文献   

15.
我把中国的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公元前221年以前,这是中国典型的封建制度时期。第二个时期从公元前221年至1840年,这是王朝兴衰、走向统一的时期。第三个时期是1840年到1949年。这是个混乱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世纪过去了,广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勇于探索,锐意开拓,不断进取,不仅取得了经济政治上的巨大成就,而且也取得了思想文化上的辉煌成果。一、光辉的历程广东50年思想文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大致可以分作两个时期、五个阶段。(一)第一个时期是计划经济时期,亦即改革开放前30年(1949~1978年)。这个时期可以分作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步发展阶段,从1949年到1957年。这是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解放前夕,广东由于长期战争的创伤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的肆意掠夺,造…  相似文献   

17.
薛小花 《社科纵横》2014,(5):130-133
自我意识是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的支柱,是解读这个体系的关键概念。谢林把这个拥有自我意识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称作"最完美的唯心论"、"最完美的实在论"。谢林认为先验唯心论体系建立的目的就是提高自我的级次,把自我建立起来。自我的级次通过谢林规划的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时期完成,即,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从原始感觉到创造性直观、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从创造性直观到反思、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个时期:从反思到绝对意志。谢林关于自我意识的观点显然是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但是,其中的重视人、发展人、提高人的思想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岔路口上的韩国经济与金泳三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岔路口上的韩国经济与金泳三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金承权金泳三在竞选总统时曾许诺要当“经济总统”。1993年2月25日金泳三就任韩国第14届总统后,把重振韩国经济列为最优先和最根本的任务,在执政半年多时间里就接连推出“经济一百天计划”、“新经济五年计划”和...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政策是苏维埃俄国二十年代实行的一整套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也可以说,是符合当时苏维埃俄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的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它为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经济建设做了一次尝试性的探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宝库,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围绕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历来诸家众说纷纭。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经济的基础上巩固工农联盟,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和农民小商品经济之间的结合,以保证农民小商品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大生产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政治学研究分为政治理论、行政理论、国际政治理论等学科 ,其战后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 194 5年至 196 0年 ,第二个时期是从 196 1年到 1973年 ,第三个时期是 1974年以后。作为独立的学科虽说历史并不长久 ,但各方面的研究都很活跃 ,而且在世界上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